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君恩浩蕩為國公(1 / 3)

林曉放學走出府院門口便看到張老已經在門口等候了,張老對林曉開口道:“今日學院無事吧,趕緊上來回家吃飯吧。” 林曉不知如何開口,隻好含糊道:“嗯,基本無事,張老咱們走吧。”

林曉回到家中和往常一樣吃完晚飯進入書房,回想今日所做所思所想,溫故而知新和吾日三省吾身,回想起來今日也有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有一些疑惑也慢慢的解開,忽然林曉感覺到金色氣源似乎好像擴大的一絲,果然學習可以使人進步在這個地方真實體現出來了。林曉看了一些關於立誌境的書越發的覺得立誌似乎很重要,立誌必須是正麵且積極的,雖然可以立遠大的誌向,但是成聖必須以自己的立的誌向為根基,當然也可以摒棄自己當初的誌向但是會導致成聖的根基不穩難以成為亞聖。

林曉緩緩的合上書籍,思索的立誌的事情,一部分人從明理境到立誌境很快,另一部分人卻遲遲難以到達,有人是早已誌向明確,也有人是輕浮立誌,更多人是猶豫不決,雖然大部分人不可能封聖,但立的誌向也影響未來的發展。立誌若太淺成就難以很高,所以許多人都會好好的思考和學習再立誌,立誌完就要考童生了,聖院要求開智的孩童必須沉澱三年才能考童生,因此許多人都在學習童生的知識時思考立誌,立誌完便可直接考童生,因此,童生的通過率其實算比較高的,當然在眾多人數小依然隻是極少的一部分人,而且楚國式微,科舉名額更為稀少。林曉思考完便回到房間沉沉的睡去。

第二日林曉和先前一樣來到府院,不過已經不是開智班了,而是明理班了。隔壁開智班的同窗唉聲歎氣道:“才當了一天同窗就分別了,真是讓人歎息。” 而明理班的人都十分興奮,對林曉的到來十分激動,都紛紛上來與林曉見禮,林曉隻好 一 一答道。幸好先生過來給林曉解了圍,這位立誌班的先生十分年輕,身上一股銳利和頹廢的氣息交織在此人的身上,這讓林曉感到奇怪。淩天對著林曉說道:“你很好,希望你立誌為國為民,唉,希望你未來也能如此安好。”

這位淩先生的話讓林曉感到很莫名其妙,但是還是可以感受到他的善意。淩先生走上講台,對著這些明理班的學生說:“還是上課的第一件事,同學們不求你們有鴻鵠之誌但必須有為國之心,今日有新同學到來,想必也無需我介紹也認識他了,所以今日講一下關於三年之後考童生要學習的東西,首先是眾聖經典,不僅要寫出眾聖經典的內容,還需要從這個眾聖經典推演到另一個眾聖經典,然後就是詩詞,因為目前最容易調動正氣的力量,你們是府院招生進來的所以不需要縣試,直接府試便可,府試完便是童生了,隨後便是院試,院試通過後便是秀才,到那個時候便會立氣府,再調動正氣就可以簡單的運用詩詞的力量了。”

淩天後麵就開始對眾聖經典的內容進行具體的講解,某一句反映了什麼曆史有著怎樣的思想,像極了後世的語文課,就這樣一天的時間便過去了。林曉像往常一樣回到家中,晚上也是複習當天所學,並思考立誌,日複一日。直到某一天,張老在門外喊道,京城的聖旨到了,林曉快步走出門外,發現過來的竟是禮部侍郎許詳,林震早就把朝堂中的官員基本給林曉介紹了一些。

林曉發現林震也在門口,原來早就派人通知林震了,讓他回府領旨,許詳和林震看到林曉出來了,便說宣旨吧。林曉和林震拱手躬身,在這個讀書人地位極高的地方可見君不跪,許詳宣讀聖旨,林震多年鎮守通山邊塞,立下赫赫戰功,又教導子孫有方,為國之根基,封鎮國公,賜金千兩,百年靈芝一對,禦紙十頁,林曉年幼但一鳴驚人,天賦異稟,又助聖人,乃國之希望,人族之希望,待有功名之身一並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