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第九劍徒·二(2 / 3)

“劍檀越乃當世高人,想當年力挽狂瀾的擊敗魔教十大長老與其精銳,令魔教元氣大傷,雖照理不該隨意教訓本寺子弟,但德文出言不遜是實。檀越代老衲教訓,這……倒也不為過。至於出言不遜之事,自達摩祖師東來創立少林,留下絕學供後人習練,隻可惜本寺眾僧愚昧,學不著其精要……這也算教訓的是。”

白雲大師聽青雲方丈簡直是站在劍無雙那一方的話語,整個臉紅了起來的叫道:

“自古以來,哪有一個領派掌門對著外人承認自個兒學藝不精,方丈適才的話語,可對的起少林的列代方丈麼?可對得起前朝雲方丈以及咱們最敬重的‘木言先師’!”

眾僧聽聞白雲大師所言也不禁鼓噪起來,因僅管少林自來崇尚不求名利、無謂富貴,但身為少林方丈,青雲方丈就不該同意外人所言,隻看其一旁的靜雲大師聽完青雲方丈所言,兩道泛白的眉毛也不禁的皺了起來。

青雲方丈聞“木言先師”四字,先是朝空合十一拜,然後語重心長的道:

“青雲自認上任方丈以來問心無愧,無時無刻不謹慎處事,惟恐有絲毫閃失而損了少林的威名,所以怎會對不起朝雲師兄和木言恩師……”

在青雲成為少林寺方丈之前,原是朝雲為少林方丈,因之前無天樓之役後朝雲方丈下落不明,才又改以名望略遜一籌的青雲大師接任。朝雲與青雲皆出自木言門下,木言高僧為少林上一代的有數高手,據聞其少林七十二絕技練有其十。要知七十二絕技雖是源自“易筋心經”,但每一種皆是曆代少林高手嘔心瀝血的心血,是故一般武僧窮其一生或可習成其一,而僅得皮毛的更多不勝數,而木言高僧竟可將十種絕技練成,恐怕真是絕無僅有。

木言高僧生性嗜武,以習武為樂,但卻不以追求天下無敵為好,所以就算當年其所習絕技已超過十種,卻絕少人知其有著深厚的實力,更遑論有如劍無雙般聞名天下的聲望,當然……除了他的兩個弟子朝雲和青雲。

朝雲與青雲兩師兄弟亦是在一次機緣之下得知,其師木言乃是少林一等一的絕世高手,而兩師兄弟亦是嗜武成癖,如今知其師的武學浩瀚無邊,這下子哪能放過呢?一個又是下跪又是叩頭的,另一個則用言語苦苦哀求木言高僧。

木言高僧天生本來就開達豁然,也沒有一般師父會私下留一手的偏私,雖是說兩師兄弟仍與其他眾少僧一齊習練少林基本功,本身的根基仍未紮實,且無足夠內勁習練少林這上等絕學,但他當下卻滿口答應了兩人的請求。並為讓兩人有足夠的內勁可習練這武學,竟不吝惜的將自身約莫三成的修為個別輸入到兩人的體內,終造就兩人後來於少林寺超越同輩的成就。

朝雲性格豪邁,為人不拘小節,與木言的個性頗為相近,是故木言高僧傳與其威力雄渾的“般若掌法”。

青雲個性則與朝雲相反,他本性較為木訥,處事過於謙遜。木言擔心其未來若有機會行走江湖終會因其個性而吃上大虧,是故,將狡詰多變的“一葦渡江”傳予了他,令其後來成為天下眾輕功好手中有數的能人。

所以說,朝雲與青雲兩位前後任少林方丈,可以說是因為當年木言高僧一手的提攜。現下的白雲大師將高僧的名號搬出,無疑是要提醒青雲方丈其該要注意己身的言行舉止,以免損了木言高僧的威名。

而青雲方丈這裏卻是有苦自己知,他與劍無雙算得上是舊識,早已知其性格如火、妒惡如仇,再加上其實多年來為了朝雲大師一事而屢次遣人登門求見不果,現下劍神反而樂於留在寺內作客,青雲方丈早就心中計量定要令劍無雙答應自個兒多年來的心願。如今,劍無雙的作風確有不妥之處,但少林麵子事小,能得其一臂之力將朝雲師兄救出事大。雖是自己亦無法完全認同,但總要先排除眾異議,先令劍無雙答應才是首要之事。但……怎麼圓滿的解決呢?

“別給劍檀越看笑話了,少林豈是如此計較之門派。今日月試的主要目的是試考三年一定的德武夠不夠實力習練七十二絕技內的武學,可不是各位唇槍舌劍的日子……不知靜雲說的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