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力終究太小,即便是皇帝也是如此。本侯要做的,那便是將舊有的腐朽製度全麵推倒,在其廢墟上建立起全新的秩序,推崇優良風氣,架設層層手段世代整肅貪腐遏製貪腐,如果我這一輩子能夠做到這些,其實也算是無憾了。倘若老天眷顧於我,在大計實現後本侯還能尚有餘力,我還想建立無可動搖無可更改的絕對憲法,限製君主之權,限製大臣之權,開設民選總理之職,總管國家大事,三年一任期,每三年一選……”
聽到這,賈詡已是呆若木雞。
盡管聰穎如他,眼界也受限於時代,王耀這一番感慨之言,所提出的理論即宏願,皆為他前所未聞之語,說是直接震碎了他的三觀也絲毫不為過。
是的,不是震撼,而是震碎。
世人皆愛錢權,往往權勢愈高則愈是如此。代代君主皆求長生,恨不得能夠永生不死永遠執掌大權。而這個願望注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故此每個君王都會設下層層手段,即便自己不能永掌大權,起碼也要讓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後代來永遠統治帝國。當然,就是這個願望基本也不可能得到實現.秦二世而亡,漢雖壽,西漢亡了又還能出個雄主來再續前緣整出個東漢來續命,硬是又延續了十幾世皇帝,可時至今日,國祚延綿的東漢帝國,也即將徹底走向滅亡,此為無可更改的事實。
世事變化莫測,就如無論如何人也會死,再盛極一時的帝國也難免衰落下來走向落幕,難道那麼多帝王之中就沒幾個富有卓見之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麼?
當然能夠預見,隻是不願承認罷了。
漢靈帝看不出大漢衰微即將滅亡麼?盡管那時大勢已去,但倘若靈帝勵精圖治也不一定就沒有回轉的餘地,畢竟當時為禍朝堂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貼身近侍,但他貪戀權勢沉迷享樂,根本就無法舍棄皇權帶來的好處去專心治國。想想倒也正常,靈帝不是上任皇帝的嫡親子嗣,而是無人繼承大統,從宗室裏尋來繼位的,他沒有太多忠心耿耿的追隨者,最忠心於他的反而就是閹黨,打壓閹黨也就是在削弱自己,甚是可能會影響到他的皇權。
為了皇權穩固,為了能夠縱欲享樂,靈帝劉宏可以做到無視朝政崩壞,無視大漢江山日漸衰落。他不是不清楚利害,隻是他無法壯士斷腕,無法冒著失去權力無法行樂的風險去整治宦官。
由此可見,在絕大多數權貴心中,天大地大還是自個及時享樂最大。他們迷戀權力帶來的一切,他們絕不放權。
如此王耀的想法就太過離奇了,就以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他必能逐步一統天下終結亂世、整合十三州代漢建立新朝,成為載入史冊至高無上的開國皇帝。
屆時王耀將成為何其偉大的存在?
可他竟然想著放權?竟然想著布設手段限製君主皇權?開設民選總理?總領國家一切事務?這不就意味著由民間推選出來的主事人,將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皇帝的權威?盡管這草擬預案是三年一任,可每三年就會推舉出新的總理來啊!如此皇帝豈不是從某種角度來說,被永久無限期的架空了?除卻養尊處優受人敬仰以外,不就成為一個象征的吉祥物了?
這種理念必定是離經叛道的,要是從黃巾軍的某位渠帥口中道出,賈詡都不會感到奇怪,可這話從尊貴無極的王耀嘴裏說出,就實在太震撼人心了。
見賈詡如此神情,王耀淡淡一笑,並未感到有多意外。
倘若是在秦末亂世,即將登基的漢王劉邦道出這樣一席話,張良蕭何大抵也便是這樣的神情。
“文和啊,你有所不知,隻有限大權於一身,方可保國祚永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