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者的思維特征
本特征,主要是它的時代性、係統性、趨前性和共振性特征。
1.時代性特征
□思維時代性特征的含義
思維的時代性特征,是指在其內容、形式、方法方麵都綜合反映著某一時代、某一時期的政治、經濟、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文化教育、社會倫理道德的共性的特征。因此,思維特征作為一種動態的曆史概念,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具有時代特色,是對時代總體特征和發展趨勢的反映。
思維的時代性特征,就是指處於某一時代的思維主體以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倫理道德,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生產方式等為思維內容,並在綜合反映時代共性特征基礎上,形成的時代性特征。如在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新時期,思維逐步以其開放性、開拓性、競爭性和創造性等一些特點體現著時代的特征。
□決定思維時代性特征的基本因素
1.曆史發展趨勢決定著思維的時代性
人類社會的曆史,猶如奔騰不息的長江大河,作為一個創新者的思維一定要反映時代的本質、時代的內容、時代的呼聲。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在曆史上留下閃光的業績和不朽的一頁。
當今時代是全麵改革的時代,我國的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它要求人們的思維,特別是作為改革中人們的思維觀念和方式實行變革。麵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的出台;麵對我國對外開放、對內搞活大格局的確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科學地思維中國的未來大趨勢,和領導怎樣保證中華巨龍騰飛問題。中華民族已經曆經了十多年的偉大革命,開創了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改革實踐進一步證明了,改革事業要求人們必須堅決貫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並從工作對象出發進行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思維是時代的產物,它標誌著現代的思維觀念、思維形式和思維方式正在走向一個新階段,預示著適應改革開放的科學思維特征的形成和發展。
2.時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思維的時代性
決定思維產生、發展、變化的原因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諸多因素構成的複雜實踐係統。在這個係統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該時代的社會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以及由此決定的人們的各種實踐方式。恩格斯說:“自然科學和哲學一樣,直到今天還全然忽視人的活動對人的思維的影響;它們在一方麵隻知道自然界,在另一方麵又隻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維的最本質的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僅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展起來。”思維和思維方式、方法與藝術,作為思維主體反映思維客體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它必然順應現代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以及生產關係變革的大格局。並在深入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相應地實現某種轉變,以一種現代化的思維和思維方式、方法與藝術,取代某種滯後的思維和思維方式、方法與藝術。
在我國小生產方式基礎上生成,並為封建社會結構所強化的傳統思維,盡管有某些優點,也存在著一定的弱點,如封閉性、保守性、滯後性等。人類社會發展到現代,進入了一個政治、經濟、科技一體化並蘊涵著國際性的全麵激烈競爭的時代。適應時代的需要,人們的思維,特別是領導思維觀念和方式的變革,也就成為曆史發展的必然。事實上,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國就處於思維和思維方式的大變革之中。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勝利,就是我國傳統思維和思維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的結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曆史發展時期,同時,也是對我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行全麵改革的曆史時期。在這種形勢下,思維和思維方式的時代性,不僅有其曆史的必然性,而且有其社會的現實性。
進入80年代以來,一個橫跨全球東西南北,遍及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改革蓬勃興起,它的最終目標,不僅僅限於經濟與技術的改革和發展問題,而且是各國在下個世紀的戰略地位問題。這一改革大潮將會引起世界各個角落的大變革。這對於我們來說,既是挑戰,又為我們中華振興提供了機遇。為此,我們在更加深刻地認識外部世界中,還應更加深刻地思考自己。
2.係統性特征
□領導思維的係統性特征的含義
思維的係統性特征,是現代人們的思維的主導性特征。係統思維能力是現代人素質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因此,揭示思維的係統性特征含義,無疑對於增強人的思維能力,提高人的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係統思維特征,就是指創造者首先要視工作為一個工作係統,然後以係統與子係統,子係統與子係統,以及係統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協調為思維內容,並最終以實現工作係統目標最佳的係統性思維特征。現代係統科學揭示了人們的係統觀。即人們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都必須堅持係統觀念和係統方式。
所謂係統,就其一般含義來說,它是指由若幹相互聯係、相互作用和相互製約的要素組成的,具有係統整體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有機整體。係統是係統科學中的一個概念,目前這一概念早已超越了係統科學的範圍,而被普遍應用於許多領域。
思維的係統特征,是係統觀點在思維中的體現和運用。思維的係統特征,也就是指創造者把創新工作作為一個係統來加以考慮的思維特征。換而言之,就是指創造者長期以創新係統為對象的思維,采用係統方式和方法,在從事科學決策中逐步形成的,並且旨在追求係統整體功能最佳的思維特征。
□思維的係統性特征的主要標誌
1.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定量分析強調把數量分析作為思維問題的基礎,以數量分析為依據。定性分析則側重對事物進行性質、特點、非數量化的分析。創造者的係統思維的係統性特征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既要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又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它強調二者的結合。在思維過程中,經常以定量分析為基礎,即在對問題作精確的數量描述和演算基礎上,再借助定性分析來回答問題。但有時係統思維,是要從係統內部機製人手,來研究係統的發展與變化。它不要求一開始就直接進行數據收集和處理的定量分析,而要求借助社會科學知識事先對事物進行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再去進行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子係統之間相互作用時,可以先畫出能夠反映各子係統之間聯係的框圖,從而找出各子係統間的定量關係,以此來確定係統狀態變量及控製參數,從而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模型分析係統得出結論。
2.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相結合
微觀分析是將係統中的各子係統要素單獨拿出來考察。宏觀分析是指對係統作整體性的了解與剖析。一般說來,宏觀分析是以微觀分析為基礎的。係統思維也不例外,它要求一方麵要對係統作出微觀的分析,一方麵又要在這個基礎上作出宏觀結論。
3.係統結構與係統功能相結合
係統結構反映了係統中各個要素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的性質,它從係統內部說明了係統性質。係統功能則說明了按照一定目的組織起來的係統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它從係統外部反映了係統性質。
在一定條件下,係統結構決定係統功能,係統功能又反作用於係統結構。因此,思維的係統性特征,要求人們必須做到辯證地分析係統結構和係統功能的相互作用關係,在研究與改善係統功能時,不要把思路僅停留在提高單個要素方麵,而要在提高各個單個要素的素質上做文章,並致力於改革係統結構,以充分發揮係統的優化功能。這就充分體現了係統結構與係統功能相結合這一領導思維的係統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