可以說,期貨的涉及範圍目前來講是最廣泛的,因為它所觸及的行業眾多,而且是在工業生產的上遊。
目前我國境內的期貨品種可以大致分為4類:金屬、能源石化、農產品、工業原料。金屬裏麵包含銅、鋁、鉛、鋅等;能源主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農產品包括大豆、玉米、橡膠等;工業原料包括PVC、螺紋鋼等。
要想玩轉期貨,必須是一個知識麵特別廣泛的投資者,對於各種期貨品種都要有全麵的了解,而且具備戰略眼光,真的很不簡單。例如我們投資大豆,在普通投資者看來這有什麼難的呢?其實裏邊包含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極其複雜。
大豆是我國傳統的經濟作物,主產區集中在東北地區和黃河流域,大豆本身有很多種類,鄭州交易所的標準合約是黃豆,分為黃豆1號和黃豆2號。在經濟領域,黃豆主要是作為油料作物,用於生產食用油。1噸黃豆可以出200公斤食用油,剩餘800公斤豆粕。豆粕主要用於飼料加工業。
1、價格波動周期
我國作為傳統的大豆主產國和消費國,黃豆的價格受國際進出口的影響很大。不同於其他糧食作物,我國用於生產食用油的大豆主要依賴原產和進口,其中的用量達到了五五分成。這是因為一方麵我國食用油加工業對於大豆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麵由於我國大豆主產區主要是春播一季,收獲期集中在九十月份,供給量遠遠趕不上需求的缺口。雖然可以通過倉儲囤積來改變季節性的產量變化,但是市場上大豆的供應量波動幅度依然很大,價格也隨之產生明顯變化。這就產生了我國國內大豆供應周期基本上為一年一周期,而美國和南美地區的收獲期集中在每年四五月份,我國的主要企業也需要大量從這些地區進口大豆,所以我國大豆的供需變化周期就被縮短為了6個月。這就是一個波動周期。
2、供需關係
世界主要的進口大豆區為歐洲和東南亞,前者的需求消費較為穩定,而東南亞的需求波動較為頻繁。中國作為進口的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豆區域性的價格波動。每年在九十月份,我國的大豆需求主要靠國內供給,這時候就會減少進口,所以這一時期大豆的價格最低。而之後的幾個月隨著國內產量的消耗,進口又再次加大,相對來說國際大豆的價格會有所回升。
3、大豆與大豆的區別
大家可以看到鄭糧所的大豆分為1號和2號。都是大豆,為什麼要分兩種呢?大豆還不一樣嗎?說真的,大豆和大豆還真有區別。在鄭州交易所的分類中,普通大豆叫做1號,轉基因大豆稱為2號。普通大豆出油率低,主要為國內產大豆;而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基本上都是進口的。但是前者榨出的油口感要好,後者的口感略淡。中國人有一種普遍的心理,進口的就比國產的好,這其實真的是個誤區。廣告宣傳時,商家多數都會說自己的油是進口大豆原料,並因此賣高價。其實在真實的生產過程中,國產的大豆價格甚至高於進口的大豆價格。這裏邊的因素很多,一方麵是不同產期的問題,另一方麵是陸上運費高於進口的海上運費,而且普通大豆的出油率低於轉基因大豆,這在很多時候使得產油公司更願意使用進口貨,因為進口的更便宜。
4、大豆與豆粕的關係
我們在期貨交易中還經常看到一種叫做豆粕的東西,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大豆榨油剩下的渣滓,主要用於養殖業和飼料加工業,同樣也是一種重要的期貨商品。這裏之所以要把大豆和豆粕一起說,是因為它們的關聯性太強。大豆作為經濟作物的用途除了食用,主要還是榨油,榨油才有豆粕。而當市場上需要豆粕的時候,其實變相的就是對大豆有需求,所以它們兩個的價格有時候互相刺激。如果大豆供過於求了,豆粕的價格也會隨著下降。
綜上所述,大豆期貨的價格波動因素很複雜,上麵隻是很有限的一些關聯,如果再考慮上各國的農業政策、氣候災害、國內經濟狀況、CPI等變化,其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我們通過大豆的例子主要是告訴大家對於農產品的分析思路。如果能把這些主要的價格波動因素都能弄明白,我想大家都會在糧食期貨中取得可觀的收獲。
諸如此類,其他的期貨品種也大都是這個分析思路,凡事就怕較真,如果大家都能夠靜下心來仔細研究,不管多麼複雜的關係都能夠做得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