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1 / 3)

新年快樂

本誌與少年們見麵,這是第二個年頭了。在新年裏,我們祝頌少年們新年快樂。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新年裏,可以定下一年的學習計劃,快樂。計劃定下來,隻要認真的幹,準有進步,快樂。推廣到大範圍來想,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去了,侵略者已經打垮,快樂。“人民的世紀”開頭了,隻要大家努力,自由和平穩拿到手,快樂。

我們祝頌少年們有那些快樂。

看看實事,看看報紙,或許會覺得不快樂。實事與期望相差太遠,報紙上多的是不如人意的消息,覺得不快樂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要不快樂,請從實際想一想。世界經過一回大戰,打個比方,好似人害過一場大病。大病過後,人不會馬上好起來,必須待老廢的細胞完全排除,新生的細胞完全補足,才會恢複健康。這其間又得著力調養,加意滋補,才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的機能。如果不明白這一點,見病後的人還是軟疲疲的,就不快樂起來,豈不是沒有道理?如果明白了這一點,加緊讓他調養,給他滋補,豈不是恢複健康準可辦到?豈不是毫無不快樂的理由。

少年們要知道自己就是新生的細胞。

一個戰後的中國,一個戰後的世界,多麼需要精力彌滿的新生的細胞啊!衰憊無用的老廢細胞趕快排除,精力彌滿的新生的細胞趕快補足,中國和世界也就趕快恢複健康。

那麼,把握在於少年們自己手裏,為什麼不快樂。

一麵快樂,一麵非把自己鍛煉到精力彌滿不可。不高不興,沒精打采,是什麼都幹不成的。把自己鍛煉到精力彌滿,才可以永遠保持快樂,把握著實際上的快樂。

說到鍛煉,最緊要的法門是學習。學習不限於讀書,雖然讀書也是學習的一條路子。凡是不知道的知道它,不會做的會做它,都叫做學習;學習不僅是聽聽講,看看書,想想念頭,尤其要切切實實的做,積年累月的養成習慣。舉個例子說,學習生理必須真正明白生理,明白了生理必須按照生理養護身體,養護身體又必須成為終身的習慣,不待勉強,自然能夠隨時隨地養護:那才是學習到了家。

就像養護身體的事,也不能單管自己,不顧他人。個人衛生講究了,公眾衛生一塌糊塗,養護身體還是不能完全滿意。必須公眾衛生徹底做好,個人衛生才能徹底做好。

其他事項大都如此。

所以一切學習要注重實做,要注重養成習慣,還要注重群己兼顧。

老廢的細胞與新生的細胞就從這一點上判別。專管自己,不顧他人,甚至損害他人的,都是老廢的細胞,在今後的社會裏都要淘汰。群己兼顧,不妨礙他人,甚至服務他人的,才是新生的細胞,在今後的社會裏急切需要。

少年們必須勉勵自己,成為這麼樣的新生的細胞。

從實際生活學習,從群己兼顧的關係上學習,學到一分,自己就有一分的受用,就大範圍看,社會也有一分的好處。學到七分八分,自己的受用愈大,對社會的好處也愈大。

把握在於少年們自己手裏,不快樂又待怎樣?

再說一句,祝願少年們新年快樂。

1945年12月8日作,刊《開明少年》7期(1946年1月16日),署名編者。

書·讀書

書是什麼?這好像是個愚問,其實應當問。

書是人類經驗的倉庫。這樣回答好像太簡單了,其實也夠了。

如果人類沒有經驗,世界上不會有書。人類為了有經驗,為了要把經驗保存起來,才創造字,才製作書寫工具,才發明印刷術,於是世界上有了叫做“書”的那種東西。

曆史書,是人類曆代生活下來的經驗。地理書,是人類對於所居的地球的經驗。物理化學書,是人類研究自然原理和物質變化的經驗。生物博物書,是人類了解生命現象和動植諸物的經驗。——說不盡許多,不再說下去了。

把某一類書集攏來,就是人類某一類經驗的總倉庫。把所有的書集攏來,就是人類所有經驗的總倉庫。

人類的經驗不一定寫成書,那是當然的。人類所有的經驗假定他一百分,保存在那叫做“書”的總倉庫裏的必然不到一百分。寫成了書又會遇到磨難,來一回天災,起一場戰禍,就有大批的書毀掉失掉,又得從那不到一百分中間減少幾成。

雖然不到一百分,那叫做“書”的總倉庫到底是萬分可貴的。試想想世界上完全沒有書的情形吧。那時候,一個人懷著滿腔的經驗,隻能用口告訴旁人。告訴未必說得盡,除下來的唯有帶到棺材裏去,就此永遠埋沒。再就接受經驗的一方麵說,要有經驗,隻能自己去曆練,否則到處找人請教。如果自己曆練不出什麼,請教又不得其人,那就一輩子不會有太多的經驗,活了一世,始終像個泄了氣的皮球,癟癟的。以上兩種情形多麼可惜又可憐啊!有了叫做“書”的倉庫,誰的經驗都可以收納進去,誰要經驗都可以自由檢取,就沒有什麼可惜又可憐了。雖說不能夠百分之百的保存人類所有的經驗,到底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人類文明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說,沒有叫做“書”的倉庫是辦不到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