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係長江中遊瞿塘峽、巫峽與西陵峽的合稱,三峽風光之秀麗名聞天下。
三峽中以瞿塘峽最為險要,故古詩中有“瞿塘險過百牢關”之說;而最長者當推巫峽,酈道元《水經注》中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巫峽之長,可見一斑。
巫峽地處巫山,據說因巫山被長江從中斷開而成峽穀故得名。此處由於常年水汽較多,導致雲霧也多,長時間繚繞不絕,而且雲彩變化多端,美侖美奐,再加上宋玉在《高唐賦》中有楚王巫山雲雨之故事,因此,有無數人慕名前來觀賞,自古至今蔚為風氣。
巫山腳下的好客酒樓也因此日日客滿。
好客酒樓可以稱得上是巫山腳下最大最繁華的酒樓。
說它最大,是由於它占地麵積很廣,約有數畝,而附近其他的酒樓與之相比隻能稱之為酒鋪,有的甚至都隻有當街的小門戶店麵而已。
說它最繁華,那是由於它地理位置優越,欲遊勝景必須從它門前之路經過,客人來得多——人多自然熱鬧,生意就興隆。更重要的是,它的裝飾華麗大氣,外觀宏偉,內裏豪華,儼然有富貴氣象。而且坐在酒樓上就可觀賞到近處的風景、遠處的浮雲,可謂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以好客酒樓繁盛一時。
當然,酒樓的飯菜也自然是一流的:據說由曾在宮中給當今皇帝做過禦廚的廚師親自動手,自是色香味俱全,讓人留戀。再加上客人來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無所不包,越傳越廣,久之,好客酒樓的名聲也就不脛而走。凡是來遊巫山者,如果不能到好客酒樓用餐,心中未免總感到是一種遺憾。
時近中午,好客酒樓已然客滿。店裏的夥計如流星趕月般來來回回地上酒上菜,忙得不可開交。
一位背負長劍,風塵仆仆的青衫少年緩緩走進酒樓。他雖是五官端正,麵容俊朗,卻又略帶倦意,似乎是經曆了長途跋涉之苦。他從一樓走上二樓,依然沒有發現有空閑的席位,臉上不由流露出失望之色。
酒樓的夥計客氣的勸阻道:“客官,您來晚了,本店席位已滿,實在對不住您了,請您還是到別處去用餐吧。”
青衫少年無奈,隻好轉身就要下樓去。
“兄台且慢走,”靠南窗的一張桌子旁邊站起來一位白衣少年,他招呼道,“兄台如若不嫌棄的話,不如就和在下一席吧?”
青衫少年聞言看去,隻見白衣少年獨自占有一張桌子,桌上已擺有幾道本店的名菜。那白衣少年一襲長衫,纖塵不染,身量頎長,氣質高雅,麵含笑意,顯得既高貴脫俗,又溫文爾雅,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如果不是他的桌上放著一把長劍,那他給人的印象就絕對隻是一名文弱書生了。
青衫少年沒有拒絕,因為他感到自己沒有理由拒絕白衣少年誠摯的邀請。他非常感激地走上前來,拱手施禮道:“在下方珂。多謝兄台相邀。敢問兄台如何稱呼?”
“在下蘇旭。”白衣少年還禮道。
方珂真誠地道:“原來是蘇兄,多謝相助。”
蘇旭笑道:“方兄不需客氣。人在江湖行走,本該互相幫助。何況在下獨占一桌,正感孤單,有蘇兄作伴,才不負了美酒佳肴與巫山勝景啊。”
二人落座後,蘇旭殷勤的招呼方珂喝酒吃菜。江湖中人向來豪爽,方珂也就不客氣了。他們把酒而談,片刻之間二人已覺得意氣相投,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蘇旭笑問道:“恕在下魯莽,方兄來此好像不是為了觀賞巫山勝景的吧?”
“蘇兄如何得知?”方珂愕然道。
蘇旭笑道:“方兄是否感到有些不解,為何在下這麼說嗎?”
方珂點頭道:“還請蘇兄明示。”
“我觀方兄風塵仆仆,而且心中似有心事,便知方兄絕對不是來此遊玩的。不知所言可對?”蘇旭道。
方珂黯然道:“不瞞蘇兄,在下現在哪有觀賞風景的心情?而是為了尋找家父。”
蘇旭熱情地道:“方兄不妨詳細道來,在下來此地已有多日,對這兒比較熟悉,希望可以幫上方兄的忙。”
於是方珂就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訴說一番,最後向蘇旭問道:“蘇兄可否知道天狼門在何處?在下浪跡江湖多日,竟沒有能打聽到它的所在。”
蘇旭聽完他的講述,深表同情。但是他卻搖頭道:“實在抱歉,在下也不知天狼門的事。不瞞方兄,天狼門這個名字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呢。據方兄所言,令尊和天狼門之間本沒有仇怨,天狼門劫走令尊卻又為何呢?實在令人費解。”他又接著道:“不過方兄盡管放心就是,令尊絕對不會有事的。”
方珂隻道他是在安慰自己,道:“蘇兄為何會有此說?請明白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