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彙交易中的貨幣走勢是遵循經濟的基本規律的,它不會像證券類的博弈投資那樣,出現非理性和不正常的反規律波動,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基本麵的分析大致判斷外彙的走勢。
外彙的基本麵分析是指基於對宏觀基本因素的狀況、發生的變化及其對彙率走勢造成的影響加以研究,得出貨幣供求關係的結論,最後判斷彙率的走勢。
影響市場彙率的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麵。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主要表現在生產的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銀行利率水平、就業狀況等方麵,這些方麵的優劣是彙率走勢的根本內因;另外,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經濟狀況是各國彙率走勢的一個基本外因。還有,諸如對該國遠期的經濟預期也會影響到市場上該國幣種的一個長期走勢。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彙率也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彙率穩定;局勢動蕩,則彙率下跌。如利比亞內戰、日本海嘯等事件對貨幣走勢的影響是很大的。一般而言,越是突發的政治事件對貨幣走勢的影響越大。
對於突發的政治事件我們無法預知,但是經濟的發展變化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而且主要的外彙幣種參與國都是政治經濟較為穩定的國家,因此外彙市場的波動還是主要由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的。
一、從數據層麵分析外彙市場
外彙市場可以說是一個消息市,各種經濟數據對其影響巨大,但是哪些數據是我們應該多關注的呢?下麵為大家舉例說明。
1、整體指標數據
在美國的經濟數據中有一類是屬於經濟宏觀表現的數據,這類數據屬於整體性指標,它不會包含具體項目的細化考量,而是僅限於對於宏觀經濟的把握。其實,我們還不太願意去研究那些微觀數據,太複雜也沒那個精力。這類指標包括GNP、房屋開工率、采購經理人指數、建設指數、商品貿易差額、領先經濟指數、就業報告等,這些數據從宏觀上能夠反映一國經濟的階段性變化,而且與美元呈現正相關關係,數據好轉就會刺激美元升值,反之美元就會下跌。
2、零售業數據(CPI)
美國的零售業數據對於經濟的影響是一個強烈的外部因素,並且具有驅動性,也就是說零售業的好壞不僅是對前麵的總結,對未來經濟的發展還會有一定的驅動力。如果數據良好,會大幅刺激經濟向好的方麵發展,如果數據不理想,市場對於它的反應會很劇烈。股票對這類數據有較強的關聯性。此類數據主要包括消費者消費性支出、物價指數等。如果數據表現得較為穩定增長,則對於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對股市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數據表現得過於強勁,則市場投資者對於利率的加息預期加強,而加息則意味著貨幣的走強,股市的下調。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在判斷美元走勢的同時去判斷美國股市的宏觀變化,相互檢驗,看看是否正確。但是,這些消費類數據的統計修正幅度很大,也就是說不太精確,我們也隻能作為參考,不可完全依賴。
3、工業指標(PPI)
工業指標所站的角度就跟上述不一樣了,GNP數據是站在政府角度從全局上判斷,CPI數據則是針對消費者的數據,站在消費類投資者也就是我們說的散戶的角度,而PPI則是通過生產者角度來看待經濟變化的。也正是由於這個生產者在前、消費者在後的關係使得每次數據都是PPI在前、CPI隨後才能發布。一般PPI和CPI是具有一定相關性的,基本上保持一致,從PPI就可以大致上推算出CPI的形式好壞,但是有時候兩者會發生背離。一旦發生這種狀況,就很有可能要發生大的環境變化了。PPI的數據主要包括:工廠訂單與製造業存貨、工業生產與開工率、耐用品訂單等。PPI的數據是市場情緒發生變化的一個基本動因,而CPI數據則是對人們預期的一個檢驗,一旦檢驗成功人們會對未來產生更強烈的意願。這就類似於火箭的一級推進和二級推進,前麵成功的逐級推動是對未來的強力支撐。PPI上升,美元升值,下跌則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