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胎兒缺氧容易導致胎兒在分娩過程中發生胎兒窘迫、窒息或死亡。過期妊娠時羊水量減少,羊水過少導致子宮四周的壓力直接作用於胎兒從而導致胎兒發生畸形及肺部發育不良;羊水過少還會導致產道潤滑不良,造成產道分娩困難,助產容易導致新生兒顱內出血、鎖骨骨折及智力低下等後遺症,而且產道潤滑不良會延長產程,增加胎兒死亡率。過期妊娠對母體也有一定傷害,因為胎兒過度成熟,其顱骨硬化,變形困難,從而增加了分娩的困難,容易引起難產、子宮破裂及產後大出血等並發症。總之過期妊娠的害處是巨大的,當孕婦超過預產期還沒有分娩的跡象時應該到醫院谘詢檢查,萬不可在家等待,增加分娩困難。

20過期妊娠怎麼辦

過期妊娠是超過預產期2周仍未分娩。過期妊娠對母嬰雙方都有不利的影響,那麼一旦發生過期妊娠時孕婦應該怎麼辦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圍產保健的要求定期到醫院做產前檢查,對超過預產期1周的孕婦首先要判斷預產期是否正確。

臨床常見這樣的情況:孕婦自我敘述已超過預產期2周,但經過醫生詳細檢查後發現並沒有過期妊娠的跡象,這樣的原因是由於孕婦對末次月經的日期記憶有誤。這時就需要醫生根據圍產記錄本上所記錄的不同孕期的檢查數據綜合判斷以得出正確結論。還可通過做超聲檢查以判定胎兒是否成熟、是否已存在胎盤老化以及羊水含量的多少,從而判斷是否應該分娩。如果確實已過預產期,胎兒已經發育成熟,這是應該盡快在醫生的幫助下生產。

21什麼是胎位不正?胎位不正應該怎麼辦

胎位又稱胎方位,是指胎兒先露部的指示點與母體骨盆的關係,簡單地說胎位就是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位置。根據指示點與母體的關係有不同的胎位。胎產式以直產式多見,橫位少見。

正常的胎位是枕前位,除此之外的任何胎位都屬於異常胎位。而胎位異常是導致難產的最主要原因。胎位異常會導致產程延長,生殖道軟組織會因產程延長而發生水腫並使產道損傷而增加感染概率。由於難產需要手術助產,因而胎兒受到損傷的機會大大增加。必要時需行剖宮產。在妊娠28周之前因為羊水量相對較多,此時胎位多不固定,多數異常胎位能夠自動轉成頭位。但如果28~32周胎兒仍為臀位的孕婦就需要采用一些方法來扭轉異常胎位了。常用的方法是孕婦采用膝胸位趴伏,此方法可以幫助使胎臀退出盆腔,借胎兒重心的變化增加胎兒轉為頭位的機會。應注意的是做此體位鍛煉之前需要排淨小便並且鬆開腰帶,可每天鍛煉2~3次,每次10~15分鍾,並於1周後複查彩超以了解胎位是否正常。孕婦還可采用艾灸療法轉胎位。具體方法是用艾炷點燃後灸雙側至陰穴(即小足趾端外側),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鍾,一般5次為1個療程,灸時可感到胎動活躍。該方法也是1周後複查彩超以了解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兩種方法若同時使用效果更佳。需要了解的是,無論采用何種方法糾正異常胎位,其先決條件都是羊水量的充足,羊水不足的情況下想要扭轉胎位是困難的。所以,在實施以上方法之前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彩超,以判斷羊水的多少,隻有羊水含量允許的情況下方可進行轉胎位的鍛煉,否則將徒勞無功而返。

22分娩前的征兆有哪些

許多孕婦都沒有生育分娩的經驗,分娩對她們來說既神秘又陌生,也許還有一點點恐懼。臨近孕產期的孕婦每天都會想一個問題:我什麼時候會見到小寶寶?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前我會有什麼感覺?分娩也像所有的生理變化一樣會有很多身體上的表現,在臨近分娩前孕婦往往會感到莫名的煩躁,還有一部分人會出現心慌、燥熱、頭痛等不適症狀,也有一部分人會感到厭食或特別饑餓,此時子宮口已慢慢張開,會有更多的液體流出,下腹和盆腔也會感到一絲絲類似撕裂般的疼痛,陰道和膀胱會覺得有什麼東西在壓著,而且這種感覺逐漸明顯。

當陰道流出的血液或羊水逐漸增多的時候,提示我們該去醫院了。與此同時,下腹的疼痛也變得越來越明顯而有規律了,疼痛剛開始是每隔10分鍾1次,這是提醒你前往醫院的信號,當疼痛每隔5分鍾1次規律發作則提示分娩已迫在眉睫。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孕婦在還未出現陣痛的時候已經出現了羊水早破,稱之為“早破水”,此時也應立即到醫院找專科醫生檢查以確定子宮頸口是否已張開及是否存在臍帶脫垂,因為如果破水時間太久容易導致細菌感染並導致一些並發症。總之,分娩的信號多種多樣,疼痛是共有的感覺,當你意識到小寶寶馬上就要出生時,那麼分娩也就開始了。

23生孩子什麼時候去醫院最合適

朱小萌還有6天預產期就到了,心裏非常緊張和慌亂,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去住院合適。住院早怕自己生活不方便,住院晚了又怕會出現什麼危險。真是有些舉棋不定。相信朱小萌的擔心是每一個臨近預產期的準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那麼臨近預產期時什麼時候去住院最合適呢?什麼情況下需要提前住院呢?總的來說,正常的孕婦如果臨近孕產期或已到預產期不管是否出現分娩征兆都應該住院待產。

待產婦未滿40孕周如果出現陰道大量出血或流水,則提示子宮收縮在加強,當陣痛持續時間逐漸增長或者有尿頻加劇的情況時應該立即住院。如果孕婦突然感到頭暈眼花、心慌、胸悶等不適症狀也應趕快住院,可能也提示分娩臨近。此外,在一些情況下盡管孕婦沒有任何不適也應在臨產前1~2周就提前住院:①過去有不良孕產史,如習慣性流產、早產、死胎及新生兒死亡。②多胎妊娠、胎兒頭盆不稱、臀位、橫位以及有剖宮產史者。③妊娠過程中出現過高血壓病、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多等病理變化。④高齡初產婦、孕婦骨盆狹窄者。⑤孕婦患有嚴重疾病如糖尿病、心髒病、腎病、原發性高血壓、結核病、血液病、肝炎、甲狀腺功能亢進、重度貧血等。

24孕婦臨產前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食物

孕婦臨產在即,由於身體和精神方麵的因素往往會出現食欲減退,胃口不佳。這樣會造成母體和胎兒的營養匱乏,體力下降。嚴重者會因孕婦缺乏分娩所需要的必需能量儲備而出現子宮收縮乏力,導致滯產、產程延長、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神經係統損傷,甚至在分娩中死亡等嚴重後果。因此,保證孕婦在臨產前期吃好,有足夠的營養和體力去應對分娩,對母嬰雙方的健康及分娩的順利進行有重要意義。陣痛的出現會影響臨產婦的食欲,應鼓勵孕產婦在宮縮期間進食。

飲食應以高能量、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為首選。可根據個人嗜好選擇食物種類,建議少食多餐。多飲鮮榨果汁、水果、糖水及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注意飲食適量,不能過度饑渴,又不能暴飲暴食。臨產期間,由於宮縮的幹擾易造成睡眠的不足,胃腸道分泌功能下降,胃腸蠕動功能減弱,導致胃部排空時間延長,容易食積,故此期間最好不要進食高脂肪及油炸食品。從有規律的宮縮到宮頸口全開約需要12小時,若非存在高危妊娠風險,則可適量進食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如湯麵條、骨頭湯、牛奶、巧克力等。其目的是讓產婦吃飽吃好,為臨近的分娩準備足夠的能量,否則會影響產婦的體力和精力,造成宮縮無力而出現難產、子宮出血等並發症。

25常用的分娩方式有哪些?應如何選擇

袁婷懷孕已經39周了,眼看預產期快到,到醫院檢查B超,醫生告訴她胎兒發育正常,隻是發現臍繞頸2周,可能要采用剖宮產方式分娩。袁婷聽後有些擔心,剖宮產手術會不會有什麼風險?會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症?除了剖宮產手術還有哪些分娩方法?帶著這些疑問,袁婷谘詢了她的主治醫生。醫生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了解釋。目前醫院常用的分娩方法一般有三種,分別是自然分娩、無痛分娩和剖宮產。

自然分娩是指胎兒通過陰道自然娩出,無須助產手術協助的分娩方式。無痛分娩實際上也是自然分娩的一種方式,隻是為減輕產婦疼痛,在分娩的過程中對產婦使用藥物麻醉,在產婦無痛的情況下嬰兒經產道自然娩出的分娩方法。剖宮產則不同於以上生產方法,該方法是通過腹部和子宮的切口直接取出嬰兒,嬰兒不經過產道娩出的分娩方法。由於不同的產婦有各自不同的具體情況,所以每個人所采用的分娩方式會有所不同。具體采用什麼分娩方式需要醫生根據對產婦詳細的全身檢查結果,胎位是否正常以及對胎兒體重和形體的預測,產婦骨盆條件等指標的綜合評估後方可做出正確選擇。

如果產婦身體條件允許,胎位正常,胎兒非巨大兒,產婦未見骨盆狹窄,這時就能采用自然分娩方式。在產婦身體條件下能夠采用自然分娩法的前提下,如果產婦不能忍受產程所帶來的疼痛時,可由患者同意下選擇無痛分娩術。如果產前經檢查發現胎兒過大,胎兒臍繞頸,產婦骨盆狹窄,或者產婦患有嚴重心髒疾病、高血壓病、腎病等可能會發生難產或自然分娩對母嬰雙方有一定風險時可采用剖宮產方法。

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如果發生意外,必須及時取出嬰兒時醫生也會臨時采用剖宮產方法以確保母子平安。在三種分娩方式中自然分娩法是最符合人類生育常規的分娩方法,也是最為安全、對產婦傷害最小的生育方式。而且在自然分娩過程中,胎兒經過產道擠壓可以幫助胎兒把吸入肺內的羊水吐出,以避免發生娩出後窒息,經過產道的擠壓,對嬰兒的神經係統發育有一定促進作用。所以,如果條件允許首先要采用自然分娩法。

剖宮產的初衷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挽救胎兒的分娩方式,現在不少孕婦為了避免待產疼痛首先選擇剖宮產,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因為盡管現在剖宮產已經是一種成熟而安全的手術,但是不要忘記它畢竟屬於一種手術,隻要是手術無論大小都存在一定風險,一旦出現手術並發症將使你後悔莫及。無痛分娩時產婦沒有疼痛,但是對於胎兒有造成智力障礙和顱內出血的可能,現在一般情況下已很少使用。總之,分娩是一件重要而痛苦的事,既然要決心做一個母親,就要能夠承受分娩的痛苦。隻要身體條件允許自然分娩還是要首選此方法,因為它是最為安全的分娩方法,而且會給你帶來一個母親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26剖宮產手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剖宮產分娩與自然分娩不同,它是采用手術器械在孕婦腹部做出一條長約10厘米的傷口,切開子宮取出嬰兒,然後再縫合關閉傷口的分娩方法。該手術屬於產科大手術,有出現感染、發熱、子宮出血、尿瀦留、腸粘連等手術並發症的可能。嚴重者可因肺栓塞、羊水栓塞而導致猝死。除此之外,剖宮產手術還會導致女性產後出現輸卵管炎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病變。所以,做好剖宮產手術後的後期護理工作,對預防並發症及後遺症的出現有重要意義。

●產婦行剖宮產手術後孕婦體能消耗過大,進食和進水減少,血液黏稠,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肺栓塞而造成猝死。此時需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液體,以防止血黏稠度增高而導致血栓形成。可以通過靜脈輸液糾正脫水狀態。另外,術後可進食清淡的易消化的流質食物以補充水分,不建議喝豆漿、牛奶等能產生脹氣的食物。有些人認為手術傷了元氣,需要進食大補之品,這樣的認識是不科學的,不建議產後進食溫補類食物或藥物,因為具有溫補功效的藥物或食物具有熱性,能夠行氣活血,加速血液流動,這會導致產婦出血時間延長,傷口愈合緩慢。要想增加營養,可以喝些鯽魚湯、排骨湯等流質食物。

●產婦剖宮產手術後應該盡早下床活動,不要懼怕傷口開裂。因為及早活動可以促進血液流動和腸管活動,避免血栓形成和腸粘連。一般術後6小時即可下床活動。但要注意的是運動量不可過大,可以在室內有人攙扶下慢走,以後逐漸增加運動量。

●術後應密切注意陰道出血量,剖宮產對產婦損傷大,子宮出血較多,產婦及家屬應該經常觀察陰道出血量,如果出血量較多要及時告知醫生,采用止血措施,避免出現失血性休克。

●盡量避免一切可以增大腹壓的活動和動作,因為腹部壓力的增大有導致腹部傷口開裂的可能,所以當剖宮產產婦咳嗽、嘔吐、用力排便時應該用手壓住傷口,以防止縫線斷裂。

●術後應定時測量體溫。一部分產婦在停用抗生素後會出現低熱,這是術後正常的吸收熱和“泌乳熱”。但是如果發熱持續數日不退或者逐漸升高則提示有炎症的可能。就是沒有發熱,在產後1周內也最好每日在固定時間測量體溫1次,以便做到對炎症的早發現、早治療。

●產褥期禁止性生活。剖宮產手術後3個月內應絕對禁止性生活。超過3個月後如果陰道流血消失並經醫生檢查確認傷口已完全愈合的情況下可以適度進行性生活,但是應注意性生活頻率不可太高、力度不易過大,以防止傷口受損。另外,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以避免懷孕,因為子宮上的瘢痕剛剛愈合尚不穩定,一旦懷孕後難以勝任人工流產術,容易造成子宮穿孔甚至子宮破裂。以上幾點是需要剖宮產分娩產婦在術後的注意事項,術後護理是否得當對女性今後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行有直接的影響。希望每一個剖宮產分娩產婦都要重視這些注意事項,以避免後遺症的出現給今後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27何謂高齡產婦?高齡產婦孕期保健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女性最理想的生育年齡是25~28歲。如果孕婦年齡超過35歲則稱為高齡產婦。高齡產婦受孕、孕期、分娩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如果計劃在35歲以後懷孕,則女性必須充分評估自己的身體條件和生育能力。如果女性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腎病、結核病、內分泌疾病等嚴重的疾病,或者平素患有月經紊亂、盆腔炎、輸卵管炎、附件炎等病變時最好盡早懷孕,不要將生育年齡放在35歲以後。相對30歲以下的孕婦,高齡孕婦發生流產和生育畸形嬰兒的概率大大增加,為防止流產,高齡孕婦在計劃懷孕前應該做一個全身及專項檢查。

需要抽血檢查染色體、血型、唐氏篩查等以排除遺傳方麵的疾病;超聲檢查以了解子宮、卵巢、盆腔及輸卵管的情況;檢查白帶、TCT、血液以排除黴菌、滴蟲、人乳頭狀瘤病毒、支原體、衣原體、風疹病毒、麻疹病毒、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弓形蟲等微生物感染;檢查甲狀腺功能、血糖及內分泌六項;檢查抗精子抗體、抗血磷脂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抗卵巢抗體、抗HCG抗體等免疫學檢查。在完善以上檢查的同時需要丈夫也要做必要的相關檢查。

在計劃懷孕的前3個月開始服用葉酸片以預防神經管畸形的發生。懷孕後高齡孕婦要重視孕期檢查,要嚴格按照圍產檢查的時間要求定期到醫院對自身和胎兒進行必要檢查,以了解孕婦身體變化和密切觀察胎兒是否出現異常。孕期生活起居需要做到不要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以避免擠傷和病毒感染,不食未經煮熟的肉類,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食生冷食物,禁煙酒,不接觸化學物質和放射線,不接觸小動物。建議少食多餐,多食一些高蛋白質、低脂肪、富含維生素的口味清淡的食物。注意休息,禁止重體力勞動、長時間彎腰、下蹲和大運動量活動。禁止性生活,以防止感染、流產和早產。保持情緒穩定,心情舒暢,精神愉悅。穿衣以寬大舒適為佳,建議平時穿平底鞋,不提倡孕期穿高跟鞋。

適當戶外運動,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孕婦體操,注意進行胎教。保證足夠的睡眠,最好采用左側臥位以增加子宮、胎盤的血流量,有利於胎兒生長發育。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但應禁止盆浴。重視產前檢查,最好於預產期前1周入院,孕期如有不適及時到醫院檢查處理,以防止早產等情況發生。總之,高齡孕產婦有導致不良孕產和分娩異常的可能,需要得到產婦本人和家屬以及醫生的高度重視,平時要密切關注孕產婦的身體變化,一旦出現異常現象就要及時到醫院谘詢就診,以防止意外的發生。

28什麼是孕期貧血?孕期貧血有什麼症狀

梁影兒懷孕已經5個月了,一直沒有感到身體有什麼異常。近期不知為什麼常常感到渾身沒勁,偶爾還會出現頭暈的症狀,一開始她並沒有把這些不適放在心上,可是這幾天梁影兒覺得症狀越來越重,還出現了手腳麻木的情況,這下家人有些慌了,急忙到醫院看,經過醫生的檢查診斷,告訴梁影兒胎兒一切正常,這些症狀的出現是因為她患上了一種稱作孕期貧血的疾病。在醫生的指導用藥下梁影兒很快恢複了健康。那麼,什麼是孕期貧血?孕期貧血有什麼常見症狀呢?

孕期貧血是孕婦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很常見的一種與懷孕有關的疾病。其診斷標準是懷孕婦女在孕期血紅蛋白低於110克/升。大部分孕婦在懷孕過程中都會多多少少出現貧血的情況,這是因為孕婦在懷孕期間對鐵的需求量比懷孕前增加了將近4倍。如果孕婦日常飲食中鐵的攝入不足,便會導致孕婦體內的遊離鐵和鐵含量都有所減少,繼而發生缺鐵性貧血。另外,孕婦還會受到一些生理因素的影響,如妊娠劇吐、食欲減退等而導致貧血的出現。

孕婦貧血對母嬰雙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它能誘發感染、妊娠高血壓,並可導致胎兒宮內缺氧、胎兒發育遲緩,嚴重者可導致胎兒宮內死亡。多數孕期貧血患者沒有明顯症狀,或者症狀輕微又缺乏特異性,容易被人們忽視。若出現以下症狀則提示有貧血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

●麵色蒼白、灰暗,無光澤,皮膚幹燥粗糙,頭發幹枯少澤、細而脆、易分叉、易脫落。

●容易疲勞,常感乏力,輕微活動後即感到心慌、氣短、胸悶。該症狀是貧血最常見的症狀。

●時常感到頭暈、眼花、頭痛、耳鳴、眼前發黑或眼冒金星。

●精神委靡,倦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手腳麻木,指端發冷或有針刺感。

●食欲不振,食量下降,常常感到腹脹、便秘。

●口唇無血色,指甲蒼白、隆起、薄脆易折,眼結膜顏色蒼白。

29孕婦出現缺鐵性貧血應該怎麼辦

孕婦一般在懷孕28~37周容易發生貧血缺鐵性,所以為預防本病建議從懷孕13周後要注意通過飲食增加鐵的攝取,尤其在孕28周時更要重視鐵的補充以防止本病的發生。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鐵元素的缺乏,補充鐵元素是糾正貧血的主要手段。鐵元素的補充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實現:

(1)飲食攝入:從食物中獲取鐵元素是最簡單和最安全的補鐵方法,預防缺鐵性貧血的出現孕婦可多食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髒、動物血、瘦肉、菠菜、莧菜、茄子、蛋黃、豆類等。新鮮綠色蔬菜中鐵的含量豐富,而且含有葉酸,葉酸是血紅蛋白合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葉酸的缺乏會造成大細胞貧血,也是引發混合性貧血的原因。葉酸也大量存在於動物肝髒中,而且動物肝髒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於促進鐵元素的吸收,因此,孕期多食動物肝髒對預防貧血意義重大。

(2)補充鐵劑:對於已發生的輕中度貧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鐵劑治療。常用口服藥為硫酸亞鐵(速力菲),安全高效。

(3)補充葉酸:發現孕期貧血後不光要補充鐵劑,而且要適當補充葉酸,每日400毫克。葉酸不僅對預防神經管畸形和新生兒先天性心髒病有作用,對預防和改善孕期貧血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要嚴格按照醫生醫囑服藥,不可私自加大服用劑量。

通過以上方法,孕期貧血會很快得以糾正。所以,做好孕期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對預防本病,改善症狀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