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臨,額娘早對你說過,這江山是你叔父、現在是你阿瑪王打下來的,這皇位是你阿瑪王扶你坐的。現在他視你為親生兒子,你絕不可頂撞你阿瑪王,要把他當成你真正的阿瑪,聽到了嗎?”
順治忙道:“額娘,兒臣知道,沒有阿瑪王,就沒有今天的兒臣,所以兒臣對阿瑪王是真心實意的,發自內心地當做自己的親阿瑪。”
這娘兒倆一個揉前胸、一個撫後背,把多爾袞伺候得心平氣和,熨熨帖帖的,隻一個勁兒地連連說道:“好,好哇,隻要我們一家人同心同德,看誰敢動我大清一根毫毛?”
議政會上,眾王公大臣見到了新婚後的多爾袞,祝賀之聲四起。眾人還沒開口議政,一向沉默寡言的皇上倒先說話了,他掃視了一眼群臣道:“朕有一事請諸位議定。今太後與攝政王已合宮同居,這樣朕對攝政王的稱謂也應改一改。攝政王一心輔佐朕,視朕為己出,請諸位為朕議個封號。”
多爾袞一聽,不免心裏美滋滋的,自己沒費一點兒勁,就有了這麼大的兒子,叫他如何不美在心裏、高興在臉上!他美他高興,可把下麵的大臣們愁壞了。愁的是,這封號該如何擬?
馮銓道:“啟奏皇上,在中原古代,秦始皇為感謝呂不韋輔政之功,曾尊呂氏為‘仲父’,項羽為報範增輔弼之恩,也稱範氏為‘亞父’,不知皇上可否沿用古人之稱謂?”
滿族人的稱謂很簡單,直來直去的,很難擬出什麼合適的號來。稱“皇阿瑪”不行,叫“父皇”也不行,因為這麼一來,又該稱皇太極什麼呢?所以必須擬一個與皇太極的稱謂不同,而意思又相同的名號來,何其難也!
範文程沉思良久,然後說道:
“啟奏皇上,以臣之見,既然皇上認為攝政王視其為己出,皇上就應對攝政王執父禮。如此,能否在原來的封號中去掉一‘叔’字?”
眾人去掉“叔”字後,心中默誦一遍:皇父攝政王,這封號妙極了,既有“父”字,又有“父”意,又與“皇阿瑪”、“父皇”在字麵上有所區別,使多爾袞與皇太極各得其所,豈不大妙!
順治也覺得這一封號很好,挺合適,便發話道:“朕以為此號正合朕意,即日起加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特頒寶英名冊,並告示天下。”
得了這樣一個尊崇的封號,多爾袞十分高興,自己從此真的成為大清國的太上皇了。於是多爾袞忙站起身來,欠身施禮道:“謝皇上隆恩。”
從此之後,他與孝莊太後更加恩愛。而孝莊太後,對橫在心頭的這把刀卻絲毫不敢大意。
這篇文章確實寫得很精彩,問題是:它是事實嗎?
在我們所能夠接觸到的關於“太後下嫁”疑案的史料中——無論是在正史上,還是在野史中——都有三種一樣的說法:
第一種是孝莊皇太後下嫁給了多爾袞。兩個人在皇太極死了以後結婚了。也就是我們傳統的大團圓結局——在眾望所歸、眾目睽睽、眾人擁戴之下,英雄美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第二種是孝莊皇太後與多爾袞兩個人沒有結婚。他們之間保持著一種非常清白的關係。就是幹幹淨淨、純純粹粹的嫂子和小叔子的關係。
第三種是孝莊皇太後與多爾袞兩個人沒有結婚,但是非法同居了。也就是我們說的偷情——保持情人關係。
一般而言,在史學普及讀物不太流行的情況下,由於電視連續劇《孝莊秘史》等一係列有關的影視劇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了史學普及讀物的傳播速度,因此更多的人還是比較相信這些影視劇中對於孝莊皇太後與多爾袞兩個人關係的描寫——在他們看來,這些影視劇對於孝莊皇太後與多爾袞兩個人關係的描寫是基本真實可信的。因此,電視連續劇《孝莊秘史》等相關影視劇裏麵的描述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而由於電視連續劇《孝莊秘史》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持第三種看法,所以一時間這第三種看法十分盛行。
因此,還曆史以本來麵目,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關於“太後下嫁”疑案,曆史上一直是眾說紛紓但是史學家大多讚同孝莊皇太後與多爾袞這兩個人之間確實產生了曖昧的關係。那麼,他們倆是如何產生感情的呢?這裏我們摘錄紀連海先生的研究文章,以“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俗話說得好:無風不起浪——不然的話,關於他們兩個人之間能有這麼多的傳說產生,也就太奇怪了。
那麼,問題就產生了:多爾袞和布木布泰兩個人之間的曖昧關係,到底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
其實,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雖然我們可以基本否定多爾袞和布木布泰兩個人之間在布木布泰與皇太極結婚之前產生感情瓜葛的可能性,可是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能夠順帶否定多爾袞和布木布泰兩個人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產生。不管布木布泰與皇太極是什麼關係,畢竟他們兩個人之間還是差了21歲——而這21歲是足可以產生代溝的;而與此同時,不管布木布泰與多爾袞兩個人之間是什麼關係,畢竟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年齡僅僅相差還不到半歲——一個出生於1612年11月17日,一個出生於1613年3月28日——嚴格說來,他們才僅僅相差了131天而已,真的是完全意義上的同齡人,也就是說,布木布泰與多爾袞兩個人之間的共同語言肯定要多於布木布泰與皇太極兩個人。
因此,建立在這種設想上麵,我們可以認為,既然從1625年起布木布泰與多爾袞兩個人在13歲前後就相識了,而皇太極因為年紀長、又總是要打仗,因此不能經常陪伴自己年幼的妻子;而與此同時,非常寂寞的布木布泰與自己的小叔子多爾袞兩個人的年齡又比較相當,因此,他們之間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當然,這個時候,他們之間並不會摩擦出多少愛的火花,隻是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在1643年布木布泰的丈夫皇太極去世之前,布木布泰與多爾袞兩個人之間並不可能有什麼更加深層的感情——這裏說的感情是特指愛情而言——出現。
話說到這裏,我們自然有個問題產生:難道布木布泰與多爾袞兩個人之間在1643年皇太極去世之前,就真的一點讓別人感覺到異樣的感情都沒有出現過麼?
話還不能這麼說。如果我們要能夠得出下麵這樣的結論——孝莊皇太後是個女流之輩,需要一個有權力的人保護她和兒子。在她的丈大去世以後,她的兒子很小,她需要多爾袞來幫助她和她的兒子來取得皇位,因此他們兩個人之間隻是互相利用的話,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太讓人感覺到惡心了吧?
難道在曆史上,他們兩個人之間,真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相互利用的關係嗎?
曆史不是這樣的!布木布泰與多爾袞兩個人之間,在1643年皇太極去世之前,還真的能夠有一點讓別人感覺到異樣的感情出現過的!
那麼,他們之間的這種能夠讓別人感覺到異樣的感情最早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
說到這一點,其實也是需要嚴格考證的。
提起多爾袞,我們的第一個話題其實就是多爾袞的相貌:真實的多爾袞究竟有多帥?單純從相貌上看,多爾袞能夠吸引布木布泰嗎?
其實,嚴格說起來,多爾袞的長相並不帥。
如果我們隻看多爾袞的相貌的話,多爾袞是一個比較瘦削的人。
但是,我們如果看看多爾袞的身子骨的話,那麼,要形容多爾袞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就難多了!找了半天之後,我還是覺得在中國的男人裏麵,實在是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物來比擬多爾袞。
男人裏找不到了,就隻能用個女人來比。誰啊?《紅樓夢》裏麵的林黛玉。林黛玉生活的那個時代,女人都是以瘦為美的——而林黛玉不光是很瘦的問題,完完全全是一個病秧子!
有的人說了,不會是說多爾袞的身子骨就跟林黛玉似的吧?
一般而言,我們都不會相信多爾袞是個病秧子,但曆史上的多爾袞的確是個病秧子。真實的多爾袞就是這樣一個病秧子!
多爾袞不會生下來就是個病秧子吧?當然不是!可問題在於,多爾袞的病是怎麼得的呢?
說起多爾袞的病,還要從當年非常驚心動魄的鬆錦大戰談起。
1640年至1642年的鬆錦大戰,當時守衛鬆錦前線的是明朝皇帝最為信任的一個大臣洪承疇,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過程中,頗為有功!經過他的鎮壓,轉眼之間,李自成幾十萬軍隊隻剩下18人。幾十萬到18人!這時候明朝皇帝覺得18個人跑就跑了。然後就調洪承疇到鬆錦前線,這場戰役雙方足足打了兩年多。
打完了鬆錦大戰以後,多爾袞就元氣大傷了。三種病症同時在他身上顯現出來:“怔忡之症”、“風疾”和“咯血症”。
第一種病叫“怔忡之症”。
什麼是“怔忡之症”呢?中醫上講的“怔忡之症”指的是西醫上說的心血管方麵的玻分為以下幾種:病毒性心肌炎、過早搏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室下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等等。
第二種病症就是“風疾”。
什麼是“風疾”呢?
“風疾”就是我們現在中醫所說的中風,西醫分為以下幾種: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等。
第三種病症就是“咯血症”。
“咯血”,是中醫上的說法。西醫分為以下幾種:肺結核引起的咯血;支氣管擴張症引起的咯血;風濕性心髒病引起的咯血等等。
也就是說,打完了鬆錦大戰以後的多爾袞的心、肺都有勃—他的病完全是戰爭當中勞累過度所致。
問題在於,這個樣子的多爾袞,他怎麼就能夠和孝莊皇太後有了感情呢?
我們說,恰恰就是因為多爾袞是這個樣子的,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後之間才能有瓜葛、才能有感情!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因為多爾袞的身體在鬆錦大戰中受到了重創,最後就導致他得回去養玻而且這一次他得病以後,就注定了多爾袞這個人再也不會有孩子了。
難道多爾袞的病真的這麼嚴重?多爾袞這個人真的再也不會有孩子了?
當然是真的了!不過,這是後麵的內容,我們這裏暫且不表!
當時皇太極也非常清楚,多爾袞這個人原本跟他是爭奪汗位的死對頭。皇太極取得勝利之後,多爾袞沒有報複,而是精心敬業輔助皇太極,最後落得個一身病,還絕了後。
所以這個時候的皇太極覺得太過意不去了,真是兄弟啊!甭說了,我讓我的妻子、你的嫂子去伺候你。
從此以後,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後兩個人之間才能說到感情。從此以後,才有了孝莊皇太後與多爾袞讓人產生種種猜測的基矗
當然,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後還沒有產生婚外情的可能性呢!因為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
這接下來一件大事就該是皇太極的生命終止了。
就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公元1643年9月21日夜,51歲的皇太極帶著“儲嗣未定”的遺憾猝死。
要說皇太極的死的確是很突然的。他在那天的白天還處理政務,夜裏就匆匆離開了人世。
什麼原因引起他突然去世的呢?根據分析,主要是富貴病!也就是說,由於吃得太好而導致身寬體胖,最後是中風而死!
清朝的皇帝,像他這樣因為吃得太好而死去的他是第一個,但不是最後一個!在他之後還有他的重孫子雍正皇帝!那也是屬於上等的補品吃多了撐死的!
皇太極沒有想到自己會在50來歲正當年富力強的時候死掉,因此,他死前也沒留下任何遺言——沒交代由誰繼位!由於事出突然,所有的人也都沒有一點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