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漢族人,被教育成了這個樣子:入鄉隨俗
到別的國家地方去,就尊重那裏的習俗,
那麼外國人到中國來怎麼辦呢?就也尊重外國人的風俗習慣。
為什麼人家外國人不講入鄉隨俗呢?
你看猶太人,在中國1000多年的曆史,風俗沒有任何改變,人家為什麼不入鄉隨俗呢?
漢族人隻尊重別人的風俗,卻絲毫不尊重自己的風俗。
當代漢族人,對那些野蠻部落,似乎再變態的,一說是風俗,就認了。
而猶太人,隻要看到變態的風俗,是必然消滅之,聖經裏的上帝,一看一個城市風俗變壞了,立刻就是屠城。聖經裏的這樣的記錄很多。
漢族人被儒教弄得隻知道別人要我怎麼樣,卻不知道,我要怎麼樣。隻會尊重別人,不會尊重自己。
為什麼老輩人喜歡扁頭?為什麼睡扁頭有害?
很多讓老人帶孩子的父母可能都遇到過讓孩子睡出什麼頭型的問題,老人喜歡讓孩子後腦勺平平的,而年輕的家長可能有不同的想法。
在我國部分地區,民間廣泛流傳著“給新生兒睡平頭”的說法,使得很多新生兒一出生就要被動的接受家人給寶寶“睡平頭”的“照顧”。以往中國父母習慣於讓寶寶采取仰臥睡姿,睡扁頭形成過程中,頭部兩側太陽穴逐漸突出來,眉間印堂突出,使嬰兒麵容增大,麵額豐滿。傳統認為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式的臉型是福相,官相。因此中國人的臉型大多比較扁平,立體感不強。極端的腦袋側麵看“像刀砍了的”一樣,從側麵看就是7。而且,仰臥還容易因寶寶需要轉頭致使後腦勺不對稱,形成偏頭。有些地方還要讓耳朵上有的兩塊有凸起,套用一些民間說法——女兒後腦扁比較好看,後腦扁的話,以後紮辮子好看。深入了解了一下,這裏說的辮子是那個年代的那種雙辮子,現在已經很少了。
西方認為五官立體更好,通過睡姿讓臉型變小,並且盡可能得讓腦容量變大,因為圓形的物體容積最大。西方人習慣於讓寶寶側著睡,兩側臉頰長期受到壓迫,使臉型變得輪廓鮮明,從側麵看,更像一個?(問號)。此外,側臥可限製下頜骨過度發育,防止兩腮過大而形成大腮幫子臉,而過去很多父母一定要讓自己的寶寶睡出大臉,美其名曰國字臉,如果放在一個女孩身上,簡直是悲劇,於是就有了下頜骨手術,而且有意思的是,這個手術基本上多見於東亞。
有位在美國的媽媽寶寶的腦袋就是睡平了,還花了很多錢專門做了個頭盔矯正,那邊的醫生對這個挺重視的,因為擔心不規則的腦袋形狀會影響到五官。
很好奇的是,這個審美觀或者習慣的不同,來自於何時,來自於哪裏?為什麼有人說要睡掉後腦勺,有人又說不要?
有一個規律,同為漢族人,江浙一帶的孩子後腦勺都比較突出,而北方育兒是大部分要把後腦勺睡平(這一點大家可以去理發店隨便問一個老師)。為什麼呢?查了一些資料。發現這是滿族的習俗。
滿族是一個好戰的民族,當滿族姑娘出嫁時,娘家必須陪嫁一個搖車,作為育兒工具。滿族“生子滿月,下搖車.其製以篩板,圈以兩頭,每頭2孔,以長皮帶穿孔內,外用彩繪,並懸響鈴之類,內墊薄板。懸於梁上,離地三四尺,用帶縛定小兒,使不得動。哭則乳之,不已則搖之,口念巴布裏。”這個睡板是鬆木做的,上寬下窄,長60cm,寬25。用的時候寬的地方放一個枕頭,用夾被把小孩包起來,放在睡板上,並用繩子捆三道,一處捆雙臂,一處捆雙膝,一處捆腳踝處。小孩就筆直的固定在睡板上。目的是使上下肢生長的更快更直,體型好,身體修長,長大成人後利於拉弓射箭,具有戰士的體魄。不會出現羅圈腿。同時,睡板上還有個洞,方便接尿。枕頭以小米,高粱,綠豆,黃豆,沙子為填充物。枕頭硬,長時間不動,
導致枕骨變平。
隨著曆史發展,解釋成為了睡扁頭,以扁頭為美了,非扁為醜陋的象征。
睡扁頭形成過程中,頭部兩側太陽穴逐漸突出來,眉間印堂突出,使嬰兒麵容增大,麵額豐滿。滿族認為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式的臉型是福相,官相。也是一個善於征戰民族對男子漢的要求。(以上,節選自2001年中國曆史博物館宋兆麟滿族睡扁頭習俗探討)
相反,古時江浙一帶的漢族使用的枕頭長20cm,高3-4cm。隨嬰兒發育情況不斷調整枕頭高度。常以草籽,燈芯草,茶葉,蕎麥皮填充枕芯。
狹義上講,隻有滿族人才睡扁頭。
首先說平頭好看是一個天大的誤解,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了這個以訛傳訛的說法,到了今天還流傳甚廣並且給下一代帶來持久的傷害,先看看平頭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些什麼?
這兩張是平頭孩子的外觀與ct照片的對比,從側麵看,就是我們民間常說的好看的頭形,後腦勺被人工的“夷為平地”,對比通過CT掃描看到的,頭骨變形成了後腦部筆直的成了一個平麵。表麵看似乎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換個角度當我從頭頂一側觀察,外表看上去同樣是沒有什麼不好,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但是再看看CT照片,從頭頂看,您看到什麼?對,囟門很寬,有歪斜。再從下巴網上觀察,似乎沒有又不完全是扁平頭的問題,同樣能看到歪斜的傾向。
偏頭寶寶就更不幸了,更加明顯的顱骨問題,將來一定會令長大後的寶寶麵臨一些列的問題:到到四五歲開始玩兒輪滑鞋,需要戴頭盔和護具,偏頭寶寶的頭盔就很難帶上,即使戴上了也不容易找到正好合適的,再大一點的時候會遇到同學的詢問,甚至譏笑?想象一下?多麼令人心煩?
再回頭想象關於“扁頭好看”的說法,並沒有告訴我們扁頭為什麼好看,扁頭會不會有其他健康方麵的代價,更為可笑的是,扁頭扁到什麼程度是最好看的呢?還有,“扁頭好看”這種說法並未提供保證孩子變成扁頭措施是正常的和安全的,都是要人為的去采取殘酷的措施使寶寶的頭星星變成扁的,如果操作不當,疏忽,導致偏頭更令人追悔莫及。
現代科學認為單一的睡眠姿勢不論是仰臥還是側臥都不好。
如果在初生嬰兒頭三具月內,常將嬰兒仰臥睡眠、嬰兒的枕骨就會被壓扁如板,象“砍去了後腦勺”似的。如果讓嬰兒長期、單純地左右交替、垂直側臥,就會使頭型狹長。因此,保護嬰兒頭型的正常發育,並沒有什麼深奧的學問,隻要父母們經常注意嬰兒的睡眠體位,三兩日內,左右側仰,交替改換,那麼嬰兒的頭型就會正常發育了。另外是極力避免使用硬枕頭,長期仰睡及用枕不當,強行壓迫小腦部位,使枕骨變形,造成小腦發育受損傷,抑製小腦下端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圓形頭骨在受到劇烈衝撞時更能保護腦組織。圓形的東西,豆子,乒乓球,掉地上肯定會彈起,有緩衝,而盒子,磚頭,豆腐等掉地上隻會內部吸收衝擊力。
再說個題外話,現在好多頭盔(不管單車的還是滑雪的攀岩的),大品牌都是歐美設計的,符合圓一些的頭型,很多人戴這些頭盔不合適,總覺著左右太緊,而前後太鬆。如果左右合適了,頭盔套在頭上則會非常顯大。
滿族人讓它們的嬰兒隻仰麵朝天睡,綁定,不準翻身不準動。
跟睡在棺材裏一樣。
這簡直是一種製造僵屍的術法。
真正的人的頭,是立體感很強的圓的,是問號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扁長頭,是一種變態頭,也會造成心理變態的啊。
扁長頭小腦很不發達,直覺很弱,沒有創造力。
曆史書上真實記載的靈異事件
滿清入關****卷一
作者:清·韓菼
◎江陰變異
崇禎二年城鳴。十二年,雨赤小豆,四月蟲聚鳴於天。十三年,虎至,傷人。十四年,虎又至,捕得之。十五年,河鳥見(團音火,一名;騮),形不甚大,聲如兒啼,在城內外哀鳴一日,邑令吳鼎泰歎曰:“此城將有兵禍”。十七年,民家曉起,皆有黑圈記其門,或於釜底畫梅一枝,一夜殆遍,五裏亭平地出虎,大如犢,而勢甚猛,傷人頗多,逐至百丈地方,跳河水中,漁婦刺殺之。
------------
老虎頻繁在無錫,江陰一代出現並吃人。
還有怪物出現,聲音象小孩哭聲。
◎清特授知縣方亨到任
亨,豫人,乙科進士。豫省未入版圖時,乃先詣軍前納款者。先四日,有飛騎傳檄至,士英失望,令居民養於察院中,滿城洶洶,欲為拒守計,以器甲芻糧未備,不敢遽發。二十四日,亨至,紗帽藍袍,未改明服,年頗少,不帶家屬,止有家丁二十餘人。亨入空署,耆老八人入視,亨曰:“各縣已獻冊,江陰何以獨無?”耆老出,遂諭各圖造冊,獻於府,轉送於南京,已歸順矣。旋出謁上台,莫主簿亦以參謁出,先歸。乃傳剃發之信,民情惶惶,俟縣令歸,一決可否。
◎收器甲
先是,福建勤王師為清兵所敗,有戰船三隻逃至江上,賤售器甲,江民爭買,北州尤多。二十六日,亨下令收之。
◎命軍民剃發
豫王下令,江陰限三日剃發。二十七日,常州太守宗灝差滿兵四人至,居察院中,亨供奉甚虔。
◎嚴飭剃發
二十八日,亨出示曉諭,申嚴法令。
◎邑民呈請留發
二十九日,北州鄉耆何茂、邢觳、周順、邢季、楊芳、薛永、楊起、季茂、辛榮等公呈請縣詳憲留發。亨大罵不已。眾嘩曰:“汝是明朝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來做清朝知縣,羞也不羞?醜也不醜?”亨無如何,聽之而已。
◎閏六月初一日,江陰倡義守城
清晨,亨行香,諸生百餘人及耆老百姓從至文廟。眾問曰:“今江陰已順,想無他事矣。”亨曰:“止有剃發爾。前所差四兵,為押剃發故也。”眾曰:“發可剃乎?”亨曰:“此清律不可違。”遂回衙。諸生許用等大言於明倫堂曰:“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也!”適府中檄下,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語,亨命吏書示此言,吏擲筆於地曰:“就死也罷!”亨欲笞之,共嘩而出。下午,北州少年,素好拳勇,聞之奮袂而起,各服紙冊,蒙以棉襖,推季世美、季從孝、王試、何常、何泰等為首,鳴鑼執械,揚兵至縣前三銃,又呐喊至縣後亦如之,四門應者萬人。亨猶坐堂上作聲色,怒叱從役收兵器。眾呼曰:“備兵所以禦敵,收之反為敵用。”死不服。適亨老師無錫效順之蘇提學(一作舊學使宗敦),遣家人來賀喜,從私署出,在堂上罵曰:“爾這些奴才們,個個都該砍頭!”眾人詬曰:“此仆降賊也!”奮臂毆死,將頭二門八扇,堆丹墀內焚其屍。亨出欲親執首事者,眾不遜,直前裂其冠服。莫主簿懼,踉蹌走匿。亨怯,許眾備文詳請免剃,眾遂散。亨乃閉衙急馳書於宗太守,並囑守備陳瑞之飛請往剿。
臨晚,縣吏密告曰:“自汝等散後,亨即傳我備文詳豫王,請兵來殺汝等,已馬上飛遞去矣。”眾怒,遂入署,以夏布巾係亨之頸,拽之曰:“汝欲生乎?死乎?”亨曰:“一憑汝等。”乃拘亨於賓館。抵暮亨向舉人夏維新疾呼解救。眾恐宵遁,因將亨送交維新(或雲走避鄉紳曹子玉家)。是夜,諸生沈曰敬等十三人,集議覆上台。亨意欲多殺樹威,議不協,遂散。
◎初二日,江陰義民下方亨、莫士英於獄
次早,方亨回署,閉衙不敢出。閹邑聞風響應,四鄉居民不約而至者以十萬計,即三尺童子皆以蹈白刃無憾而至此共擊者。分隊伍,樹旗幟,鳴金進城。集教場,議戰守,填塞道路,無容足處,分途出入。自辰至酉方息,合城罷市。亨惶急失措,乘肩輿登君山安民,詭稱江民義勇,向誤於陸承差殺一警百之說。眾收陸,陸舉家遁,毀其器具什物,秋毫不染指,有竊一鼎者,立斬以殉。宗太守行文解諭,拒不納。士民等設高皇帝位於明倫堂,誓眾起師,亨亦同誓稱戈,各保赴縣求發火藥器械,亨亦首肯,實乃潛馳書於宗太守,稱江陰已反,急下大兵來剿。時城門查詰奸細,搜得書,將使者臠之。入內衙,攜亨出,並搜獲莫主簿。莫懇降為明官,眾不信,均下之獄。
眾曰:“既已動手,聞察院中有滿兵四人來押剃發者,盍殺之?”於是千人持槍進院。四兵發矢傷數人。眾欲退,有壯者持刀擁進,兵返走,一墮廁中,一匿廁上,一躲夾牆,一跳屋上,俱被提出。先是四兵到府,偽作滿狀,滿語,食生物,小遺庭內,席地而臥。至是入內,見床帷灶釜頗精麗,頓作蘇語曰:“我本蘇人,非韃子,乞饒性命!”眾磔之。臨死,曰:“莫主簿令我來,今害我!”是役也,有典史陳明遇者,素長厚,與民無怨,眾擁為主,而從其令。
◎初三日,發兵器安營
先是兵備曾化龍,聞流寇至,造見血封喉弩,懸三四間屋。兵備張調鼎,亦鑄大炮儲火藥。至是皆發之。
距城三十裏者,各保鹹領鄉兵入城,令於夏港葫橋相地劄營,防清兵西來,臨晚方散。
◎守備陳瑞之夜遁
忽傳清兵由楊舍進,眾疑楊舍守備沈廷謨曾赴縣剃發,必為之鄉導,合城鳴金糾眾,奮勇爭拒。至東城,知訛傳,乃返。適本營守備陳瑞之乘馬赴東關,眾恐其納款謀升參將,且代方亨申文請剿也,詈辱之。瑞之拔刀策馬,返嘩而進,共殺負纛一人,馬二匹。瑞之亦傷,夜與其子越城遁。或雲眾欲推為主,瑞之不從,甫出,以槍刺之,躍屋上,趨出城,伏於豆田內。
◎初四日,下陳瑞之於獄
是早,執瑞之妻孥下獄。上午,城外兵縛瑞之父子來解,亦收禁。
◎城中戒嚴
士民議曰:“我等誓死守城,其老弱婦孺,與不能同誌者宜速去。”由是城門晝閉。議守議戰,議更五方服色旗號,議借黃蜚為外援,議請閻典史為主將,持論紛紜,各出一見,日無寧晷。
發林令所封庫藏贍軍,不足,徽商程璧又捐餉銀三萬五千兩,陳典史拜而納之。入暮,又報清兵由常州抵申港,民兵爭出禦之。城中戒嚴,恐外兵乘虛。燈火徹夜,互相盤詰。漏二下,盤獲細作時隆,命拘之獄。
◎初五日,搜獲細作、討武弁王瓏、殲郡兵於秦望山
黎明,士民齊集公堂,明遇同遊巡守備顧元泌會鞫。時隆供稱伏兵在城七十餘人,奉太守令,每人給火藥四斤,銀四兩,開元錢一百二十文,約於初八夜,舉火為號,外兵望火殺人。供詞鑿鑿,當獲羽黨四人梟示。亟往庵觀及空隙地搜獲六十餘人。複詞連武弁王瓏。瓏遁,收其黨盡殺之。在外鄉民,即往君山燒瓏居,執其父與妻妾來獻,並誅之。而宗太守果遣郡兵三百人間導襲江陰,土人殲之秦望山下。明遇下令,城中有能獲奸細者,官給銀五十兩。
◎殺陳瑞之
是日殺陳守備(一作自殺),收其一妻、二子、一女、一仆盡殺之。其長子叩頭請曰:“我能造軍器,幸貸我!”乃係之獄。
◎初六日,清發兵收江陰
有青衣人行於市,跡甚詭,鄉兵疑而執之,搜出地圖一紙,上書兵馬從入之路及秦望山埋伏諸處,並私書一函。詢之,乃璜塘夏中書家人,新投亨署,遣出乞師者。送顧元泌拷訊,複供沈曰敬及吏書吳大成、任粹然等在******協謀屠洗。收馬三、大成等磔於市,曰敬僅以身免。粹然臨刑,曰:“四門俱有大炮,汝等宜自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