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敵手,而是你自己。在你的生活中,有一個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勵和理解,有一個人是你最可信賴的人,這個人就是你自己。因此,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學會調適心態
工作與生活永遠是變化無常的,我們每天都可能麵臨改變和挑戰,有些人麵對這種狀況便意誌開始崩潰、思緒開始不寧,漸漸他們迷失自己,漠視自己的能力,遇到小小失敗就不再前進。人之所以會這樣,正是由於沒有一個好的心態。麵對同樣一件事,你可以歡樂滿天,也可以憂愁滿地,這完全取決於你的心態。
過去的已過去,重要的是現在和未來
每個人都有懷舊的心理,即使嘴裏高喊著向前看,眼睛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瞄向已經過去的日子。絕大多數人對新事物的接受會表現出一種羞羞答答的心態,直到新事物不再新鮮,再用一種懷舊的或恍然大悟的口吻來評說。客觀地分析,向後看既是對過去的留戀,也是對現實的迷惘和不滿。
在紐約市一所中學任教的保羅博士曾給他的學生上過一堂難忘的課。這個班多數學生為過去的成績感到不安。他們總是在交完考卷後充滿了憂慮,擔心自己不及格,以致影響了下階段的學習。
一天,保羅在實驗室裏講課,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語。學生們不明白這瓶牛奶和所學的課程有什麼關係,隻是靜靜地坐著,望著老師。保羅忽然站了起來,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然後他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接著,他叫學生們圍到水槽前仔細看一看,說:“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牛奶已經淌光了,不論你怎樣後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取回一滴。你們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預防,那瓶牛奶還可以保住,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把它忘記,隻注意下一件事。”
是啊!無論你怎樣痛惜,牛奶都無法歸原於杯中,所以,“哭泣”又是何苦呢!
我們都有過某種重要或心愛的東西失去的經曆,其大都在我們的心理投下陰影。究其原因,那就是我們並沒有調整心態去麵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承認失去,總是沉湎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沒想到去創造新的東西。與其抱殘守缺,不如就地放棄。普希金在詩中說:“一切都是暫時,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變得可愛。”失去不一定是損失,也可能是獲得。有些人終日為過去的錯誤而悔恨,為過去的決策失誤而惋惜,沉溺於過去的錯誤之中,是事業成功的一大障礙。心理學感言
既然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再耿耿於懷。調整好心態,勇敢地麵對現在和未來。要知道,悔恨過去,隻會損害眼前的生活。不要讓“打翻的牛奶”潮濕了我們的心情,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我們沒有理由因為這件事而拒絕這一天的生活,相反,我們應該將這天的生活過得平靜而懇摯,這樣才會有豐盈的過去,也才能開創未來。
寬容是告別“心苦”的最佳處方
寬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躍上大方磊落的台階。隻有寬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創傷;隻有寬容,才能消除人為的緊張。
為了生活,為了工作,為了房子,為了票子,幾乎每個人都有著不小的壓力。學會寬容,是讓你告別“心苦”的最佳處方。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這樣一則寓言《南風和北風》,說的是:
一天,北風和南風比賽看誰的威力大,誰可以先讓行人將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使勁吹向行人,希望能將行人的大衣吹掉,結果卻恰恰相反,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緊了。而南風輕輕吹拂,讓行人覺得溫暖,所以行人因為天熱而解開紐扣,脫掉了大衣。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南風效應”。它表明在交際中應注意方法,寬容、心平氣和有時候要遠遠勝於嚴厲。
學會寬容,意味著你不再心存疑慮。
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的話雖然浪漫,卻也不無現實啟示。
在日常生活中,當沒有緣分的“對手”,出於內心的醜惡在你背後說壞話做錯事時,你是想伺機報複,還是寬容?當你親密無間的朋友,無意或有意做了令你傷心的事情時,你是想從此分手,還是寬容?冷靜地想一想,還是寬容為上,這樣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有人說寬容是軟弱的象征,其實不然,有軟弱之嫌的寬容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寬容。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一種需要操練、需要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
心理學家指出:適度的寬容,對於改善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大量事實證明,不會寬容別人,亦會殃及自身。過於苛求別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持緊張的心理狀態。由於內心的矛盾衝突或情緒危機難於解脫,極易導致機體內分泌功能失調,諸如使兒茶酚胺類物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過量分泌,引起體內一係列劣性生理化學改變,造成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並可伴有頭昏腦漲、失眠多夢、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煩意亂等征候。緊張心理的刺激會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的緊張心理,形成惡性循環,貽害身心健康。有的過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禍端,造成嚴重後果。而一旦寬恕別人之後,心理上便會經過一次巨大的轉變和淨化過程,使人際關係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為他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
氣憤和悲傷是追隨心胸狹窄者的影子。生氣的根源不外是異己的力量——人或事侵犯、傷害了自己(利益或自尊心等),一言以蔽之,認定別人做錯了,於是勃然作色,惡從膽邊生;咬牙切齒,怒從心頭起。凡此種種生理反應無非是在懲罰自己,而且是為他人的錯誤!顯然不值。
寬容地對待你的敵人、仇家或對手,在非原則的問題上,以大局為重,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化幹戈為玉帛的喜悅,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喜悅。要知道你並非躑躅單行,在這個世界裏,我們各自走著自己的生命之路,紛紛攘攘,難免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難免會傷別人的心,如果冤冤相報,非但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且隻能將傷害者捆綁在無休止的爭吵戰車上。心理學感言
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麵對一個小小的過失,常常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語,帶來包涵諒解,這是寬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話,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寓理於此。
認清自我,知足常樂
人們對事物一味理想化的要求導致了內心的苛刻與緊張,生活也不會單純因為人的主觀意識而發生改變,我們要順其自然,不要去強求生活。
我國古代南朝的中書令王僧達,從小聰明伶俐,但卻養成了不知檢點的毛病。孝武帝即位時,他被提拔為仆射,位居孝武帝的兩個心腹大臣之上。王僧達也因此更加自負,以為自己在當朝大臣中無人能及。他在朝時間不長,就開始覬覦宰相的位置,並時時流露出這一情緒。誰知,事與願違,就在他躊躇滿誌之時,卻被降職為護軍。此時,他並沒有醒悟,仍惦記著做官,並多次請求到外地任職。這又惹怒了皇上,他被再次貶職。這回,他因羞成怒,對朝政看不順眼,所上奏折,言辭激昂,最終被人誣為串通謀反而被賜死。
王僧達的死,究其原因在於其不知足。因為,按照他的年齡、資曆,沒幾年就升到仆射一職,已屬不易了。可他竟想入非非,以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非他莫屬了。豈料,有許多事情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於是,一個筋鬥使他從雲霧中翻落下來,真正遭到滅頂之災。可以這樣說,是追名逐利的貪心葬送了王僧達的性命。
人生是否快樂,關鍵看你是否知足。知足常樂,那些總認為別人的東西都是好的人,是永遠沒有快樂的。一個人在生活中能不過分注意缺憾,知道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就會快樂無比。否則,總持抱怨之心,何處不是陰雲淫雨、煩惱不盡。
生活在世上,每個人的活法各不相同。麵對同一個客觀環境和自然條件,為什麼有的人活得痛苦,有的人活得輕鬆呢?這其中,除了稟賦差異外,就是聰明人懂得調整個人與客觀環境的關係,審時度勢,超然處世,順應自然。智者順時而成功,愚者逆理而失敗。
順應自然,有人認為是一種糊塗,但是,隻要拋棄自己迷亂的思想,就能真正發揮具有自主性的自我,這並非如宿命論所言的聽其自然。
人對待生活,如果能將自己與自然合二為一,順應自然地度過人生,那就必定能達到人生無憂無慮的最高的“糊塗”境界。心理學感言
在生活的漫長歲月中,每個人都會麵臨無數次的選擇,這些選擇可能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無盡的煩惱和難題,使我們不斷地失去一些我們不想失去的東西,但同樣是這些選擇卻又讓我們在不斷地獲得。我們失去的,也許永遠無法補償,但是我們得到的卻是別人無法體會到的、獨特的人生。因此,麵對得與失、成與敗,要坦然待之,凡事重要的是過程,對結果要順其自然,不必斤斤計較,耿耿於懷。
專一之心造就成功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司馬一生都很喜歡好劍,一位專為他造劍的工匠盡管八十多歲了,但打出的劍依然鋒利無比,光芒照人。
“您老人家年事已高,劍仍舊造得這麼好,是不是有什麼竅門?”大司馬讚歎老匠人高超的技藝。老工匠聽了主人的誇獎,心中有些不自在,他告訴大司馬說:“我20歲時就喜歡造劍,造了一輩子劍。除了劍,我對其他東西沒有興趣,不是劍就從不去細看,一晃就過了六十餘年。”
大司馬聽了老工匠的自白,更是欽佩他的精神。雖然他沒有談造劍的竅門,但他揭示了一條通向成功的道理:他專注於造劍技藝,幾十年如一日,專一的追求使他掌握了造劍工藝,進而達到一種高妙的境界。有了這樣的精神,哪有造劍不鋒利、不光亮的道理!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精湛的技藝,豐碩的收獲,事業的成功,都是靠專心致誌、終生追求而取得的。
有位釣魚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釣魚技術與眾不同:釣魚線是一根蠶絲繩,釣魚鉤是用細針彎曲而成,釣魚竿則是楚地出產的一種細竹,釣餌是用剖成兩半的小米粒做成,用不了多少時間,詹何便可從湍急的百丈深淵中釣到一大車的魚!而他的釣具呢,釣魚線沒有斷,釣魚鉤也沒有直,甚至連釣魚竿也沒有彎!
楚王聽說了他的高超釣技,十分稱奇,便將他召進宮來,詢問垂釣的訣竅。詹何答道:“從前楚國有個射鳥能手,名叫蒲且子,他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將係著細繩的箭矢順著風勢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兩隻正在高空翱翔的黃鸝鳥。這是由於他用心專一、用力均勻的結果。於是,我學著用他的這個辦法來釣魚,花了5年時間,終於完全精通了這門技術。每當我持竿釣魚時,總是全身心地專注釣魚,其他什麼都不想,排除雜念。拋出釣魚線、沉下釣魚鉤時,做到手上用力不輕不重,絲毫不受外界環境的幹擾。這樣,魚兒見到我漁鉤上的釣餌,便以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於是毫不猶豫地吞食下去。我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讓魚兒上鉤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專心致誌,心無旁騖。一心一意才能發揮人最大的潛力。心理學感言
我們可以懷抱美好的夢幻、偉大的理想,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步一步地做。要達到偉大的理想,首先就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專精致一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處處挖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否則,就隻能一無所獲。
二、塑造他人眼中自我的優秀形象
大多數人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特別是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正是基於此,我們才過多地關注自己,由表麵的形象到內在的文化修養,都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一個人,要想有好的人緣,就必須有好的形象。隻有得到別人的認可,你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所以,你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尤為重要。
自我中心意識要不得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總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又把別人看得太輕。總以為自己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一心想幹大事,創大業;總以為別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唯獨自己最行。一旦失敗,就會牢騷滿腹,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心理容易失衡,個性往往脆弱卻盛氣淩人,容易變得孤立無援,停滯不前。
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常常使人生表現得難以理智:總以為自己了不起,不是凡間俗胎,恰似神仙降臨,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總以為自己是個能工巧匠,別人不行,唯有自己最行;總以為自己工作成績最大,記功評獎應該放到自己頭上,稍不遂意,罵爹罵娘……
看輕自己,是一種風度,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修養。把自己看輕,它需要淡泊的誌向,曠達的胸懷,冷靜的思索。
20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和劇作家,一次,布思·塔金頓參加紅十字會舉辦的藝術家作品展覽會。會上,一個小女孩讓布思·塔金頓簽名,布思·塔金頓欣然接受了,他想,自己這麼有名,但當小女孩看到他簽的名字不是自己崇拜的明星的時候,小女孩當場就把布思·塔金頓的留言和名字擦得一幹二淨。布思·塔金頓當時很受打擊,那一刻,他所有的自負和驕傲瞬間化為泡影。從此以後,他開始時時刻刻地告誡自己:無論自己多麼出色,都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名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平凡之輩?或許,你所聽到的那些誇讚你的話語,隻不過是這場遊戲中需要的一句台詞而已。等遊戲結束,你應該馬上清醒,擺正自己。我們應該知道,我們隻不過是在扮演生活中的一個角色罷了。曲終人散後,卸下所有的妝,你會發現剩下的隻有滿身的疲倦,所有的掌聲、鮮花、微笑都隻不過是遊戲中必備的道具。
加強自我修養,充分認識到自我中心意識的不現實性與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學會控製自我的欲望與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滿足置身於合情合理、不損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礎之上。做到把關心分點給他人,把公心留點給自己。心理學感言
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容易使自己心理失衡,個性脆弱,意誌薄弱;容易使自己獨斷驕橫,跋扈傲慢,停滯不前。從自我的圈子中跳出來,多設身處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並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
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真正的聰明人寧願人們需要他,而不是讓別人敬而遠之。因為,別人有求於你,便能銘記不忘。與其讓別人對你彬彬有禮,不如讓別人對你有依賴之心。把自己的命運與他人的命運綁在一起,他人又怎能加害於你呢?
法國國王路易十一酷好占星學,在宮廷裏養了幾個占星師,其中有一個他非常佩服。
一天,這名占星師預言一名貴婦將在三日內死亡。大家不以為然,但預言果然成真了——貴婦人真的在三日內死亡了。
大家都十分震驚,路易也嚇壞了。他想,如果不是占星師謀殺了貴婦來證明他預言的準確性,就是占星師的法力實在太高深了。這已經威脅到了路易本人,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占星師都難逃一死。
一天晚上,國王召見占星師。之前,國王告訴埋伏在周圍的侍衛們,一旦他給了暗號,就衝出來殺死占星師。
不久,占星師到了,在下達暗號之前,國王決定問他最後一個問題:“你聲稱了解占星術而且清楚別人的命運,那麼告訴我,你自己的命運如何,你能活多久?”
“我會在陛下駕崩的前一天去世。”聰明的占星師回答說。
聽了這番話,路易十一一直沒有發出暗號。這名占星師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還得到了國王的全力保護。此後,國王聘請高明的宮廷醫生照顧他,占星師一生享盡了安康和奢華的生活。
占星師的高明之處在哪兒?在於他讓路易十一依賴自己,讓自己的地位不可替代。
在職場,與老板或同事相處時,你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
何先生剛離開了他整整奮鬥了10年的公司,他今年才38歲。
10年前,何先生來到這家很小的電器行工作。他忠誠能幹,很得老板的器重;而何先生也頗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氣,每天拚命工作。老板將一切看在眼裏,並沒有虧待他,二人情同手足,公司的情況也一天比一天好。
後來,公司的業務擴大了,開始進口國外家電,何先生花了幾乎大半年的時間建立了全國的經銷網。老板看何先生如此辛苦,非常滿意,給他的待遇和紅包也比以前多很多。
三年後,公司開始穩定成長。在老板的指示下,何先生將很多重要的工作移交出去,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元老”。何先生也對老板的安排非常滿意,因此開始有空出國散心。
可惜好景不長。半年後,老板將一張支票放到何先生的桌上,要求他離開這家公司。雖然何先生不情願,可也不得不離開。
老板之所以會解雇何先生,就是因為對於老板來說,何先生已經不是他所需要的了。沒有哪個人會願意繼續花高薪給一個他並不需要的人。
在職場,像何先生這樣的事情每天都會上演。其實,如果何先生能夠了解老板的心理,能夠采取巧妙的方式努力工作,讓老板感到需要他,或是少了他公司就無法運作,相信他的地位就會變得不可代替,從而避免被炒魷魚的命運。心理學感言
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站穩腳跟,成為老板依賴的人,那你就必須牢記:為公司賺到錢才是最重要的。為此目標必須立即動手改善你的工作,使自己成為老板依賴的人,成為公司不可替代的人。
無論在什麼時代,無論在任何地方,想要保證兩個人的關係發展,關鍵是要讓對方依賴自己,並維持別人對自己的依賴心理。讓他對你有所渴求,讓他離不開你,覺得失去你是他的重大損失。
敢於表現,善於表現
中國有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們一直堅信,隻要我們有能力就不會沒有用武之地,隻要是金子到哪裏都可以發光。可是,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總是縮手縮腳,不敢大膽表現自己,很多建功立業的機會就會與我們擦肩而過,留下不少遺憾。
人們常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這“遛遛”就是檢驗是否有真才實學的過程,也是表現或展示自己的機會。“表現自己”是建立在一定的能力、勇氣和膽識基礎上的自信之舉。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機遇稍縱即逝。與其等待伯樂來相馬,不如不用揚鞭自奮蹄,尋找機遇、抓住機遇,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因此,在生活中,每個人都要學會展示自己,學會宣傳自己。簡單地說,宣傳就是為自己營造一個光環,讓人們對你產生更好的印象。人的認識活動有一種“潤澤性”,比如一個人的某一品質被認為是好的,他就被一種積極的光環所籠罩,反之,就被賦予在慣性的思想深處,這就是“光環效應”。
記住:酒香也需要勤吆喝!
表現自我絕對稱不上是什麼錯。這世上如果沒有了“表現”,恐怕也就沒有天才和蠢材的區分了。
一位在外企隻工作了4年就做到公司高級副總裁的女性,有人問她怎樣才能在一個公司飛速攀升?她說當然要靠能力。不過這個能力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真才實學”,而是指表現能力的能力。
人在旅途,光有“敢於表現”這一點是不夠的,還需要“善於表現”,不要讓人感覺自己的表現欲過強。
有個人在名片的官職上印了一個“副處長”,這本來沒什麼,壞就壞在他在“副處長”之後,還加了一個括號,寫著“本處沒有正處長”。他的本意是突出他這個“官”的價值,結果卻起了相反的效果:別人都認為他太“官迷心竅”了。
如果對方認為你的表現欲過強,認為你的一舉一動都是為了表現,他們反而會輕瞧了你。還會認為你在“弄虛作假”,人們最不喜歡不坦誠的人,覺得這種人不可交、不可信。
所以,一旦有機會,就要用一種間接、自然的方式彰顯自己的才幹或成就。如果不習慣自我推銷,也可請別人從客觀的角度助一臂之力。你會發覺,不露痕跡地讓人注意到你的才幹及成就,比敲鑼打鼓地自誇效果更好。
當我們在表現自己的時候,也要給同事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現代人比較注重人際關係的技巧,卻最容易忽略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平等與相互尊重。如果在人際交往中,總想通過高超的技巧來戰勝別人、征服別人、壓製別人的話,結果經常是事與願違,造成身邊的人紛紛離去,不再與我們做朋友。
現實的邏輯是,如果你老以自己為“主角”把他人當“觀眾”,則這台戲是唱不久的。別人會拆你的台、冷你的場,讓你孤零零地唱“獨角戲”。試想,你連一個觀眾都沒有了,還表現給誰看呢?
一種有效的做法是:在自己爭取表現機會的同時,也要注意給別人機會。不僅要當一個發言者,也要耐心傾聽別人,讓人感到被尊重和接納。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價值是在人際互動之中實現的,而不是自己獨立表現的結果。心理學感言
在慣性的思想深處,我們一向以“謙遜”為美德,不習慣大大方方、直接地“宣揚”自己,同時也對他人的“爭強好勝之心”存有非議。其實人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它包含著兩個相互聯係、相互滲透的方麵,一個是建構自己,它是指人對自身的設計、塑造和培養;另一個是表現自己,也就是把人的自我價值顯現化,獲得社會的實現和他人的承認。
三、找準自己的位置,麵對真實的自我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要求我們扮演著不同的人生角色。在人生的台前幕後,有時需要我們唱主角,有時需要演配角。演主角時要當仁不讓,盡心盡力;演配角時要心甘情願,決不搶戲。而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須首先找準自己的位置。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自己。
活出自己的特色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事物,哪怕是孿生兄弟都會有區別。經過科學論證也的確如此。就拿我們的手來說,世界上沒有一雙手是相同的,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任何自然形成的事物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一花一世界”,正因為個性的存在,才構成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才有了七彩斑斕的社會,一個人如若失去個性,生命的意義將是一片空白。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活出真實的自我,這樣才不枉在人世上走一遭。
保羅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裏,這個家庭在蒙大拿州成功地經營著一座奶牛場,至今已有三代。同鄰居、朋友們一樣,保羅也熱愛土地和牲畜。他十分看重農場生活,打算長大後繼續從事畜牧業。他在附近的一所學院中學習農業管理,放假期間就在農場上做工。
自從保羅在學院選修了一門潛水課之後,他的生活目標便發生了變化。他曾在學校的遊泳池和一條寬闊的河流中做過潛水練習;他還跨過兩個州到海邊去訓練。保羅從未學習過遊泳,他所麵臨的主要挑戰是:課程要求學員能遊一英裏的距離。他不得不選修了一門遊泳作為輔助課程,還每天堅持跑步(這不是他喜好的運動項目),以便能夠達到通過考試所需的體能要求。
童年時代,保羅曾看過雅克·庫斯托在電視上主持的海底世界節目,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法國海洋地理學家在海底似乎比在陸上更加安然,他在海底的探險活動以及他的發明深深地打動了保羅。保羅開始越來越多地思考著這個迷人的王國。他閱讀著能夠到手的每一本有關海底世界的圖書;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興趣,他還另外訂購了有關的文學作品。他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到有珊瑚礁的水域探險,識別那些美麗、奇特的魚種。他以驚奇、讚歎的心情談論著大海,對大海的知識也在不斷增長。他急切地盼望著能到熱帶水域探險。春假期間,他取出自己的積蓄,乘飛機到開曼群島去潛水——這次探險為他展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保羅的家人認為,他的這個愛好不過是暫時的興趣,就像其他人一樣,幾年之後就會過去的。然而,當保羅著手調查美國的潛水學校時,他們開始有些擔心。保羅的興趣與他們的生活毫無關聯,因而,他們懷疑他的興趣是否可行。他們很愛保羅,但他們把保羅的愛好看做是異想天開,隻會浪費錢財。跟其他許多年輕人一樣,保羅對家庭懷著很深的愛與珍惜,十分看重家人的意見。由於誌向與家人的意見尖銳對立,他感到十分痛苦。另外,潛水學校遠離家鄉,要去求學,他肯定會想家的。
最後,他終於做出決定:他選擇了一所他認為最好的學校,寄出了他的入學申請。學費十分昂貴,為了積攢學費,他不得不努力打工。他生活得十分簡樸,以便盡快攢夠學費。由於很少有人理解他和支持他,他知道,他被人視作“特別的”人。隨著時光的流逝,他遇到過種種挫折,學業一再拖延。有多少次,他的夢想似乎離他遠去。他懷疑是否環境在告誡自己應放棄理想,去尋求更“現實”一些的人生目標。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麼,並努力地堅持著。
三年過去了,保羅終於進入了潛水學校。他學習十分刻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並優先獲得學校的舉薦,在巴哈馬群島的一處旅遊勝地做潛水員。他在那裏取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又被聘回母校做教員。
在有了一段教學經驗之後,他有了教練資格。教學之餘,保羅還學習其他課程,他又發現自己對海洋科學的興趣,這給他開辟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他的成功經過進一步充實,又引來新的成功。在他27歲這一年,人們已將他視為這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他不僅繼續從事教師職業,還給報刊撰寫文章;他與人合夥開辦了一家潛水用具商店,到各地去做商業性表演;他給自己配備了全套的潛水設備,並且成為卓有建樹的水下攝影師。他接受來自世界各方麵的邀請。他感到,如今他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他的工作十分愉快,也擁有很多的朋友。他的家人都為他的成就感到自豪,他也經常回去看望他們。他也許有些“特別”,但他卻是他們所認識的人當中,最有趣而且是最幸福的一個!
這個例子說明,我們應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點上,就像讓陽光通過火鏡集中到一點,直至達到燃點。某種強烈的願望一旦被“聚光”,就將發揮巨大的威力,展示出你的願望和理想的光輝。甚至,困難本身也會為我們提供克服的力量。
每個人隻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存在。正像盧梭所說的,上帝把你造出來後,就把那個屬於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聲、財產、知識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後,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來。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你取得了多少財富,而是你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個性的堅守,從而使你自我閃放出個性的光華。心理學感言
我們應遵從內心的指示,對於自己的理想要有決斷力,並根據當時的認識水平選擇達到人生目標的最佳途徑。
正視自己的生活
正視自己的生活才會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目標和方向。有位哲人說:“希望是生命的源泉,沒有了希望,生命之樹就會枯萎。”
在遼闊的非洲嗒草原上,當黎明的曙光剛剛劃破夜空,一隻羚羊從夢中猛然驚醒,“趕快跑!”它想到,“如果跑慢了,就可能被獅子吃掉。”於是,起身就跑,向著太陽飛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來的同時,一隻獅子也醒了,“趕快跑!”他想到,”如果跑慢了,就可能被餓死。”於是,起身就跑,也向著太陽跑去。一個是自然界獸中之王,,一個是食草的羚羊,等級差異,實力懸殊,但麵臨的是同一個問題:為了生存而奮鬥!
生命隻有一次,如果你以同樣的道理把每次將遇到的衝鋒也都當做隻有一次機會,勝利就在眼前!正視自己,能大膽的麵對自己的失敗,這也是種勇氣。如果這樣的勇氣都沒有,就真的是敗在了自己的手上!戰勝不了自己,就永遠不會是生活的強者。
你的人生中你是個強者。
要成為強者,學會正視自己。不能或不敢正視自己的人,充其量也隻是生活中的一個懦夫而已。生命隻有一次,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希望你能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工作中的強者。
人都在為了自己的未來而不懈的奮鬥著,無論他們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無論他們怎樣麵對今天的生活,生活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追求,生命需要的不是恐懼,而是不斷的衝刺,是短暫休息之後的勇猛的衝刺,我們需要解脫,我們需要把自己的生活盡情的揮灑在陽光下麵,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是優秀的分子,我們要麵對生活,我們要生存下去,我們要把一生的命運在短暫的時光中盡情綻放,我們的激情霎那間變成了金燦燦的果實,我們最終勝出了。
成功,讓我們癡迷,未來,讓我們追求,不懈的前行!
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上蒼賜予每個人的時間,健康,機運,幸福,困苦都是平等的,不同的便是這種賜予的次序不同。
倘若一個人先得到的是困苦,那麼通過對命運的不屈而努力,幸福就會在不遠處等他;倘若相反,困苦就會在不遠處迎接。所以,任何一種悲哀的人生道路都是自己選擇的,都沒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來為你的懶惰開拓。否則,路還會越走越窄!所以,正視自己,正視自己的現狀,不要再給自己理由和借口。累,煩,寂寞,失落……每個凡胎俗子都會有,有些人堅持下來了,他便走出了陰霾;有些人妥協放棄甚至給了自己以後重新來過的機會,那麼他便一生都生活在自己那些泡沫的希望當中!
生活給予自己的也許是一個又一個令人並不滿意的結果,與其一直沉浸在自我沮喪的生活中不如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路走下去,讓美好的生活在自己身上從新綻放出火焰,自己需要釋放,不是單純的敲敲打打,需要的是強烈的勁爆的釋放,讓身上所有的細胞都活動起來,讓一切看似不盡人意的細胞都在此得到解脫。 “緣分是上天所賜的;快樂是要自己找的;歡笑是朋友帶來的;幸福是靠自己爭取的;煩惱是用智慧自解的。”是啊,人生在世,離開了自己的努力,又從何談起呢?心理學感言
正視自己,正視生活。俗話說:“知已知彼,百戰百勝。”了解自己的所需所想所要追求的目標與理想,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把握冥冥之中似乎已經注定的一切。不再強迫自己去對一切都不在乎,更不再將自己的行為準則強加在別人身上。不再逼自己成為別人希望看到或看到會如何如何的樣子。因為我們的人生就這麼一次,僅這麼一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個人可以改變和決定我們的命運,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改變的,美好、快樂的事情會改變,痛苦、煩惱的事情也會改變。曾經以為不可改變的事,許多年後,人們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已經改變了。而改變最多的,就是自己。不變的,隻是小孩子美好天真的願望罷了。
成功需要一個健康的心態,沒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早晚會出問題,甚至會讓成功變成曇花一現。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世界,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未來,那麼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隻有心態是健康的,我們的世界才會是光明的。改變心態才能改變命運,有良好的心態才會有幸福的人生。
一次火災事故中,消防隊員從廢墟中找出了一對孿生兄弟——李勤和李樂。他們是此次火災中僅存的兩個人。
兄弟倆在這次火災中被燒得麵目全非。弟弟整天對著醫生唉聲歎氣:“自己變成了這個樣子以後還怎麼去見人,還怎麼養活自己?與其賴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哥哥努力地勸弟弟說:“這次大火隻有我們得救了,因此我們的生命顯得尤為珍貴,我們的生活最有意義。”
兄弟倆出院後,弟弟還是忍受不了別人的譏諷偷偷地服了安眠藥離開了人世。而哥哥李勤卻艱難地生存了下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冷嘲熱諷,他都咬緊了牙關挺了過來,他每次都暗自提醒自己:“我的生命的價值比誰都高貴。”
有一天,李勤在雨中看到不遠的一座橋上站著一個人。那個人要自殺,但連續三次從橋上跳入河中都被李勤救了起來……
誰知,李勤這次救下的人是一位億萬富翁,這個富翁很感激李勤的救命之恩,就和他一起幹事業……幾年後李勤用自己掙來的錢做了整容。
在相同的境遇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命運。一個人的命運不是由上天決定的,也不是由別人決定的,而是由自己決定的。在人生的風雨之中,我們都難免遭到風吹雨打,但是,我們必須擁有抵抗風雨的勇氣與能力。有時候,命運是故意要製造一些風風雨雨來考驗我們。所以,我們隨時都要有迎接命運考驗的準備,並敢於向命運挑戰。缺憾應當成為一種促使自己向上的激勵機製,而不是一種寬恕和自甘沉淪的理由。心理學感言
心態是我們真正的主人,它能使我們成功,也能使我們失敗。同一件事由具有兩種不同心態的人去做,其結果可能截然不同。心態決定人的命運,不要因為消極心態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失敗者。要知道,成功永遠屬於那些抱有積極心態並付諸行動的人。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控製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充分認識自己,才能找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