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溫思明的感歎,趙誌說道:“想要改變這些就必需得把農民身上的負擔轉移出去,而在社會群體中能夠分擔這部分壓力的隻有工與商,所以隻有大力發展工商業從而使得國家的稅收多元化,將農民從中解放出來。”
溫思明皺著眉頭說道:“想法很獨特,不過想要讓那些一身汗味兒或者銅臭味兒的人對士族指手畫腳,我想沒有人會同意的。”
趙誌說道:“不錯,想要促使工商發展就得提高其社會地位,這在由士族當權的國家很難實現,不過隨著社會的安定人口必然猛增,而人口的增多帶來的便是對資源需求的增加,當供需不能平衡時,工與商自然會得到發展,而當工商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你難道指望有人會在付出之後不求回報麼?”
溫思明表情不屑的說道:“那又如何?造反麼?”
趙誌一臉嚴肅的答道:“是的。”
溫思明笑著說道:“就靠他們的那些鐵錘和銅錢麼?”
趙誌說道:“是的,鐵錘可以打造兵器,鋤頭可以製造糧食,而銅錢則可以用來招募人馬。”
溫思明皺了皺眉頭說道:“但從事工商的人才有多少?而且靠他們想要對抗朝廷的正規軍隊也可能辦到啊?”
趙誌說道:“當一個人受到不公時最先埋怨的是上天,同樣當農民們被壓迫時,他們怨恨的第一對象隻會是政府。此時要是有人對他們說:如果我們掌了權,那我們一定讓你們有飯吃,有錢花,有活幹。你說他們會怎樣?”
溫思明想了想搖頭說道:“我還是很難相信隻憑這些泥腿子和唯利是圖的商人,可以推翻由大量軍隊保護的朝廷。”
趙誌看著溫思明的眼睛說道:“軍隊中的那些軍人他們同樣出生於農民,你說到那個時候他們會幫朝廷欺壓自己的親人,還是會和親人們一同起來反抗朝廷?”
見溫思明沉思不語,趙誌接著說道:“士族的優勢隻有知識和權利,而當商人擁有大量錢財的時候他們也同樣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另外一旦亂世來臨,你覺得權利還有用麼?”
溫思明搖了搖頭說道:“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還是留到以後再說吧,不知少爺接下來有何打算呢?”
趙誌深深得看了溫思明一眼說道:“接下來我打算先在莊園那邊辦個幼兒園和學校,另外再收養一些孤兒,並對這些孩子進行教育培養,將來也好為我們所用。”
溫思明想了想說道:“嗯,好,畢竟還是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手用起來放心,那這次和英雄府衝突的事情少爺打算怎麼解決?”
趙誌說道:“這次的事情我已經得到好處了,再說剩下的事情也不是我能說得上話的,還是看上麵打算怎麼處理此事吧。”
溫思明說道:“嗯,也好,我想過不了幾天就會有結果了。”
溫思明說的不錯,與此同時我們的皇帝陛下也正在和內閣宰相房玄齡談論著這件事情。
隻見李世民一臉憤怒的說道:“這幫浮誇子竟然膽敢調戲朕的愛女,真是氣死朕了,恪兒當時就應該好好的教訓教訓他們。”
房玄齡品了一口茶水讚道:“公主殿下送回來的茶,真是不錯,唇齒留香回味兒無窮啊。”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麵色不改怒聲說道:“朕的子女在外麵被人家欺負,你這個做臣子的盡然還有心情在這裏品茶?”
房玄齡搖了搖頭說道:“陛下,那些小子不是也差點被趙誌當場給殺掉嗎?雖然最後保住了性命,但想來也嚇得不輕,而且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他們家裏的家長也會對其施以嚴懲好讓皇家不失體麵,這樣還不足以平息陛下的怒火麼?難道陛下當真想要那幾個混賬小子的性命?”
李世民聽完房玄齡的話後一臉的猶豫,見其這樣房玄齡接著說道:“再有趙誌這孩子可憐啊,小小年紀便失去了雙親,且又被一些人盯著,時刻處於危險之中,陛下也不想他得罪更多的人,被更多的危險纏身吧?”
李世民的表情緩和下來歎了口氣說道:“是朕對不住趙誌這孩子啊!”
房玄齡搖頭說道:“陛下的身份注定了您的決定,對於國家來說您並沒有任何的錯誤,趙家現在隻剩下這一個獨苗了,所以還希望陛下看在趙家祖先的情份上多加照顧,使其遠離一些麻煩。”
李世民看了房玄齡一眼說道:“是他自己遷怒於那些浮誇子的。”
房玄齡說道:“老臣知道,這孩子因為遭逢巨變所以對這些世家帶有很深的敵意,我隻是想讓他離這些世家遠一些。”
李世民問道:“你是想讓他出仕?”
房玄齡說道:“不錯。”
李世民一臉玩味的說道:“怎麼為了昔日好友之子,愛卿要破例了?”
房玄齡歎了口氣說道:“陛下,老臣既然曾經說過不用那些名額,就肯定不會用的。”
李世民問道:“難道你想讓他參加省試?”
房玄齡搖了搖頭說道:“雖然老臣不可使用那些名額,但是陛下卻可以。”
李世民恍然說道:“原來愛卿是惦記著朕今年剩下的那個名額啊。”
房玄齡麵皮微紅說道:“陛下,這不是惦記。”
李世民揮了揮手說道:“無妨,無妨,隻是朕覺得這樣一來的話就無法看出這孩子的真實才華,好像還是讓他去參加省試會好一些。”
房玄齡抿了抿嘴唇說道:“這些時日老臣日夜鑽研陛下的改革方案,覺得這真乃利國利民之良策,所以老臣希望可以和陛下一起將其完善,實行,推廣。”
李世民一臉笑意的說道:“啊,朕突然想起來了,趙誌這孩子確實不太適合參加明年的省試,那愛卿,你覺得什麼官職比較適合他呢?”
房玄齡說道:“老臣替其謝過陛下,臣覺得讓他去伊川當個縣令就比較合適。”
李世民皺了下眉頭問道:“伊川縣令?”
房玄齡答道:“回陛下,是的。伊川縣離洛陽很近,但也很偏僻。這孩子初入官場沒有經驗,若讓其冒然去於他人共事恐出漏子,不如讓他自己先行鍛煉一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