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青春走在流放的路上》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2012年9月5日,我和母親從老家趕到上海,包裏放著大學錄取通知書,望著車窗外的來往車輛和繁華夜景,一絲惆悵潤上心頭,闊別7年,又來到上海這個城市,竟有些許感歎時光飛逝。眼前的一切都是充滿驚喜但卻陌生的,我似乎聞到了7年前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味道,它漸漸地向我飄來卻又慢慢離我散去。
我心裏更多的是激動,如願以償考進了高中時期親手貼在理想板上的大學,同濟大學。17歲的人心裏總有一點點的虛榮,高考後的暑假想起來都值得回味。讚賞,鼓勵,親情,友情,還有愛情,仿佛我就是生活在伊甸園裏的亞當,一切都是幸福的。我沒有辜負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和期望,懷揣著一身抱負,信誓旦旦地來到上海求學。我的頭顱是高仰著的。眼前的這片沃土,我要在這裏發光!至少當時,我是這麼想的。
踏入大學校門的瞬間,我和很多新生一樣,都認為這是成長的起跑線,那寬闊的林蔭道路直直地通向圖書館,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跑道的象征。我愛上了大學,不,應該是我很滿意這所大學,是我的大學。古樸的布景散發出的濃濃文化氣息,國立柱下零星的人坐在草地上,曬著太陽看著書,來報到的人很多,但是依舊很安靜。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學,我曾在無數個高三的夜晚幻想著大學的生活,在某個初秋的午後,夾著幾本書走在鋪滿梧桐落葉的小道上,從樹蔭間偷偷溢出的陽光在我的臉上晃動著,或是某個秋末的夜晚,靜靜地和女友坐在湖邊的長椅上呢喃。這些場景飛快的在我腦海中一一閃過,絲絲幸福感滑在心中,然而隨之而來的又是一點遺憾。我的她沒有如願考來上海,或許夜晚呢喃的溫馨場麵已經不會再出現吧,異地戀,這個在我知到她的錄取情況時就在想的詞,我真的可以做到嗎?我也反複的問我自己,但我不知道答案,預想和規劃了很多種可能情況,而往往就是把自己思緒搞亂,也沒有什麼結果,幹脆不去想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知道我不會因為另外一個女生而選擇背叛。
開學的那幾天都是在努力地認識同學,熟悉學校的環境。原本不善言辭的我為了改掉大人們評價我們這一代的通病“害怕與人交往”,可以說近似瘋狂地認識人,我隻想證明我有這個勇氣和能力去和很多人交往認識,甚至是遇到一個人都會和他搭訕和索要號碼,這些人之中沒一個女生,不僅是因為害羞,更是因為心裏的眷顧成為了我與其他異**談的阻隔。某種意義上,我還是改變不了自己怯懦的一麵,幹脆換了種想法來勸導自己,或者可以說成是自欺欺人,人總有脆弱的一麵,這些脆弱或許真的隻能像“文火燉肉”一樣慢慢感化。我還是很聽自己話的,最終放棄了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換句話說,我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