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裏沒有宮中的諸多規矩約束,讓李邱民倍感輕鬆。李邱民對府內所有人都十分客氣,全然沒有郡王架子。身為李唐王朝的皇室貴胄,自然不必為生計操勞。閑暇時間,李邱民遍遊長安,對這座規模宏大的帝國都城有了深入了解。
長安城前直子午穀,後枕龍首山,左臨灞岸,右抵澧水,城牆東西長十九裏,南北寬十七裏,高一丈八尺。古代以北辰(北極星)代指皇帝,天子坐北朝南,皇帝居住的太極宮和大明宮位於城北,三十八條寬闊的大街將城市劃分為一百多個坊。以橫貫南北的朱雀大街為界,西麵屬長安縣,東麵屬萬年縣。唐代把縣分為京、畿、望、緊、上、中、下等多個等級,縣令並非都是七品。長安、萬年屬於京縣,縣令官居正五品。
天寶元年,長安、萬年兩縣登記在冊的百姓有一百多萬,加上官員、駐軍、各國使臣、留學生和商人,長安城的居民超過一百萬。一個城市擁有百萬人口,這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完全是個奇跡,同為當時全球三大帝都的巴格達人口大約為七十萬,君士坦丁堡人口大約為五十萬,即便到了二十世紀初,全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仍然隻有屈指可數的十多個。
此時正值大唐帝國的巔峰時期,長安作為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絲綢之路的起點,各國使臣、留學生、商人僑居於此,胡食、胡樂、胡舞、波斯馬球盛行。李隆基年輕時非常喜歡打馬球,城內建有不少馬球場。走在一百多米寬、綠樹成蔭的朱雀大街上,看著車水馬龍、人流如織的繁華景象,能夠感覺到盛唐時代的精神:海納百川、開闊豁達、豪情萬丈。
長安城中最莊嚴雄偉的莫過於大明宮,而最熱鬧繁華的當屬東市和西市。東西兩市是長安城的經濟中心,也是整個大唐帝國的工商業貿易中心,這裏商賈雲集,邸店林立,商品琳琅滿目,貿易極為繁榮。東市地處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宮之間,周圍坊裏住了不少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積集”。西市周圍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場經營的商品,多是衣、燭、餅、藥等日常生活品。西市較東市繁華,因此又被稱之為“金市”。因為距離絲綢之路起點開遠門較近,西市周圍坊裏居住有不少外商,包括來自中亞、南亞及新羅、日本等國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亞與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大婚的日子,李亨從東宮派來上百人幫忙布置王府,準備大婚慶典。看著眾人為自己忙碌的樣子,李邱民心中有種異樣的感覺。
大婚之日,郡王府內張燈結彩。眾多王公貴族、朝廷重臣前來祝賀。王府門外送禮的隊伍排起長龍,府內則是高朋滿座。
李邱民身穿大紅禮服站在李亨身後,迎接前來道賀的皇室宗親和達官顯貴。雖然李邱民是新郎官,但整個婚禮的主角卻是太子李亨。前來參加婚禮的貴族和官員紛紛向李亨道喜。直接給李邱民賀喜的隻有兩位。一位是太子李亨的死對頭,右相、中書令、揚州大都督李林甫。另一位李邱民認識,內侍監、左飛龍使、右監門衛將軍、冠軍大將軍、渤海郡公高力士。
李林甫麵帶微笑對李邱民說:“今日廣平王大喜,本相特來討杯喜酒,不知歡迎否?”
李邱民連忙回答:“李相說笑了,裏麵請。”
李林甫接著對李亨說:“哎喲,你看老夫,差點忘了給太子殿下道喜,罪過,罪過。”
李亨麵無表情的回答:“不敢當,相公裏麵請。”
早就聽聞便宜老爸和李林甫在朝堂上是一對宿敵,沒想到在今天這樣的場合兩人依然不忘較較勁。
高力士以皇帝特使身份前來,呈上一隻精致的錦盒:“老奴奉陛下之命,前來賀喜。此物是陛下所賜,郡王可要收好了。陛下有旨,進入洞房後方可打開。”
李邱民雙手接過錦盒,附耳問高力士:“盒內是何物?”
高力士故意賣關子:“這個嘛,等你入了洞房,看過便知。”
李亨和顏悅色的對高力士說:“高翁,這孩子平日嬌縱慣了,說話沒大沒小,您可千萬別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