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刺殺董卓(上)(1 / 2)

我帶著張傑、關穀倆人進到屋裏,一起坐下烤火。我對他們說:“張傑、關穀你們在劉備那裏是什麼職務啊?”

張傑說:“我是一個近戰騎手。”

關穀說:“我是一個弓騎手。”

我說:“那你們豈不是和小卒一樣了嗎?”

張傑、關穀說:“沒辦法,我們的大哥隻是一個小小縣令罷了。”

我說:“哦,那就算了,不能給你們以前的官職,你們當個掌管千人的千夫長,怎樣。”

張傑、關穀感激的說:“謝謝主公。”

我趕忙道:“別忙著謝,你們先跟呂布學會我的必勝六式再說。我的並可是多少都會點的,一個人至少會倆到三式,鐵塊是必學的。其他自己選,不過要當千夫長就至少會四式以上,不包括四式,不然我也幫不了你們。”

張傑和關穀感謝的說:“沒問題的,我們會努力,謝謝主公。”

我就先讓他們回去了。我則繼續修煉。直到下午快到黃昏的時候,我就回去為夢馨準備晚飯去了。

現在把視線轉到董卓那。董卓成為相國後,將朝裏的大臣都得罪了個遍,但卻都是敢怒不敢言,沒人敢反駁他,隻有司徒王充想要除掉他。

王充(27—約97),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今屬浙江)。王充年少時就成了孤兒,鄉裏人都稱讚他孝順。後來到京城,到太學(中央最高學府)裏學習,拜扶風(地名)人班彪為師。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以“氣”為核心範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與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麵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王充思想雖屬於道家卻與先秦的老莊思想有嚴格的區別,雖是漢代道家思想的主張者但卻與漢初王朝所標榜的“黃老之學”以及西漢末葉民間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曆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一天,王充悄悄的對自己的幾個要好的大臣說:“今天是在下的生日,晚上請各位光臨寒舍,小飲幾杯!”這幾個大臣官員一聽,說道:“我們一定前來祝壽!”

當天晚上,王充在後堂設宴,跟他要好的公卿大臣都來了。喝了幾杯酒,王充忽然顏麵痛哭了起來,大家都感覺很奇怪,就問他:“今天是您的生日,您應該高興才對,怎麼反而大哭呢!”

王充擦幹眼淚說:“實不相瞞,今天並非是我的生日,隻是想跟大家說說我的心裏話,但又怕被董卓知道了,這才找了個借口。那個董卓為非作歹、強取豪奪、欺壓百姓、無法無天,我大漢四百年的基業,恐怕就要葬送在他的手裏了裏了。我是為了這才痛哭的啊!”眾官一聽,也都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