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軍隊士氣、百姓生計都有利,三人都點頭同意,袁崇煥說道,“王爺,準備增加多少餉銀,過多恐怕不行”。袁崇煥是擔心我象以前一樣,給麾下的士兵每人二兩銀子,那樣耗費太大。
我熟知袁崇煥,如果指望從京師帶來的銀子,雖然數量巨大,也絕對難以長期維持,必須另外開辟財源。二兩不一定,“你們看每月每個士兵一兩半,總兵每年三千兩,士兵到總兵之間的餉銀再擬訂個詳細的章程出來,你們看如何?”
孫承宗大駭,“王爺,朝廷首輔每年不過二百多兩的銀子,再加若幹米糧,遼東的總兵就有三千兩,朝廷的言官諫書恐怕會淹沒司禮監,朝野上下也恐怕會群起而攻之,望王爺慎重思量。”
我微微一笑,“老大人,你也是在內閣呆過的,怎麼會不知道,朝廷大臣一頓飯恐也不止二百兩,那多掉價。”
孫承宗還想再勸,我阻止了他,“朝廷的流言蜚語,還有銀子的事情,我已經有了思量,這個你們都不用擔心,我這也是為皇上修聖德嘛。”
孫承宗、袁崇煥、傅宗龍三人啞然無語,我對朝廷的政令祖製,也不是一次兩次的違背了。
當下我們討論起來從把總、遊擊、參將、副將、副總兵之間有多少級別的軍官,每級軍官拿多少餉銀合適。商定有袁崇煥執筆,我們計議,直到第二天的太陽出來了,才基本商量妥當。
累,伸個懶腰,睡覺去。兩眼咪到孫承宗兩鬢花白,哎,六十多歲的人了,我還真是造孽。
我剛想叫丫鬟上點人參燉雞湯,猛然察覺這裏不是京師的王府,這裏是戰火紛飛的遼東,是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遼東,我抬起的手無力的垂下,張開的嘴寂靜無聲。
三人明白我的意思,在王府談論事情的時候,我總會弄點好東西,讓大家開開胃。他們都是清官,朝廷的月例太少了,每人都是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的,百把十兩銀子哪裏撐得住,我多次提出過要給他們些補貼,但都被嚴厲的拒絕了,多好的人、多好的官
。
數天後,《遼東軍餉章程》擬定出來,震驚朝野的遼東軍隊軍餉事件爆發了。
我召集了寧遠的所有士兵,寧遠駐兵馬步軍卒四萬人,還有我帶來的萬於士兵,共五萬士兵、將校齊聚校場。
我身穿蟒袍,腳登官鞋,腰懸寶劍,模仿的是漢唐文人打扮,學習他們儒雅中帶著雄武之氣。
穿上盔甲一是笨重,二是難看,嘿嘿。
看著肅立的將士,豪情萬丈,“兄弟將士們,我今天隻告訴你們一件事情,拖欠軍餉的事情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以後你們跟著我,我保證你們全家老小衣食無優,戰死著撫恤一百兩”。
遼東軍隊雖然軍紀比起關內軍隊來說嚴厲不少,但還是有人在起哄,“噓”聲一片。操,上萬人的“噓”“噓”,真不是蓋的。
我讓你們鬧,看樣子這些個士兵不大相信我的話。
好一會,各營士卒在軍官的訓斥下,逐漸安靜下來。
無須做什麼辯解,我命令中軍士兵把抬上十萬兩銀子,把箱子的蓋子打開,一時全軍寂靜,各級軍官和士兵瞪大了眼睛,我想這裏大部分人都沒有見過如此多白花花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