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李俶一行在李晟護送下到達蘭州金城郡。王忠嗣率副將安重璋、王思禮出城迎接。李俶與王忠嗣互致問候。王忠嗣年紀四十出頭,身高六尺,體態魁梧,氣宇軒昂。安重璋是河西大族安興貴玄孫,麵如冠玉,須眉如戟。安祿山發動叛亂後,安重璋恥與其同姓,更名李抱玉。王思禮是高句麗人,身高六尺五,虎背熊腰,威風凜凜。王忠嗣得知李俶在途中遇襲,十分震驚,關切的詢問李俶有無受傷。李俶借機對李晟大加讚賞。
當晚,王忠嗣在金城府設宴為李俶壓驚。李俶是郡王,品級比王忠嗣高。李俶沒把自己看作皇親國戚,言語間對年長自己二十歲的王忠嗣十分尊敬。
宴會結束,王忠嗣對李俶說:“郡王一路辛勞,時候不早了,請前往隴右行營休息。”
李俶不顧劉德順和杜遠向自己遞眼色,爽快的回答:“恭敬不如從命,打擾王公了。”
去往行營的路上,李俶向王忠嗣提出想在其麾下要一個人,此人便是李晟。王忠嗣欣然答應,還把李晟所率兩百輕騎一並交給李俶。
隴右節度使金城行營,驚魂未定的杜遠看著矗立在帳外的兵士,滿臉愁容的對李俶說:“咱們才出狼穴,又入虎口,萬一那姓王的翻臉,隻怕要葬身於此!”
李俶笑道:“先生多慮了。先生昨日不是才講過‘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杜遠心急火燎的說:“現在都什麼時候了,您還拿老朽說笑。”
劉德順一臉嚴肅的對李俶說:“不知郡王注意沒有,席間有一偏將從外麵進來,走到姓王的身邊低聲說了幾句,姓王的臉色都變了。”
李俶笑著搖了搖頭,坐下來品了口茶,滿懷信心的說:“放心,王公絕不是你們說的那種人。”
夜深人靜,李俶想起白天的遭遇,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穿起衣服走出帳篷,見李晟身負烈風手執湛盧,正安排手下兵士巡夜。
李俶走上前問候道:“將軍辛苦了。”
李晟連忙行禮:“見過郡王。”
李俶:“俶沒有征求將軍的意見,冒昧向王公要來將軍,還請將軍見諒。”
李晟抱拳道:“晟願追隨郡王左右。”
李俶:“將軍不必多禮,不知將軍貴庚?”
李晟:“晟今年二十。”
李俶:“郭子儀將軍的次子旰、季子晞既是俶的部下,也是俶的兄長,將軍年紀最小,隻好委屈做四弟了。”
李晟低頭拜道:“卑職不敢!”
李俶笑著扶起李晟:“四弟這樣就見外了。”
次日一早,李俶辭別王忠嗣,率隊向武威進發。從金城到武威有東、西兩條路。東路沿烏逆水北上,翻越琵琶山(烏鞘嶺),過硤口,到達武威。西路沿湟水西行,經西平轉向北,渡過浩壹水,穿越大鬥拔穀,到達武威。李俶聽從李晟建議選擇較近的東路,在李晟和兩百輕騎護衛下,一路上平安無事。
隊伍經過烏城守捉,一座高聳如雲的雪山矗立在道路前方。
李晟對李俶說:“郡王,翻過前麵的琵琶山,便進入涼州地界。”
李俶看著前方白雪皚皚的群山,想起在康狼山的遭遇,心中感慨萬千。
隊伍翻越琵琶山,到達硤口和戎城。郭旰、郭晞早已在此迎候。李俶將李晟介紹給兩人認識,看著三人誌趣相投,很快成為朋友,李俶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從和戎城出發,一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平緩的山丘,綠色的草場。蔚藍的天空中點綴著幾片浮雲,陽光通過雲層投射到地麵,形成一片深色的陰影。草場上開滿了各色野花,黃色、紅色、紫色,一條條五彩斑斕的色帶自然天成,宛如仙女編織的地毯。李俶興奮不已,沒想到心目中荒蕪的西涼竟是這般生機盎然、美不勝收。
隊伍到達河西節度使治所涼州武威郡。河西兵馬使、赤水軍使郭子儀,節度判官裴遵慶,度支使劉晏,武威長史楊元壽、司馬韓無疾出城迎接。楊元壽年紀四十多歲,中等身材,相貌平和。韓無疾五十多歲,身材單薄,麵容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