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篇日誌記載的是“赤雲蟒道”剛剛被探索時發生的意外事件。當一部分玩家初來乍到時,並不了解這裏怪物的奇異特性,而采取了一般的戰鬥方式。於是,不少怪物剛被擊倒,便轉眼化為了雙倍的數量,更加糟糕的,當怪物被消滅時,無論是否切實被打敗,都會按照同樣的規則刷新出等量的新生怪物。所以實際情形便成為了這樣,一隻沒有被以相應打擊數消滅的“紅耳火兔”將會分裂成兩隻,而同時又會更新出另一隻怪物,由一增加為三,簡直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蟒道中怪物的數量原已不少,刷新出新怪物的時間間隔也不長,再加上不斷重現上述的情況,一場災難就此誕生。數十倍乃至數百倍於玩家數量的“紅耳火兔”,不但將蟒道兩端的出路封閉得嚴嚴實實,在中間廣闊的空間內也占據了大片的地盤。單個怪物的攻擊並不能威脅玩家的生存,數個聯合起來,也不過是平手的局麵,而麵對如此眾多的怪物,實力再強大的玩家也惟有哀歎自己命運的不幸。這個時候,即使臨陣退縮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周圍除了怪物即是溫度極高的岩石,生命值較少的玩家往往攀上岩石後沒走上幾步便被直接送回了城裏。
由於這些的關係,出現在“薔薇遊樂團”眾人麵前的戰鬥場麵就有些許古怪了。
獨自在這裏戰鬥的玩家幾乎沒有,而結伴成組的,又往往再從各自的隊伍中劃分為兩個分工截然不同的小隊。一隊主要負責將兩種“紅耳火兔”分隔開來,以免混戰之下,搞錯了不同的打擊數,同時還肩負著消滅雄性怪物的使命,實是不輕鬆的差事。另一隊則是攻擊雌性怪物的主力,通常以對於火屬性有攻擊加成,威力驚人的魔法師係職業為主,畢竟能夠一擊解決問題是最佳的策略。
在這兩隊中,負責隔離的玩家需要些忍辱負重的堅定毅力。“紅耳火兔”是主動攻擊的怪物,隻要出現在它們麵前的敵人,它們都會毫不留情地發動凶猛的攻擊。麵對雄性怪物的襲擊,玩家還可以耐著性子的一邊數著攻擊次數一邊狠狠給予回擊,而當遭受雌性怪物的不斷打擊時,則隻能默默忍受,或消極防禦,或積極閃躲,任何反擊都會使戰鬥形式變得更加複雜,對於玩家一方而言,也越發不利。
而擔任魔法重炮手的玩家,戰鬥的情形有時更是離奇。一旦魔法師沒能在一次施法中消滅雌性“紅耳火兔”,那他就需要持著法杖近身給予怪物第二次的打擊。這是由於魔法的威力通常十分強大,即使無法一擊殺敵,也能消耗怪物大量的生命值,令其陷入瀕危狀態。如果此時再給予傷害較大的打擊,極易令怪物丟掉性命而分裂為新的個體,所以輕輕地,溫柔地,最好是隻打出1HP傷害的攻擊變得相當必要。這般的兩次攻擊後,怪物的生命值也所剩無幾,再由其他人結束戰鬥,也算是較圓滿的結局。當然,能夠造成如此輕微傷害的,除了魔法師以外,也並非沒有其他人選,但或許是由於習慣的緣故,在場的魔法師們都是親自施行這一程序,沒有假手於別人。
就這樣,忍受怪物打擊,怒目而視卻無法還手,以及拿著細長法杖以別扭的姿勢棒擊怪物的玩家們成了“赤雲蟒道”兩道獨特的景色。
不過若再待得久些,還能發現更令人捧腹的事情。那些灼熱無比,能夠嚴重傷害玩家的岩石,對於“紅耳火兔”而言,卻是治愈傷痛的良藥。受到攻擊的怪物,往往在幾輪戰鬥後,本能地向蟒道的兩側跑去,隻要站在岩石上,它們即能持續回複自己的生命值,這一結論可以從它們身上不斷閃現的綠色數字上輕易地推斷出來。當遇到這一情況時,那些玩家的處境可真是十分尷尬,因為他們雖然已記住了攻擊的次數,但怪物究竟還剩下多少生命值卻極不容易被判斷。通常在戰鬥中,玩家並不計算每次攻擊怪物所損失的生命值,而是以經驗來決定如何發動攻擊的。例如,在上一次攻擊中,劍士的五次“二連刺”,騎士的兩次“貫通”,以及刺客的三次“背刺”才將怪物徹底消滅,那麼下一輪的攻擊仍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若前次的攻擊失敗,則試著變換一下戰鬥的方式,這樣數次交鋒之後,多數隊伍都能找到最合適自己的作戰策略。而當怪物自動回複生命值時,這番經驗則完全失去了效用。如何攻擊才能再消滅怪物?如何組合才能達到有效的打擊數?怪物先前已經損失了多少生命值,剛才又補回了多少,現在究竟還剩下多少?每當此時,一張張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苦瓜麵容赫然是這裏最絕妙的裝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