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勢似乎在逐漸變弱,說話也不需要扯著脖子喊了。姚明把一根繩子遞給保羅,用他的半吊子英語講解要領,眼睛卻時不時地瞄著一邊的卡德麗娜。對於精通戶外運動的保羅來說,這根繩子的使用無需太多解釋,姚明的半吊子英語已經足夠。楊蒼山已經看出姚明心猿意馬的賊心思,他催促眾人動身,想趁著天氣轉好,抓緊時間下山。
風越刮越小,雪卻越下越大。沒有風的肆虐,大雪片完整地飄落下來,浪漫氣氛陡增。楊蒼山走在前麵,牽拉著滑雪板,因為坡陡雪厚,滑雪板滑行速度很快,穩定性全靠著後麵的姚明和保羅拉拽。有幾次,承載皮埃羅的滑雪板幾乎磕到楊蒼山的腳後跟,他不得不大聲叫喊著:““Slowly!Slowly!!”(慢一點!)
途徑一段稍微平緩地勢,姚明和保羅不再用力,全憑著楊蒼山在前麵牽引滑雪板。姚明終於騰出功夫,他問走在中間的卡德麗娜:“喜歡下雪嗎?”
卡德麗娜衝著姚明微笑點頭稱是:“雪是這個世界的精靈,誰會不喜歡呢?”
雪夜裏,姚明也能感受到卡德麗娜如嫣笑臉:“喜歡雪,就留在大理吧,馬龍峰上一年四季都有雪,保你一年365天都有好心情。”
卡德麗娜說:“如果條件允許,我真有留在這裏的衝動。”
姚明說:“如果喜歡,為什麼不呢?”
楊蒼山沒有聽明白姚明和卡德麗娜交談什麼,但是從姚明的口吻和幾個聽得懂的英文單詞,也能判斷出大概內容。楊蒼山擔心姚明看見心儀的女人失了分寸,便回頭說道:“你當人家男朋友的麵,明目張膽的輕浮,就不擔心挨揍?”
姚明不屑地回道:“意大利男人才不會像中國男人那麼小氣呢。”
楊蒼山說:“意大利男人再大氣,我也沒有聽說……聽說哪個意大利爺們……摘下頭頂的帽子,讚美帽子綠的養眼。”
姚明不再理會楊蒼山,他對身邊的卡德麗娜說:“大理四季無寒暑,一年到頭看得見雪山,登山有蒼山,戲水有洱海,懷舊有古城,談心有姚明,世界上隻有大理才配得上你這樣美麗的女孩。”
保羅實在憋不住了,一旁插嘴問姚明:“你去過歐洲嗎?”
姚明說他沒有去過歐洲:“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我讀遍天下書就足夠了。”
保羅接著問姚明:“你如果有機會去歐洲,請你先去大英圖書館一趟,看看自己還敢不敢說讀遍天下書了。”’’”
保羅對卡德麗娜用意大利語說道:“我就說過,中國男人就知道吹牛說大話,簡直不知道天高地厚。”
姚明聽不懂意大利語,但也能猜到是對自己不利的言語,他索性不去理會保羅,繼續對卡德麗娜說:“你看大理的山,大理的水,大理的夜空,大理的星星……。”
卡德麗娜問道:“哪裏看得見星星?”
姚明指著身後說:“你看……。”
大家順著姚明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都不由得嚇了一跳,幾盞綠幽幽的亮光就在不遠的身後閃爍。卡德麗娜尖叫道:“是豹子,至少有兩隻,剛才一直在我們周邊徘徊。”
楊蒼山問姚明:“卡德麗娜說什麼?”
姚明便把卡德麗娜說的話,翻譯給楊蒼山聽,楊蒼山聽完,安慰大家道:“別害怕,這是雲豹,雲豹主動攻擊人的案例很少,我……遇到過一次,僅僅一次而已。”
楊蒼山心裏暗自納悶,雲豹的確是在晚上覓食,但都是在海拔3000米以下活動,不可能出現在雪線以上。楊蒼山心裏在不斷地為雲豹現身馬龍峰尋找合理依據:雲豹嗅覺敏銳,是蒼山食物鏈的頂端,其他小動物在這場百年不遇的惡劣氣候裏全都躲藏起來,他們幾個人是方圓幾十裏唯一的“食物”。
楊蒼山叮囑不要掉隊,說大家抱成團往前走,就不會有危險。幽靈一般的綠光,時左時右,時前時後,如同鬼魅一般環伺周遭,讓人後脖頸子直冒涼氣。此時,風力陡增,再次把大雪片撕成細細的雪粒。眾人的緊張情緒彌漫,保羅無暇再嘲諷姚明,姚明也無心再撩騷卡德麗娜。楊蒼山加快了步伐,拖著滑雪板上的皮埃羅奮力往前,好在前麵是一段下坡地勢。姚明和保羅已經熟悉駕馭“雪橇”之道,遇見陡坡時,兩個人便往左右分開的距離加大,便於“雪橇”製動,也能夠更好地控製雪橇的穩定性。卡德麗娜跟在雪橇後麵,也就是姚明和保羅的中間,從視覺上看去,卡德麗娜距離保羅稍遠一點,距離姚明似乎稍近一些。
風勢一陣猛似一陣,強勁力度甚至超過先前。
地勢坡度越來越陡,楊蒼山在前麵大聲提醒姚明,喊道:“陡坡下麵……是殉情崖,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來,一旦滑落下去,就摔成零件了。”
姚明急忙翻譯給保羅和卡德麗娜,說陡坡下麵是懸崖,千萬不要讓“雪橇”失控。姚明和保羅分別保持著後傾的身體姿勢,才能控製住“雪橇”的慣性。突然,一隻雲豹從保羅的斜後方高高躍起,撲向他的後背。保羅瞬間被撲倒在地,身體在雪坡上快速往前滑行,幾乎快撞到皮埃羅的滑雪板。就在保羅倒地的刹那,姚明感覺腰間一緊,一股大力把他拽倒,隨即跟著“雪橇”往前衝去。眨眼的功夫,皮埃羅乘坐的“雪橇”又撞倒了前方的楊蒼山,連接著“雪橇”的四個男人,一起衝下陡坡,衝向懸崖,活像一堆線頭糾纏起來的紡錘。
卡德麗娜瘋了一般呼喊著,跟在四個男人後麵拚命追趕。但是,在沒膝的積雪中,所謂的追趕是徒勞的。卡德麗娜看到身邊一道黑影閃過,一隻雲豹越過她,迅疾撲往保羅的方向。雲豹的一隻爪子抓到保羅的肩膀,撕開他的羽絨服,白色的羽絨和飛濺起來的積雪混在一起,在陡坡上揚起一陣白色的煙浪。
陡坡眼看著到了盡頭,盡頭便是深達兩百多米的殉情崖。楊蒼山對殉情崖的地勢很熟悉,因為他了解殉情崖的故事,一個充滿悲情的故事:殉情崖原本叫斷頭崖。文革後期,一對年輕的情侶因為家庭反對,便相約到斷頭崖,要一起跳崖殉情。女孩如約跳下斷頭崖之後,男孩退縮了,站在斷頭崖上思量半晌,最後一個人獨自下了蒼山。據說,這個男孩後來當了官,仕途上一帆風順做到很高的職位。自從以後,斷頭崖便改名叫殉情崖了。
楊蒼山感覺著滑行速度,估摸著用不了半分鍾,就該摔下殉情崖。他拚命用手四處亂劃拉,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可所經之處除了雪還是雪。恐懼就像是蒼山上的烏雲,瞬間填滿了楊蒼山的心。他掙紮著抬起頭,絕望地看了一眼前方,白雪的盡頭是一片黑暗,黑暗之處便是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