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盤古開天地,氣象分清濁。其中最為靈秀之氣,聚而登仙,專在上,司人間諸事。

有一仙者名玉安的,專管那風月情債,近日為一段公案積了滿腹凡愁,險跌下界去。有那愛察言觀色,好攀上討巧的,轉眼便與門中上仙迷津大士搬弄了一回。迷津大士因之大笑,同玉安這麼指點了一番:

“他既在紅塵蹉跎了數十世有餘,苦樂榮衰都經曆過的。唯看不穿色相,破不了情障。既然如此,你不妨堵他幾竅心神,再蒙了慧根,此番托生個錦繡皮囊,偏要應亂世而生。如此這般,運命相衝,清濁相搏;機緣一到,他自通靈竅,開慧眼;回首得失因果,必然就了悟了,得大解脫。”

玉安得此教誨,雖覺得此乃老生常談,亦有非常之道理。唯唯稱是,遵照上意趕去辦了。恰逢下世有一太平之國將逢前所未有的變數,國中又有一極富貴的人家焚香叩拜,隻為求子。便急急地改寫了手頭朱淚凝的簿子,勾勾劃劃,速速發落了那知情偏迷情的風流種子。這時一道仙旨忽然下來,擢他往榮華司去了。玉安為此肥缺鑽營活動許久,又見眾仙僚祥雲滾滾地來賀他,喜得丟開筆撤了案,與仙卿們同去,自有一番快活。

若是上卿指點得當,因果分明。這段公案也算就此了結。誰知迷津大士偏聽了這段孽債,其中緣由竟沒斷個明白。單論與那癡兒並蒂一支的靈胎花何去何從,已叫眾仙卿難辦。遑論其餘披披掛掛牽扯了幾十世有餘的愛恨癡纏呢?情債難償,大抵如此罷了。

且那玉安煩躁之間忽得大士指點,求全心切。一時忙得人仰馬翻,偏忘了這案子剛剛已結過一遍了!待回味過來,榮華司的流水席不知吃過幾回,那癡兒投生下世不知何處,業已二十餘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