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彙投資的注意事項(1 / 1)

隻要投資就會有風險,外彙交易也不例外。但是我們不要考慮彙率波動會給國家經濟帶來什麼風險,市場波動對於區域有什麼影響等,這些都不是我們該考慮的問題,我們隻關心作為一個投資者怎麼樣會賠錢,怎麼樣會掙錢,其他都是浮雲。

投資外彙我們怎麼做會賠錢呢?很簡單,判斷錯了就賠錢。這種風險說白了很低級,但卻是我們日常投資中最常見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的,多學習相關的知識,熟能生巧,切忌不要自以為是,凡事都不是那麼簡單。一個投資者如果能夠靜下心來研究,可以通過學習專業知識和熟悉市場變化將這類風險無限降低至零,當然這隻是理論上的可能。

一、計算時間成本

這裏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基本經濟投資原理。在經濟學裏有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時間和資本的相互關係。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這不僅僅是一個讓人們珍惜時間的警示語,因為在經濟學裏,時間和資本是相互轉化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把錢存銀行,失去的就是時間成本,而獲得的是資本利得。相反,從銀行貸款,我們獲得的是資本,要彌補銀行在時間上的損失就要付出利息。這裏之所以要提到這點,是因為有些投資手段就是通過兩者的轉化來進行博弈的。真正的贏家是在同樣付出時間成本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得到資本收益。

而外彙交易就是這樣一種投資。有些人認為我炒外彙,不怕被套,大不了等著唄。什麼時間掙錢了,再出來,穩掙不賠。其實天下哪有這種好事,在持有的這段時間裏,我們付出了時間成本,這就是錢的損失。如果我們把這些錢放到銀行,能得多少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付出的代價。所以不要自我陶醉了,這根本就是阿Q精神,自欺欺人。

二、切勿耍小聰明

有些人買外彙並不是為了通過思考博弈來獲取較高的差額收益的,而是通過這種方式換取外彙,再存到銀行。這麼做的人有一點可以肯定,確實經過思考了,隻不過沒用對地方。

大家都知道,外彙的定期存款都比人民幣要高,不少人以為發現了天上掉餡餅的好機會了,就這樣進行操作。可是我不得不對他們的這種小聰明表示遺憾,因為銀行才是最精明的投資方,我們換外彙的時候是要付費用的,這樣一來一去銀行早把你那點利息差掙回來了。

同樣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等你把外彙換回人民幣的時候會發現,怎麼人民幣這麼值錢啊。折騰來折騰去,還不如老老實實存定期。所以奉勸各位投資者,切莫玩這種小聰明,因為如果它是可行的話,早就一窩蜂的人去幹這件事了。

三、不要盲目從眾

投資的大忌諱就是沒有主見,盲目從眾。投資市場上的跟風行為是相當可怕的,有的時候就算是平時很冷靜的投資人也會被那種場麵忽悠得失去判斷力。很多初學的投資者就是這樣,剛開始投資外彙,買什麼幣種呢?美元吧。為什麼?因為我就知道美元或者因為大家都買美元。這是什麼邏輯?

20年前的時候美元相當堅挺,人民幣曾經經曆過一段波動,所以人們都通過各種渠道換美元。可能是受了這種思維定式的影響,人們一旦想到外彙就直接與美元掛鉤,已經習慣了。有些人對此嗤之以鼻,會說自己沒那麼傻,但是市場上真的有不少人就是這樣做事不經過思考的,抓到哪個算哪個。怪不得投資市場上掙錢的人少,賠錢的人多。

綜上所述,我覺得我們不管是做外彙也好,炒股也好,都應該注意這些問題,有時候真的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