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中秋文會迎會試(2 / 2)

文會又是在眾人的眼光中結束了,林曉又是文會第一名,彩頭盡歸囊中。

正月一過,二月便是會試的日子,林曉幾人也是和李禹塵經常的交流。

到了考試這天,林曉他們直接從小院裏走出,來到考試的地方。

林曉如同以前一樣的經過檢查後進入了考場,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很快鍾聲敲響,便開始了分發試卷。

林曉拿到試卷後大致翻看了一遍,發現詩詞竟然不是戰詩詞,聖院出題不是戰詩詞也極其正常,詩詞的要求是寫關於哲理的。

這個題目難度還是不小,林曉又看了一下策論部分,題目是:論如何提高生產力?

林曉看著題目思索其背後的原因,因為天地正氣的原因,人們的壽命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再加上因為戰爭的需要,鼓勵大量生育,導致人口巨增出現了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林曉還是先寫前麵的聖言部分,保證一點未錯後便開始寫經義部分,很快經義部分也書寫完成,開始重點寫策論部分。

林曉先從農業的方麵著手,建立專業的育苗機構,對農作物的產量從根源上進行提升,例如進行雜交,同時引入墨家技術,建造機械進行耕種,提升對農作物的播種以及收割效率,同時研究肥料是否可以將詭族屍體作為肥料。

對農田是否可以進行集中管理,進行大規模化的機械作業,放棄傳統的小農經濟以及精耕細作,並對不同的農作物根據當地氣候以及地理水文條件進行因地製宜的種植。

當產量提升,農作物價格下降的同時,對於農民進行相應的補貼防止穀賤傷農。

然後便是工業的方麵,建立大規模的生產工廠,並進行流水化作業,同時招收普通工人,對於技術性人才進行提升待遇,與墨家進行緊密結合,推行工業化與各行業進行緊密結合,相互促進,提升生產力。

鼓勵進行適當的商業化,鼓勵貿易,通過海上向西方進行探索,並收取商業稅,同時遏製大商人的出現,防止出現壟斷經營,對生活基本物資進行管控,防止價格過高。

最後林曉還對其他方麵進行了略微的補充,林曉基本上把後世的許多觀點都搬了過來,林曉將策論部分也寫完了,開始考慮詩詞的部分。

林曉思索後便開始提筆書寫: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最後寫上題目:知行合一

林曉伸了一下懶腰便起身準備出去了,走到考場門口發現趙誠與何輝二人還未出來,林曉便先回宿舍了。

考試結束的鍾聲響起,趙誠還有何輝兩個人才從考場出來,兩人發現沒看見林曉,趙誠開口道:“林曉肯定又是提前交卷出來的,他每次考試寫的速度極快,關鍵是寫的內容還極好,十分離譜。”

何輝有些驚訝道:“林曉他竟如此厲害,不愧是天賦之子。”

兩人回到宿舍便看到了躺在床上看書的林曉,趙誠直接率先開口道:“你是不是又要拿個會元了,這次拿到會元,下次再拿到狀元便是連中三元了。”

林曉微微一笑道:“這不是常態嗎,你還沒有習慣,狀元可不好拿,殿試可不是做做題那麼簡單。”

何輝道:“殿試需要治理一個地方,聖院是大力推行改革,如果在殿試中你不進行改革,分基本上會很低,而且會進行五國總排名,五國第一者可獲得大狀元的稱號,且擁有一次正氣洗禮的機會,最為關鍵的是普通進士隻有國運加持,大狀元是擁有聖院的氣運加成,相當於整個人族加持。”

林曉也在思索關於殿試的情況,人族氣運以及正氣洗禮還是十分重要的,會試結束成為貢士便會進行正氣核心分化。

大部分的人都是儒家君子劍或者儒家聖賢書,其他家就是各自的變化,醫家便是醫書,墨家乃是機關鎖,法家乃是法典或者審判之刃,兵家就是各種武器或者兵書。

正氣洗禮便是將正氣核心強化一遍,完全會遠遠強於一般人,至於氣運之力更別說了。作用更是巨大。

林曉開口道:“想那麼多幹什麼,出去吃飯,準備迎接明天的正氣灌頂。”

趙誠無奈的看著林曉道:“你以為大家都和你一樣,考試必中,老何你要是看到林曉接受正氣灌注,就知道什麼叫做變態了。”

林曉白了一眼趙誠道:“走吧,請你們吃飯去。”

幾人正準備出去,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李院長要改卷,沒法和他們一起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