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節 《海國圖誌》(1 / 1)

《海國圖誌》是中國地理學的著作,中國在封建社會一直處在世界的核心位置,因此中國人一直認為自己處在世界的中心位置,其他國家都是海外諸國。這部《海國圖誌》寫的是世界各地和各國的情況。

中國一直以“天朝上國”自稱,明清時期中國這種思想更加膨脹,采取了“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長時間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看不到其他國家的發展,盲目自大。

1840年,英國用他們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使戰事連連失利。魏源是一個有報國之心的有誌之士,見到這樣的局麵悲憤填膺,憤然棄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事。參加到戰爭中的魏源,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敗麵,也看到了英國的強大武力。

1841年8月,魏源在鎮江與被革職的林則徐相遇,兩人徹夜長談。兩位愛國誌士的談心,在編著一本反映世界形勢的書籍方麵一拍即合。魏源受林則徐囑托,立誌編寫一部激勵世人、反對外來侵略的著作。他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四洲誌》為基礎,廣泛搜集資料,編寫成《海國圖誌》50卷。

《海國圖誌》在中國近代史學史上,是第一部較為詳盡較為係統的世界史地著作,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海國圖誌》是中國人開始認識世界的標誌,《海國圖誌》在編纂和內容上彌補了《四洲誌》和《康輶紀行》等書的缺憾,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結構和理論方法。《海國圖誌》以介紹各國地理為主,但不局限於地理,廣及曆史、政治、技術等多方麵,堪稱一部世界知識百科全書。

書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種資料,係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曆史、政治狀況和許多先進科學技術,如火輪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所記各國氣候、物產、交通貿易、民情風俗、文化教育、中外關係、宗教、曆法、科學技術等,都超過了前書。所以有人譽《海國圖誌》為國人談世界史地之“開山”。

《海國圖誌》的劃時代意義,還在於給閉塞已久的中國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鴉片戰爭使中國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同時也使中國的知識分子看到了國外的先進技術。鴉片戰爭爆發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達官顯貴,甚至不知英國在何方。

《海國圖誌》的刊出,打破了這種閉鎖、無知的狀況,首先突破“中國是天下中心”的陳腐落後觀念,代之以近代意義的世界觀念。在地圖的安排上,先地球全圖,標明世界各國在地球上的位置;接著各洲總圖;最後才是各國分圖。這種層次分明的安排,完全突破“中土居大地之中”的舊觀念。

其次,《海國圖誌》傳播了近代地理知識。魏源在《海國圖誌·地球天文論》中,介紹了當時較為先進的世界知識,如地球形狀、潮汐理論、雷電成因、地球經緯度、南北二極、四季成因等。還有就是介紹了全新的世界地理知識。如書中所用香港英國公司繪製的地圖,“在當時實為最詳盡之世界地圖”。

當時的中國人通過《海國圖誌》這一望遠鏡,開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堅船利炮”,又看到了歐洲國家的商業、鐵路交通、學校等情況,使中國人跨出了“國界”,開始認識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