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到時候就麻煩明珠了。”蘇離率先給她打好了招呼。
隻是,想要開廠子哪裏是那麼簡單的事,尤其是涉及到那麼多人。
不過既然有了這個想法,蘇離便開始實施。
首先,她去了縣衙找縣令說服他給自己批了塊地,用來建紡織廠,而她給出的理由就是建了紡織長不僅能夠解決難民的就業問題,也能解決本地的就業問題,最後還能拉動整個平安縣的經濟發展。
這對於想要做出政績的縣令來說自然是件好事,在蘇離的懇求下,他最終將難民房附近的一塊空地批給了她。
地批下後,蘇離又找人來做了規劃,因為是紡織廠,各項要求相對來說都要高些,畢竟機器和成品都要盡量避水避火。
但如此一來廠房的建設就成了問題,因為平安縣大多數的工匠都去建難民房了,她這邊很難再找到人。
無奈之下,蘇離隻好讓韋東從建陽郡找了幾個手藝好的工匠來。
廠房開始建後,蘇離才開始準備工具和培訓工人。
找一個人來培訓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蘇離擺脫顧明珠多找幾個織工好的人來,工具她一時間也弄不來那麼多全新的,就四處購買舊貨,在培訓前終於將紡織機湊齊。
然而,接下來才是最讓她頭疼的事,因為沒地方進行培訓。
原本還打算在木坊外進行,可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徹底打亂了她的計劃。
這場大雨足足下了有十來天的樣子,而且隨著這場雨,天氣也一日日轉涼,可難民房才隻建好了兩排,縱然已經有人住了進去,可總歸還有那麼多無家可歸的人。
晚上他們在學堂休息還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可白天孩子們要上學,他們就得離開,不下雨他們就到木坊外等著,如今下了雨,他們連個去的地方都沒有。
看著剩下的幾十人在風雨中瑟瑟發抖,蘇離也是心急如焚,隻道老天無眼就不能再多等些日子再下雨。
但目前能做的就是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再抱怨也無濟於事。
所以蘇離命人給他們打了簡單的棚子,說是棚子,四周卻都被圍了起來,還給他們準備了兩個火爐子,可以供他們烤火的同時燒些熱水喝。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難民們對蘇離也是越來越敬佩,打心底裏感激著她,因為她真的為他們這些素不相識的外鄉人做了很多事。
隻是,蘇離並未去想這些,她也沒時間想,一門心思都在想著該如何才能盡快把紡織廠建起來,讓這些難民全都有個謀生的活計。
終於,趕在年前,難民房全部建成,為了公平起見,從第一排建成後蘇離就用抽簽的方式決定誰先選擇入住。
當然,雖說是抽簽,可大前提還是孩子尚小的以及年歲已高的先抽。
好在這群人一起生活了幾個月,也都有了感情,大家並沒有什麼不滿。
如今所有人都住了進去,蘇離也算是了了一樁心事,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紡織廠去。
紡織廠幾乎與難民房同時建好,緊接著就是培訓。
在此之前,所有難民的夥食都是衙門負責,而培訓期間所有工人的夥食全都是蘇離提供,也確實比衙門提供的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