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李世民奇遇武陵山(1 / 2)

傳說中國戰國時有個玄學大師叫作鬼穀子,他曾寫過一部曠世奇書叫《太陰經》。此書的文字用的是米粒大的大篆字,雕刻在一百零八條女人的森森肋條骨上,用三條男人筋編串成冊的。

此書玄妙無比,非大賢良、大道德、大智慧之人,絕對是讀不得的。非大賢良、大道德、大智慧之人如讀此書,輕則肢體五官殘失,重則身體就會灰飛煙滅,從人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世上誰也不知道這部曠世奇書中具體究竟寫了些什麼內容。中國曆史上許多著名的有大作為的帝王名相大多讀過這部書,他們的成功無不得道於這部書的神奇內容。這些帝王名相的城府都很深,他們怕其它有修養的高人讀此書,掌握了此書中的高深學問後和他作對,威脅他們的利益,所以將此書中的內容後守口如瓶,秘不外傳。對此書的存在和他們讀了此書的真實更是否定不予承認,所以,《太陰經》和《太陰經》的真實內容,一直是個千古之迷,很少有人知道。

聽說,漢張良張子房不知從何處得到此書,熟讀之後輔佐劉邦得到大漢天下。劉邦得天下後,張良怕“兔死狗烹”,就急流勇退,歸隱於武陵山腹地的深山老林裏。唐太宗李世明能在亂世群雄的爭鬥中能當上皇,能駕馭群臣成為一代英主,能有貞觀之治的輝煌,就是得道於《太陰經》!

有個故事說,一次李世民率領的唐軍在武陵山腳下大戰,唐軍被靠山王楊林戰敗,李世民被楊林的十三太保追得單騎逃進武陵山腹地一片密林中。李世民沒命的逃著逃著......天黑時又下起雨來,林密山險穀深,李世民走著走著迷了路。後半夜雨停雲散,淡淡的殘月冷星中,李世民遙望四周,不遠處半山腰密林中隻見透出一團淡淡的幽光。李世民猜想那裏肯定有人住,就牽著馬撥開林中草木,自己開辟一條林中野徑,拖著疲憊的身軀朝幽光處艱難的爬去。殘月西落東方欲曉時,李世民才來到一個清流纏繞、竹木掩藏的半山小古刹山門外。李世明將馬拴在山門外的一棵古鬆上,小心的去敲緊閉著的寺門,借著朦朧晨曦抬頭細看,隻見寺門頂寫著“玄妙觀”三顆豆大的篆字。雙扇大門兩旁寫著一副對聯。上聯是:玄玄玄玄玄中玄;下聯是:妙妙妙妙妙中妙。

李世民是個博學多才的一代梟雄,一看這對聯,就明白這裏麵住的肯定是一位隱居深山的世外高人。李世民接連敲了好幾次門,仍是不見有人來開門,他耐不住饑渴寒冷,就去推門。門是關著的。“吱呀呀”一聲劃破林中寂靜的怪響,寺門打開,朝內走去,隻見裏麵蒼苔染露、竹木掩徑,晨霧漫漫、冷風襲骨,院深出一院幽靜的四合小禪院,北邊向陽處是三間不大但很精致的大殿。院內秋風蕭瑟,將滿是蒼苔的荒院打掃得倒也幹淨。李世民小心的來到殿門口,正要去推開虛掩著的殿門,突聽身後院內有個蒼老的聲音慢吞吞的說:“將軍,山人在這兒。”

李世民一驚,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鶴發童顏的老道士,領著一男一女兩個持劍的小道童,不知何時站在他身後。

李世民忙向老道打恭施禮道:“仙長,請恕晚輩魯莽!不知仙長如何稱呼?”

老道青著臉怒道:“看你模樣像個知書達理的人,但行為為何如此粗野狂妄無羈?未經山人同意,你怎麼一點禮數都不懂,擅自闖進出家人清修之地?”

“仙長多有得罪!”李世民慌忙施禮賠罪,“老神仙恕罪!晚輩因風雨阻程誤入寶山迷了路,來到仙府外,看仙府山門內外破敗荒涼景象,內外無人看守,敲門不見有人響應,故才擅自闖入。實在是誤會......”

“胡說八道!”老道氣得連連咳嗽著,掄起手中虯木拐杖,怒氣衝衝地朝李世明肩膀砸了下來,邊砸邊罵,“混蛋,難道山人師徒不是人?混蛋,山人的仙府破敗荒涼,你家就是皇帝的花紅柳綠、樓閣庭院?山人看你不像個禮儀道德之人,倒是個兵痞土匪、強盜惡人!山人今天和你拚了!”

李世民尷尬地賠笑著閃身躲過,想奪路逃走。隻見兩個道童橫劍攔住李世民逃路,齊聲厲聲喝道:“大膽賊盜,你別再想逃出玄妙觀繼續逞強賊盜危害人世!”

老道與兩個道童從三麵圍住李世民。李世民繼續尷尬地向三人陪著笑,躲避著辯解道:“老神仙,晚輩確實不是賊盜。晚輩乃唐軍一戰敗將軍,被靠山王的十三太保追得窮途末路進入武陵山,風雨中迷了路,發現亮光尋到仙府。確實是因饑寒交迫,叩門無應,才誤入仙府。求仙長大慈大悲一碗熱湯,迷途指徑,晚輩感恩不已!......”

說著,李世民朝老道雙膝落地跪了下去。

“打死你這個擅闖他人家園的賊盜!打死你這個擅闖他人家院的賊盜!......”老道揮起手中拐杖,怒氣不息的朝李世民肩背上抽打起來。

李世民跪在老道腳下任老道盡情抽打發泄怒氣:“老神仙,如果你多打我幾下能消除你心中對晚輩的誤會,那您就多打幾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