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信天翁號”的所作所為,可能是空前絕後的 Page 2(2 / 3)

普呂當大叔和菲爾·埃文思一刻也沒有離開平台,呆在這兒沒有任何不舒服。空氣阻力幾乎一點也沒有。飛行器如同一艘在流體中跟著前進的小艇,在空中飄蕩著。

據南極地區的麵積有450萬平方米。這是一個大陸?一個群島?還是一片從古至今始終呈結冰狀態的、在漫長的夏季裏也不融化的海洋?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就是南極比北極還要冷——這是由南極冬季期間在地球上的位置所決定的。

看天氣,暴風雨沒有絲毫要減弱的跡象。“信天翁號”將在西經75度進入南極區。如果它還能出來的話,它會在那個經度上出來嗎?

隨著飛行器的南行,白天變得越越短。不用多久,它就會進入隻能靠月亮和南半球黎明早霞的微弱光亮來照明的不盡長夜了。可是,現在正值新月,羅比爾和他的夥伴們可能連好奇的人類至今仍然不知其奧秘的這個地區的樣子也看不到。

弄不好“信天翁號”可能已經從一些人類所了解的地方飛過了。這些地方在南極圈稍前一點,位於比斯科於1832年發現的格雷厄姆地和迪蒙·德·於裏維勒於1838年的路易·菲利浦地的西部。這兩個地方是人類足跡在這塊陌生的大陸上到達的最遠地方。

飛行器上的人並沒有因氣溫低而受苦,這時的氣溫大大高於他們心目中害怕的那種溫度。暴風雨仿佛是空中的墨西哥灣的暖流,帶來了一些溫暖。

尤其讓人遺憾的是整個地區都淹沒在一片漆黑中!不過,即便是有月光照亮天空,進行觀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每年的這個季節,整個南極表麵都覆蓋著一片茫茫無際的雪幕,一層冰甲;隻是現在連冰雪的“映光”——那種淡白顏色的光——都看不到:黑暗的天際一點反射也沒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怎麼辨認陸地的形狀、海水的麵積和島嶼的位置?怎麼辨認這裏的水道網?這裏的山峰或丘陵都和冰山、浮冰混在一起,怎麼去確認其形態?

將近午夜時分,南半球的黎明驅散了黑暗。銀白色的光束在太空中閃耀,空中呈現出巨大的扇麵形,半邊天都照亮了。發出的光芒一直到閃爍在天頂的南十字星座處才消失。這個現象蔚為壯觀,在這一片光芒的照耀下,終於能看到原本一片模模糊糊的白色世界的麵貌。

不消說,由於這個地區距離南磁極隻有咫尺之遙,羅盤的指針隻能是發了瘋似的不停地亂轉,根本不可能再作出任何與航向有關的明確指示。不過,根據指針傾斜的角度,羅比爾最終還是判斷出他們正在南緯78度左右的上空飛越南極。

大約在淩晨1點鍾的時候,他計算了一下指針和垂線的夾角,喊道:

“南極就在我們的腳下!”

一個白色的帽形物體映入眼簾,但誰也看不到冰層下麵是什麼。

又過了一會,南極的黎明就結束了。這個想象出來的所有地球經線的交彙點待人們以後去認識吧。

如果普呂當大叔和菲爾·埃文思這時想把這架飛行器和它載著的漫遊世界的人埋葬在這最神秘偏僻的地方,這個時機肯定是再好不過了。可是他們沒有那樣做,或許是還缺少他們需要的工具吧。

暴風雨依然很猛烈,風速高得不得了,如果“信天翁號”這時遇上一座大山,那它肯定會像船撞在岸邊一樣碰得粉身碎骨。

實際上,它不但已無法控製水平方向的飛行,就連上下移動也難以自主了。

而且,南極大陸上確實就聳立著幾座高峰,飛行器隨時都有可能撞在山上毀掉。

越過零度經線,風向西轉,這就使發生災難的可能性變得更大了。此時,“信天翁號”的正前方,大約100公裏處,出現了兩個亮點。

那是雄偉的羅斯島群山中的兩座火山:艾勒布斯火山和泰羅爾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