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廬山山腳下有一個村莊,叫郭家村,該村的人大部分都姓郭,因此才有此名,有一戶人家也姓郭,叫郭吉祥。其有一子叫郭念,今年才剛剛七歲,長得個頭比一般的小孩高,聰明伶俐。他和本村四個孩子相處的非常好,經常在一起學習玩耍。村中聘用了一個教書先生來教村中的孩子。郭念和其他四人在學習之餘,經常玩他們自己設計的棋和遊戲。
一天下午,陽光暖洋洋地照著大地,給人一種雍懶的感覺。他們五個人在先生處學完《三字經》後,邊走邊嘟囔著:“人之初,性本善……”在緊靠村莊的小路上有一棵大榕樹,那是孩子們的天堂,在這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一大片樹蔭下,幾塊石頭,那是多年就已經存在的,走路的人經常在樹陰下,坐在石頭上休息。但村中的孩子卻把這裏當成他們的領地,在閑暇時經常會看到或聽到孩子們在這裏歡騰的場麵。
這五個孩子走到大樹下,將書包扔到一旁,在樹陰下就開始下起棋來,他們自己定的規則,玩得很專注,時不時的爭吵幾句,就又安靜下來。倒也是一幅美麗的風景,與大自然是那麼的和諧。
這時從遠處來了一位道人。但見此道人身穿一件灰色的道袍,道袍後背處有一個八卦圖,手拿一柄拂塵,慈眉善目,麵帶笑容,頭發有些花白。看他走得並不快,但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這幾個孩子麵前。他找到一塊石頭坐下,兩眼仔細地看了看這五個孩子,眼中露出驚奇的神色。
這老道仔細地看著這幾個孩子,笑容滿麵得說:“小施主,你們好!”這五個孩子抬頭一齊說:“老爺爺好!”
“你們在幹什麼呢?”
“我們在下棋呢。”
“下棋呢?下得是什麼棋。”
孩子們高興地敘述著棋的下法,在言語中不禁露出了自豪感,而且特別強調是他們發明的棋,期待著老道士的誇獎。
“哈哈,不錯不錯,滿有創意的,你們可真聰明呀!我會下一種棋,不知道你們想不想學,這種可是很難學得呀。”
“我們當然願意學了,隻是不知道有沒有趣,沒有趣我們可不願意學。”被誇獎的孩子們高興地說。
“相當有趣,不過我要教你們,那我就成了你們的師傅了。不知道你們可願意拜我為師。”
“那你先教我們如何下,看我們能否下過你,如果下過你,那就不用拜你為師了。”表現出一種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和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於是老道士就開始給他們講解這種棋的規則下法,五個孩子津津有味的聽著,好奇和好強的表情都寫在了臉上。這種棋就是我們現代的中國象棋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