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霧天、陰天或下雨天能見度很差,以及夜間駛過海岸時,有時可以聞到從陸地上飄來的特殊氣味,如燒焦的木頭氣味、紅樹沼澤地和爛泥的腐臭味。這些氣味可以在很遠的地方聞到。海濱澎湃的近岸浪在還沒有看見之前,就可以聽見它的咆哮聲。從一個方向傳來的海鳥叫聲,表示附近陸地上有它們築巢的地方。
通常在陸地附近的鳥類要比深海裏多。黎明或黃昏時,鳥群飛去的方向可能是陸地或海島的方向。在白天,因海鳥在海麵到處尋食,它們飛行的方向則無意義。我國南海有幾十種海鳥,最為常見的是鰹鳥。這種鳥的腳為紅色,腹部白色,人們叫它們“紅腳鰹鳥”或“白腹鰹鳥”,它們叫聲宏亮,傍晚時從四麵八方飛向海島,引導漁船返回漁港。所以,漁民又叫它們為“導航鳥”。
還可以利用海浪波紋的型式來尋找海島。這是太平洋上波裏尼西亞群島的航海者很早就采用的一種辦法。根據湧浪、盛行風以及波浪受島嶼反折的合力所形成的幾波浪圖型,就可以用作導航的方法。
如遇難者在第3象限中,可觀察到互相平行的主要波型外,還有島嶼反折回來的彎曲浪型。這說明陸地是在反折回來浪型的總方向上。此線是以島嶼為頂點,以90°角向外展開的。如果找到了這條邊限線,可沿此線的平行線行駛。即可到達島嶼。
如在第1象限中,島嶼則在浪頭所來的方向上,必須向來浪的總方向駛去。觀察楔形縮小線,沿楔形線駛去可達島嶼。
在2、4象限中要辨別陸地的方向比較困難。在第2象限裏,唯一的辦法是觀察湧浪,因為湧浪決不會與盛行風的方向垂直的,救生船向湧浪的平行線駛去,直到楔形相交線,然後再沿此線向島嶼駛去。
第三節 登岸注意事項
坐著救生船登岸時,需要特別小心。
乘單人救生船登岸,大多數情況下是安全的。但在驚濤駭浪中上岸有危險。當太陽升起或下山,正好對著你上岸那個方向時不可上岸,因為此時看不清海岸的情況。要選擇陸地或海島的避風一側上去,不要從珊瑚島或多岩石的峭壁上登岸。在淡水河口附近,不會形成珊瑚礁石,登岸比較安全。
如果乘救生船在海邊洶湧的近岸浪中登岸,應該穿上鞋子和衣服,以免嚴重割傷。救生背心要充足氣並要固定牢靠。要使海錨一直拉緊,防止船尾的海浪將船掀翻。可使劃槳向前劃行。
近岸浪是很不規律的,大小、速度都不一樣,因此上岸時必須隨機應變。
為了對付強風和大浪,救生船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通過浪頭。要防止救生船從一側或一頭被海浪弄翻。盡量避免與破碎的大浪相遇。如果船翻了,要盡快地抓住它。
當救生船接近海岸時,乘著一個大浪的浪峰,用槳或手奮力劃動,盡可能遠地劃上海灘,隻有當救生船著地以後,才能快速爬出,然後將救生船迅速拖上海灘。
盡可能不要在夜間登陸。如果你認為岸上有居民,你可以在近岸發出聯絡信號,等待居民前來搭救。
遊泳登岸時要穿上鞋子,盡可能穿上一件厚衣服,可用側泳或蛙泳保存體力。
如果近岸浪不是太大,就可順著浪峰向前遊,正好在浪頭破碎之前作淺潛泳接近海岸。
如果近岸浪很洶湧,可在兩浪時的波穀中向岸邊遊去。當向著海麵方向的波浪靠近時,可鑽入水中,等它過了以後,再等下一個波穀中間向海岸遊動。
如果必須在岩石較多的海岸上岸,要找一個波浪衝擊岩石的地方。不要在波浪碰碎揚起很高白色浪花處上岸。在接近海岸時,遊得要緩慢,積蓄體力以便準確抓住岩石。
選擇好登陸點之後,跟隨在一個大浪後麵進入碎浪,麵向海岸,作坐的姿勢,腳向前,低於頭部10厘米左右。這種姿勢在登陸時碰到水下的石頭或暗礁時,可以吸收衝擊力以免受傷。
跟隨在波浪後不能登岸時,應想別的辦法。隻用手遊,當第二個波浪接近時,作一個腳向前的坐姿,可反複做這個動作直至成功。
在長滿海草的下風處,一般海麵都比較平靜,不要穿越海草遊泳,可在這些海草上麵爬行。
經過礁石時,也可像登岩石海岸一樣,雙腳並攏,膝部微曲,像輕鬆地坐在墊子上的姿勢坐在珊瑚礁石上。
第四節 獲取水和食物的要領
在海上生存,水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影響生存時間。沒有飲水來源時,應盡量使身體少出汗,身上要遮陽以減少外界受熱。要使救生船通風,以利對流散熱。在酷熱的天氣和白天最熱的時候,可將衣服用海水浸濕,用這種辦法可以使人體出汗減少83%。但濕衣服穿著前應該擰幹,不要把救生船內弄得很濕。不要作過多的體力活動。
沒有飲用水時,不要吃食物。每天如有2000毫升以上的水,則可以吃點口糧和其他食物,如捕到的魚、蝦、蟹及捉到的海鳥等。發生嘔吐時則不可進食,應盡量多休息,隻能喝些水。
留心察看天上的雲彩。隨時做好收集雨水的準備,下陣雨時立即接取雨水。可以用頭盔、口糧盒、塑料布等接取。下雨時應盡可能喝足。
在海上如能捕捉到魚、海龜、鳥類等,都可以食用。1973年,英國的一對夫婦因船隻失事,登上一隻有頂篷的救生船,在海上生活了118天,他們捉到了8隻海鷗、30頭海龜,並用曲別針釣到一條小鯊魚。
在救生船附近,常有一些小魚遊來遊去;在海草中,常有一些蝦和蟹,可以想辦法撈取。並可以將這些小魚、蝦、蟹作為誘餌,去釣大魚。
夜間,可用閃光燈或用太陽反光鏡,將月光射到海麵以吸引魚群。夜裏有些魚類,特別是飛魚有可能跳進救生船裏。二次大戰時,有15名飛行員的救生船裏跳進各種各樣的海魚。
釣魚時,需要注意安全。因為尾隨救生船的小魚和發亮的物體,會引有危險的大魚。防止大魚掀翻救生船或將人拉下水,跳入船裏的魚可用網或魚叉抓住,多刺或牙齒鋒利的魚類應該拋棄不要。捕獲的大魚,應敲打其頭部,打死後再拉進救生船。千萬不要戲弄船邊遊弋的大魚或鯊魚。
不要食用魚卵和魚肝,因為有些魚的卵及肝內含毒素。水母不能食用,食用後會發生刺激症狀。魚和鳥的內髒,都可以作為誘餌去釣魚或釣海龜。
海上的鳥類很喜歡停在漂浮物上,如果安靜地坐在救生船裏,海鳥很可能會停在你的頭上、肩上,此時應瞅準時機,迅速把它抓住。
海上可食用的貝殼類動物很多,我國沿海有鮑魚、馬蹄螺、珍珠貝等。海上可食用的植物有海人草、石花菜、麒麟菜、紫菜等。
但是,有毒魚類、貝殼類一般都是外形奇特、怪異,食用之前要注意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