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迎戰黃巾(1 / 2)

那小校忙道:“稟太守!涿郡三十裏外發現數萬黃巾!”

“數萬!”聽見這個數字,眾人大驚。不過唐駿卻並不意外,而且他還知道準確數字:“應該是程遠誌和鄧茂的五萬黃巾。”

唐駿見眾人驚駭,便說:“諸位莫慌,據我所知,黃巾軍中必有百姓跟隨,除去老幼婦孺,能戰之士約在一兩萬左右,加上黃巾軍不過烏合之眾,涿郡有公等與我遼東軍在,無需多慮。”

溫恕和一些文官聽唐駿這麼說,稍稍放心。溫恕問唐駿:“那依唐大人之見,該如何禦敵為好?”

唐駿卻說:“禦敵?為何要禦敵?既然黃巾不足為懼,那便應該迎頭痛擊!”

溫恕無言以對,鄒靖這時建議說:“大人,唐大人言之有理,卑職願率涿郡兵馬三千隨唐太守迎戰黃巾,以保涿郡。”一旁劉備也說:“備願與兄弟二人率麾下鄉勇隨唐大人前去破敵!”

溫恕見此,隻好答應唐駿出兵。兩軍在城外十裏處相遇。

這支黃巾軍的確可以用烏合之眾來形容。程遠誌這支軍隊,雖說有五萬人,但是有近三萬是老幼婦孺。剩下的兩萬青壯年也隻有一萬左右有鐵製兵刃,更多則是拿木棍。其中弓兵隻有一千左右,箭也隻有三千多支。有皮甲的士兵不到四千,更別說鐵甲和戰馬了,隻有個別將領有。但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卻也劫掠了數個縣。

“以往官吏隻要聽見黃巾軍到,無不望風而逃,今日這地方官竟然敢率軍迎敵。”騎在馬上的程遠誌說道。“渠帥不可大意,他們既敢迎敵,必有準備,而且此處是涿郡,但是那主帥的大旗卻寫著‘遼東太守’,不可大意啊。”副將鄧茂提醒道。

“我省得,你且去挑戰,先挫其銳氣!”程遠誌道。於是,曾茂挺槍出馬,喊道:“黃巾渠帥程遠誌麾下副將鄧茂在此!誰敢應戰?”

“鄧茂?小說裏這小子是被張飛弄死的吧。”唐駿正想著,就聽見張飛請戰。唐駿點頭答應,就見張飛挺丈八蛇矛飛馬而出:“燕人張飛在此!”兩人交戰不到一個回合,張飛手起一處,刺中鄧茂心窩,鄧茂翻身落馬。

漢軍一方見張飛挑了鄧茂,齊聲喝彩。程遠誌見鄧茂戰死,大怒,拍馬舞刀直取張飛。唐駿知道這時候關羽肯定要衝上去,於是馬上下令黃忠迎戰。

隻見黃忠一記重砍,震得程遠誌虎口開裂。程遠誌大驚,急忙撥馬要逃。黃忠搭弓引箭,一箭射穿程遠誌咽喉。

“此人箭法竟如此高超!”劉備、關羽、張飛還有鄒靖以及除遼東官兵外,共同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黃巾軍見鄧茂、程遠誌相機被殺,紛紛倒戈而走。唐駿當即下令:“步軍掩殺,騎兵迂回攔截住他們。”

唐駿一馬當先,經過黃巾軍時,他不斷讓騎兵喊出“投降不殺”四個字,於是,歸降者不計其數。本來他們就是窮苦百姓,因為活不下去才鋌而走險。現在聽到可以活命,自然選擇投降,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溫恕得知唐駿大勝,馬上把洗塵宴改成慶功宴。

一番恭維之後,唐駿提出了一個問題:“不知溫太守要如何處理那些投降的黃巾軍?”

“這個……我倒有心有那他們,但是一下子數萬人,我涿郡怕是吃不消啊。”溫恕顯得有些無奈。

這時劉備卻提出了不同意見:“大人不可!如今天下安定,隻有黃金造反,若是不殺他們,必長賊寇之誌、今後叛賊失利便降,有利複叛,如之奈何?”

“劉備的‘仁義’呢?還真是意外啊。”唐駿暗道。“玄德此言差矣,這些所謂黃巾逆賊不過是活不下去的百姓罷了,不得已加入黃巾,僅僅是為了謀一條生路。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玄德以為然否?”唐駿說道。

劉備低頭沉思,而後說道:“備受教。”

溫恕又問唐駿如何處置這些人,唐駿答說:“既然涿郡有心無力,不如將其送至遼東,煩請大人派千人兵馬護送,可好?”溫恕聽了,當即下令讓一校尉護送。

次日,溫恕接到了青州牧龔景的求救信。

“唐大人,青州被圍,發信求救。我不懂兵事,依你看我改如何安排?”溫恕問道。

唐駿說:“青州黃巾不足為慮,大人隻需遣數千兵馬前去便可。”說完,唐駿又起身對眾人說:“駿欲帥遼東兵馬前往冀州平叛,先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