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趙子龍大器晚成 諸葛亮上表北伐(1 / 2)

且說趙雲殺了王連,賊軍慌亂。趙雲等殺出條血路,自下山去了。這日卻聽聞說丞相諸葛亮已班師。趙雲隻得和李嚴等交割了兵權,自和盧俊義等帶本部兵馬回成都。

且說皇帝劉禪聞知趙雲斬了王連大喜,乃降聖旨道:

自先皇兵敗,漢軍士氣不振。盜賊四起,社稷危在旦夕;卿能不懼生死,亂軍殺敵,斬將在先,重震漢威在後。今加卿為輔國大將軍,總理全軍,僅位列丞相之下。

趙雲聽罷,吃了一驚道:“趙雲何德何能,敢接此位。”盧俊義道:“將軍差矣,現今正是將軍為國立功殺敵之時。若將軍不接,何人能當此大任。”趙雲聽罷,半晌無語。

再說劉循等退入山穀,尋思無計,隻得叫古覺再去煽動。

再說諸葛亮班師,聞聽得後主加封趙雲,大喜道:“今子龍重震雄風,實乃大漢之幸事也。”

諸葛亮自引大軍回成都。後主排鑾駕出郭三十裏迎接,下輦立於道傍,以候諸葛亮。諸葛亮慌下車伏道而言曰:“臣不能速平南方,使主上懷憂,臣之罪也。”後主扶起諸葛亮,並車而回,設太平筵會,重賞三軍。自此遠邦進貢來朝者二百餘處。孔明奏準後主,將歿於王事者之家,一一優恤。人心歡悅,朝野清平。卻說魏主曹丕,在位七年,即蜀漢建興四年也。丕先納夫人甄氏,即袁紹次子袁熙之婦,前破鄴城時所得。後生一子,名睿,字元仲,自幼聰明,丕甚愛之。後丕又納安平廣宗人郭永之女為貴妃,甚有顏色;其父嚐曰:“吾女乃女中之王也。”故號為“女王”。自丕納為貴妃,因甄夫人失寵,郭貴妃欲謀為後,卻與幸臣張韜商議。時丕有疾,韜乃詐稱於甄夫人宮中掘得桐木偶人,上書天子年月日時,為魘鎮之事。丕大怒,遂將甄夫人賜死,立郭貴妃為後。因無出,養曹睿為己子。雖甚愛之,不立為嗣。

睿年至十五歲,弓馬熟嫻。當年春二月,丕帶睿出獵。行於山塢之間,趕出子母二鹿,丕一箭射倒母鹿,回觀小鹿馳於曹睿馬前。丕大呼曰:“吾兒何不射之?”睿在馬上泣告曰:“陛下已殺其母,臣安忍複殺其子也。”丕聞之,擲弓於地曰:“吾兒真仁德之主也!”於是遂封睿為平原王。

夏五月,丕感寒疾,醫治不痊,乃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三人入寢宮。丕喚曹睿至,指謂曹真等曰:“今朕病已沉重,不能複生。此子年幼,卿等三人可善輔之,勿負朕心。”三人皆告曰:“陛下何出此言?臣等願竭力以事陛下,至千秋萬歲。”丕曰:“今年許昌城門無故自崩,乃不祥之兆,朕故自知必死也。”正言間,內侍奏征東大將軍曹休入宮問安。丕召入謂曰:“卿等皆國家柱石之臣也,若能同心輔朕之子,朕死亦瞑目矣!”言訖,墮淚而薨。時年四十歲,在位七年。於是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等,一麵舉哀,一麵擁立曹睿為大魏皇帝。諡父丕為文皇帝,諡母甄氏為文昭皇後。封鍾繇為太傅,曹真為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其餘文武官僚,各各封贈。大赦天下。時荊、豫二州缺人守把,司馬懿上表乞守荊、豫二州等處。曹睿從之,遂封懿提督荊、豫二州等處兵馬。懿領詔去訖。

早有細作飛報入川。孔明大驚曰:“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餘皆不足慮:司馬懿深有謀略,今督雍、涼兵馬,倘訓練成時,必為蜀中之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

次日,後主早朝,大會官僚,諸葛亮出班,上《出師表》一道。表曰:“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