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夏雲最想打通的,還是從中土通往西方的道路。
之前雖有絲綢之路,但自從吐蕃發展壯大起來之後,曾經的敦煌等地都被納入到了吐蕃的版圖。
吐蕃帝國的天性便是擴張侵略,其中也少不了與中土之間的摩擦,當然,吐蕃沒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就是了。
但這也造成了雙方關係的惡化,吐蕃自然也不會允許大夏的出使隊伍進入吐蕃內部,至於絲綢之路,也算是就此斷了。
而在夏雲的計劃裏,絲綢之路是必須恢複的,與西方國家的往來也是必須要聯通的。
所以,吐蕃,他誌在必得。
就算不是現在,將來也一定要拿下。
隻不過,吐蕃的不安分,正好給了他一個出師的機會,他又怎麼能輕易放過呢?
更何況,現在噶舉派才剛剛收服了格魯派,夏雲就不信,他們內部這麼快就能成為鐵板一塊。
畢竟宗教這玩意兒,在吐蕃拔出了政治權利之後,內裏還有一層信仰在的,口口聲聲“上帝拯救世人”的人,不可能第二天就對著佛祖又跪又拜的。
夏雲是沒想到裴雲山的突然出現,原本他打算大不了自己再禦駕親征一次,但現在半路蹦出個裴山玉。
裴山玉的軍事能力,可是連原主那樣昏庸癡傻之徒都了解尊敬,秦政這樣的權臣也讚譽有加的。
有了他,夏雲自己便可以依舊穩坐釣魚台了。
夏雲正色道:“這次朕的計劃是,楊將軍先帶十萬人馬去河源附近駐紮,迷惑敵人;而裴將軍另帶四十萬大軍南下,借道雲南。”
楊長青剛才已經接受了夏雲的想法,可現在臉色卻有些難看的說道:“陛下,這件事……雲南王怕是不會輕易答應。”
夏雲笑道:“朕知道,朕就是故意的。”
雲南王這個爵位,其實在曆朝曆代皆有人受此封誥。
但直到三百年前,漢末皇子劉頊被封至雲南,做了雲南王。
而後便是長達幾十年的戰亂,之後建立政權的新皇為了彰顯其仁慈寬厚,不僅沒有迫害劉頊後人,反而加大了這塊封地,還再次封賞了當代的雲南王。
在之後便是大夏立朝,這個時候雲南王已經傳了近十代,此時的雲南已經是物阜民豐,疆土也大大擴充,連老撾和越南也被納入到了自己的勢力當中。
無論是剛剛立朝時,還是現在的大夏,實際上都是很難去實際掌控雲南王。
隻不過曆代雲南王倒是都會遵從祖訓,在即位之初來中土覲拜天子,每年也會按時交上貢品,兩者倒也算是相安無事。
但二十年前,新一代的雲南王劉軒繼位之時正好趕上了黃田之亂,中原各種亂七八糟的勢力縱橫,天家便免了那次的覲拜。
三年前,劉軒薨逝,其子劉懿繼位,卻也沒再來覲拜。
隻不過原主那個草包皇帝根本不在乎這些,所以也就沒當回事兒。
如今,雲南王手上的權力和兵力越發強大,已經開始有了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