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弘光為時間概念來選材,但弘光朝本身為時僅一年,沒有哪個人物活動範圍真正以此為限。故而它主要是一個曆史聚焦點,從明清易代的意義上,構成一種輻射和聯係。
因此說明一下,有些人和事,並不嚴格處在這時間概念下,例如龔鼎孳在北降清、未入弘光,夏完淳、徐枋以至於黃宗羲等人的故事情節,也多在弘光之後。不過,他們一來以不同方式與弘光曆史相關聯,二來時代透過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典型。假如我們於“弘光”,不止看作甲申年五月至乙酉年五月那十二個月份,而作為明清易代的曆史節點來看,那麼應該說他們之於本書主題,都還不失代表性。
另外,《辛巳、壬午開封之圍》一篇,寫的是事件而非人物,且時在崇禎間,但提供了很多來龍去脈,對了解後事是用得著的線索和背景,故亦以附文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