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風市不過是個住了幾百山民的小村莊而已,如今卻已是擁有近百萬人口的小型城市了。
這樣的發展速度著實令人震撼,但更令人咋舌不下的是,直至今日,風市的發展勢頭不僅不見絲毫的減緩,反而愈來愈快了。這樣下去,縱然說在不久的將來風市會變成一個大型城市,也絕不對有人懷疑的。
其實風市之所以能這麼快發展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它所處地理位置——武庫山中央平原,太過特殊了。
說起武庫山和武庫山中央平原,人們立即會想起三十多年前一個叫劉越三的人。
那劉越三其實隻是一個喜歡遊山玩水的普通小市民而已,但他有一天,也就是三十七年前的九月十八日,突然在一家報紙上發表的一則消息,卻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消息上說,劉越三發現了一個大山脈,那個山脈按地圖上的比例來算隻有幾百裏方圓,可實際麵積卻比那大了好幾倍。
他說的那個山脈正是武庫山山脈。
看到這個消息,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一些地理環境專家甚至認為劉越三是在有意炒作自己,不過他們還是派人趕往武庫山進行了實地考察了,然而得到的結果卻令所有人大吃一驚——劉越三所言非虛,武庫山的實際麵積確實比地圖上大得多,但不是好幾倍,而是十幾倍。
這一下,所有人全懵了,誰都想不明白,早先的地圖上幾百裏方圓的小山頭,為什麼突然變成了一個橫越幾千裏、山清水秀的群體峰林?難道以前的人全都瞎了眼,那麼大一塊地方竟然瞧不見?
為了探得其中蹊蹺,其後許多年裏專家們不斷去武庫山進行尋找原因。
令人驚喜的是,他們竟然在山裏找到一個住了幾百人的小山村,也就是風村,不過當他們向村裏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問出心中的疑惑時,那老人的回答卻讓所有人一頭霧水,茫然不知所以。
那老人說:“這裏本是個十分落後的地方,交通不便,村裏的人都是先從山裏走出去,然後再乘車去各自想去的地方。以前隻要花半天時間也就夠走出去了,對我們這些走慣山路的人來說,那路程並不算長。可有一天,我們村的夏老哥出門,竟然走了三天三夜愣是沒走出去,要不是山裏還能找些吃的,隻怕就活生生的餓死在裏麵了。”
那老人又說:“後來華家大仔也試著出去,因為夏老哥的事,他那次帶了不少幹糧食物,出門後一直往前走。出去之前他曾說過,這次不走出山是堅決不回頭,但過了一個多月他還是回來了,人已經餓得奄奄一息,隻剩下一口氣了。從那以後就再沒人敢出去了。好在我們自給自足不成問題,日子倒也能挨得過去。”
這些話那些專家們當然不會相信,於是他們繼續在山裏尋找答案。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專家們依然沒找到武庫山增大的原因。不過他們這些年的時間倒也沒白費,在武庫山裏長期活動,他們對武庫山作了細致的了解,發現武庫山一共有三千多座山峰,山中景觀奇特,有壯麗、參差的石峰,鬱鬱蔥蔥的蒼鬆翠竹,清澈的湖泊、溪流,還有無比美麗的溶洞和陰河;納南北風光,兼諸山之美,簡直就是大自然的迷宮,中國畫的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