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女性化妝品。女人最愛惜自己的臉蛋了,“寧願不吃不喝,也要讓自己的臉保持美麗”。許多女人每天起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洗麵奶洗臉,然後坐在鏡子前開始“搗鼓”那張臉。女性化妝品的門類很多,光塗在臉上的就有緊膚水、養顏水、去皺霜、防曬霜、祛斑霜、美白潤膚露、粉底霜,等等幾十種。這也為我們提供了無限商機。

為特殊人群服務更賺錢

想要賺到比別人更多的錢,就得做別人沒有做的生意。很多東西往往因為“少”而“奇”。出奇製勝,這是自古兵家的法寶,也是商場上的至理名言。

對於創業者來說,經銷一些為特殊人群服務的商品,既可以使自己賺到錢,又能夠為他人提供方便,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下麵就給大家介紹一些為特殊人群服務的投資項目:

(1)殘疾人服裝店。在國內經營殘疾人服裝的店鋪沒有多少,就連製作殘疾人服裝的工廠找起來都會很困難。很多腿部殘疾的人,總是買不到適合的褲子或鞋子。手部殘疾的人,又無法買到合適的手套。還有的朋友需要買一隻袖子的上衣或半條腿的褲子。這些衣服在市麵上都很難見到。但是,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肢體殘疾人士接近900萬。

這就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有朋友在廣東開了一家殘疾人服裝店。開的雖然是實體店,但是網絡銷售業績也非常好。有人當時很驚奇地問那位朋友,貨源從哪兒來呢?他說,很多貨都是從外國進口過來的,有一些發達國家對殘疾人的關注度較高,那些國家為殘疾人製作服裝的工廠也相對多一些。

(2)佛具店。中國是佛教大國。中國信佛的人約有2億之多。一年到頭,信徒光給菩薩燒香、上供就不知道花了多少錢。現在做生意的人即使不信佛,也講究在店裏供神,有關公、土地爺、觀音菩薩、財神爺。供神當然也少不了買香爐、燈台、供品盤之類的東西。但是佛具店的規模並沒有跟上。很多人買佛具都要開著車去很遠的地方。賣佛具,本小利大。佛具店裏還可以賣一些佛教的光盤和書籍。這些產品的利潤都是相當可觀的。

(3)“胖人”服裝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的“胖人”越來越多。有統計顯示:目前中國肥胖者已超過9000萬,專家預測,未來十年中國肥胖人群將會超過2億。“胖人”服裝裏也有不小的商機。

文化人的錢也好賺

想要開店創業的朋友,可以考慮開一家專門為文化人服務的店。

文化人,是一個新名詞。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把具有學識、懂藝術,從事創作和研究的人都稱作文化人。它和“知識分子”是近義詞。文化人主要指文化藝術方麵的從業者以及受過高等教育,有知識的人;知識分子的概念則更加寬廣,它包括所有有知識、有思想的各界人士,其中也包括“文化人”。文化人的市場頗為廣闊,開一家專門的文化人服務店,不失為一條不錯的創業之路。都有哪些店是主要為文化人服務的呢?

(1)樂器商行。別看有的文化人花錢摳摳搜搜的,但是他們在精神方麵投資的時候,卻一點也不含糊。開樂器店,最好自己也能稍懂一些各類樂器的知識,很多來買樂器的客戶會問東問西,如果一問三不知,就會讓出售商品的檔次也跟著降低一級。買樂器的人以藝術類學生為主,也有一些是經濟富裕的家庭因為個人愛好而購買。剛開店的新手,要注意觀察市場需求,不要進一些八百年也不會有人買的樂器回來。如果手上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就不要進太多,否則資金壓在裏麵,一時會難以周轉。

(2)裱畫店。裱畫算是一門手藝活。幹這一行的人需要細心認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也越來越注重。有的人喜歡自己畫畫,畫完了就要找人裝裱。還有的人喜歡買畫,買回來以後,也得找人裝裱。有了這些需求,就使裱畫店有了生意。

(3)書店。部分圖書的利潤是30%~40%。店家會以正價的5折或7折進貨,再以正價賣出。也有的書商會以更低的價格入貨,有時候能低到3折左右。開書店的利潤其實是相當豐厚的。書店最好開在學校旁邊,房租不能太貴,越便宜越好,麵積也不需要太大,先把顧客吸引過來再說。

不論開什麼店鋪,都要提前多做調查。很多人在資金投入之後才發現跟原來想象的相差太遠,有的甚至碰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最終因經營狀況不佳而很快退出市場。這都是由於在開店創業之前,沒有充分作好準備的結果。想要賺錢,就得找準市場方位,相對來說,文化人的錢還是比較好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