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期限的期,貨物的貨。字麵意思就是到一定的期限交貨。這麼理解雖然不太正規,但是這樣最明了。其實期貨真正的含義是與現貨相對而言的,有人又問了,什麼叫現貨?現貨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像我們買菜,店家把菜稱好了要價10元錢,我們給他10元錢,把菜當麵拿走,一手錢一手貨,交易完成,這就是現貨交易。
期貨交易簡單來講就相當於訂貨,買家先給商家一部分訂金,待貨物到達之後,再把剩下的錢一次性付清,這就是期貨交易。而我們現在所說的期貨交易,就相當於是買家把預訂的訂單拿出來交易。貨物到了之後,不管原來的買家是誰,誰手裏拿著提貨單來提貨,誰就是買家。相信這是大家目前能找到的最簡單的解釋方法了。雖然看著不如那些專家給出的解釋專業,但是我的目的就是讓大家通過最簡單和直觀的表述,做到真正的了解。
期貨在國外的名字是futures,英文字麵意思就是“未來”,既然是未來,就意味著現在不進行實物買賣,而是在一定期限之後。期貨的“期”才是其交易的價值所在。
這項投資方式我們普通投資者很少參與,但是它的曆史卻是相當久遠。據說從古羅馬時代就有這種類似的交易方式,當然交易的規則和製度都不完善。真正意義上的期貨是在18世紀的荷蘭誕生的。當時的期貨交易品種還非常有限,而且沒有規範化的合約機製;而後來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相繼成立,標誌著期貨開始走向分類交易,這為以後期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國的期貨起源於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由於缺乏監管和製度約束,導致出現了一窩蜂的期貨業務,混亂無章的局麵嚴重地影響了期貨的發展,所以我國對期貨市場進行了二次整改。最終隻保留了鄭州、上海和大連三家交易所和150家符合條件的期貨經紀商。截至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基本穩定,而且相對於證券市場,期貨市場一直都能潔身自好,遠離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