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春,林北率領鐵血三師於守鄭州市,和十萬倭國軍隊血戰一場,不敗,隨國軍轉長沙。
倭國緊隨其後,到達長沙,集結重兵,在一九三九年底由崗村寧次親自出任總指揮,對長沙的戰鬥進行指導。
一戰打退崗村寧次領導的倭國部隊,但在長沙戰場未能取得大勝,傷亡較大。
林北帶領部隊繼續鎮守長沙,一邊補充兵力擴大規模,一邊利用抽獎係統為自己補充武器和裝備。
在長沙發展的時間裏,林北也發現了幾位人才,在武器製造和研發方麵具有極高的天賦,係統抽出來不少的武器圖紙,林北都複印了出來。
其中複印的圖紙全部送往延安使用,而原本的圖紙則是留在林北自己的軍工廠之中準備用來為自己製造武器。
同時,在長沙,林北也抽出了自己的飛機場和不少的煙酒工廠,這讓林北的經濟狀況終於開始好轉。
香煙在整個國際上供不應求,源源不斷的白銀內流,讓林北拉起一支規模超過十萬人的隊伍,逐漸將整個長沙都包圍起來。
倭國進攻長沙的第二年,周衛國率領部下來到長沙,成為了林北麾下的一位師長,專職在外麵抗衡倭國軍隊。
林北則是一邊加固長沙城的防禦一邊為周衛國提供武器裝備等的援助。
一九四零年八月,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敵後的無數交通要道和交通基礎設施被破壞,整個地方大部分給養線呈現癱瘓狀態。
九月,盛怒中的倭國指揮官,包括崗村寧次在內的幾位指揮官,同時對長沙城發起進攻。
幾十萬倭國戰士向長沙城發起了衝擊,但是在林北先進的武器和牢固的防禦下,第二次長沙之戰被迫提前結束。
此戰之中,魏和尚,孫德勝重傷,周衛國斷一臂,無數戰士受傷,接近一半戰士戰死沙場。
一九四一年,針對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倭國開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掃蕩,對倭國的後方八路軍絞殺,對普通人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經過一年的時間,林北率領的鐵血軍恢複元氣,開始組織對長沙周圍及湖南境內的反掃蕩,迫使倭國部隊暫時放棄湖南。
年底,倭國再次集結幾十萬大軍,進攻了林北占據的長沙城,將整個長沙包圍,圍攻兩個月的時間,沒能打破林北在長沙城前麵構築的防禦。
至此,第三次長沙之戰結束,倭國人徹底放棄長沙,轉而進攻廣州,想要從下麵穿越,直取貴陽,包圍湖南,斷掉長沙的供給。
林北派出三個師總共五萬人支援廣州,自己帶著五萬人直接北上再打太原,長沙留下三萬守軍鎮守長沙。
一九四二年,林北攻下太原,倭國在廣州戰場被阻擊,全國戰爭形勢轉入僵持階段。
太原被閻將軍接手,林北在攻下太原的第二周撤離太原,回到長沙。
隨著戰鬥的進行,整個局勢開始出現變化,倭國在巨大的壓力下,國內形勢岌岌可危,士兵質量急速下降。
八路軍和國軍逐漸在戰爭中處於優勢地位,開始對倭國占領的區域進行反擊作戰。
一九四三年,林北組織一支多達二十萬的部隊對南昌市發起進攻,遭遇到以崗村寧次為首的倭國部隊的強力阻擊。
最終,南昌城告破,崗村寧次在南昌城被林北斬於刀下。
隨著林北的首先反攻,國軍和八路軍也開始大肆對倭國占領的區縣進行進攻,林北的聲望逐漸到達頂峰。
一九四三年末,魏大勇和王鈺結婚,林北撤回長沙,國軍占領南昌並進行布防。
在八路軍和國軍的壓力下,倭國在華國占領的土地逐漸被收回,但是越是接近東麵,越是難以將倭國部隊全部清理幹淨。
全國形勢再次開始陷入僵持狀態,與此同時,國共合作關係開始逐漸破裂。
年末,陳旅長接手了林北的鐵血軍和長沙大本營,魏和尚和王鈺被調入後方休養,林北於一九四四年末,消失不見。
沒有知道林北去了哪,也不知道林北為什麼要離開,唯一能確定的是,林北的的確確消失不見了。
一九四五年,倭國投降,抗倭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