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聖院來後,京城也派人來到林府,這次也還是禮部侍郎許詳,許詳將禦賜稱號牌匾放下,又拿出一塊國運墨錠對林曉道:“這便是國運墨錠,蘊含一國氣運,可提升兩成的詩詞力量,效果還是非常好的,這是文院院長大人給你爭取的,大人很看好你。”
林曉謝過許詳,並答應有機會一定拜訪院長大人。許詳與林曉寒暄了幾句並勉勵了一下他便離開了。張老看著這牌匾對林曉道:“少爺,這牌匾要掛起來嗎?”林曉搖搖頭:“沒必要,以後可能還會有的,找個房間放裏吧。”
林曉說完又回到房間研究經義,林曉雖然有著現代人的思維,但他對於新事物的學習都是十分深刻的。林曉能熬的住前世的那一份工作,可見他本身便是一個沉穩的人,因此在古代的學習中他也是穩紮穩打。
在與淩天的交流中大致也知道了這位先生的一些事情,當年這位先生可以說是狀元,貢士第一名,不過在殿試的時候好像出了一些問題,這個地方的殿試可不是國君問幾個問題便可以的,殿試要求考生主政一方,為期半年,由文院和六部一同評審。
對考生的評審會從各個方麵進行,行政,軍事,法令,民生等等許多要素都囊括其中。淩天當時殿試在江州,司馬懿將其殿試地點安排在詭族入侵的前方,正值第二次通山之戰,楚國全麵遭受詭族的進攻,淩天一邊殿試一邊抵禦詭族的進攻,畢竟淩天隻是一個小小的貢士,在詭族的進攻麵前顯的微不足道。
淩天依舊想死守城池,沒有任何的援助,司馬懿以通山更緊急而拒絕對其援助,但對其道:“為了人族之城,若是抵擋不住可請求聖院介入,讓齊國出兵支援。”淩天當然知道齊國出兵意味著什麼,齊國已出兵兩次,再出兵一次,江州將入齊國了。淩天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拚死守城,最後淩天的幾位好友戰死,淩天以獻祭正氣本源為代價抵禦住了詭族的進攻。
然而,朝堂之上開啟決議,在司馬懿一派的推動下請求聖院介入,江州依舊還是丟失了,淩天聽聞此事,吐血昏死過去,醒來後渾渾噩噩的丟下官印不知所蹤,隨後回到老家江寧府當了一個老師。
林曉歎息一聲,淩天如此頹廢也實屬正常,自己和所有好友拚死抵抗,最後好不容易守下來了,結果轉身就有人他們的戰果全部抹去。
院試兩年一次,因此趙誠才和林曉一同參加院試,趙誠畢竟是藍色氣源的天才,在學習方麵也還是有著自己的強勢之處,現在趙誠和林曉考中秀才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趙誠最近覺得自己又行了和林曉打賭到,誰能奪得案首以後誰是大哥。林曉看著趙誠這桀驁不馴的樣子,微微一笑的答應了。
很快就到了二月初八這天,林曉如童生考試一般的來到考試院,依舊是趙源和徐銘鼎他們主持,林曉很快就找到自己考試的地方,然後開始閉目養神。
衙役拿著試卷開始分發,林曉還是先將試卷整體進行一個大致的閱覽,發現這次的詩詞是寫關於景色的,要求寫春日之雪,林曉心裏大致已經有了答案。
林曉還是開始寫聖言部分,邊寫邊和腦海中的春秋對照,最後檢查完全無錯後便開始了經義。經義其一,“君子不器何解?”
林曉思索後便寫下,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麵。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無形的道體,形而下是萬物各自的相。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
君子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麵。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滿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林曉寫完後揉了揉脖子再看下一道經義,“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何解?”林曉思索片刻後便開始落筆,同時利用腦海中的春秋開始查閱相關的文獻,最終林曉停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