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農曆甲申年,這一年,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赫然出現了四個年號:
大廈將傾的大明王朝稱這一年為崇禎十七年;雄踞遼東的滿清政權,稱這一年為順治元年;意氣風發、兵指京師的大順政權李自成稱這一年為永昌元年;在四川稱霸的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仿佛與李自成較勁似的,把這一年稱為大順元年。
這一年的中國曆史注定風雲際會、天崩地裂。
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然而在這一年初春的某一個清晨,亂世中艱難謀生的人們驚奇地發現,東方的雲端先後躍出了兩個太陽。這讓處於小冰河氣候的萬物突然之間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天地間的肅殺之氣刹那間蕩然無存。凜冽的冬日,人們感受著如初夏般暖暖的陽光,似是上天灑落人間的幸福,帶著一種微醉的感覺。
在山西省連綿雄壯的太行山區,放眼望去,天地間蒼茫茫盡是灰色,上天肆意揮灑著冬日的肅穆情懷。然而,在這蒼茫的大山群之中,有一片並不險峻的山脈,山上長滿了挺拔的綠色鬆柏,成為北方冬天中一抹獨特的綠色。
關於這片終年綠色的大山,在附近的山民中流傳著久遠的傳說:上古時候,天上有九個太陽,後來後羿射落了八個太陽,其中有一個太陽就落在這座山上,這座山是太陽的墳墓。所以,這座山上才會長滿挺拔的綠色鬆柏,而這座大山的名字就叫做落霞山。
在落霞山附近蜿蜒的小路上,有三人騎著駿馬怔怔地站在原地,驚異地打量著眼前綠色的落霞山和從東方緩緩升起的兩個太陽。
這三人各自背著一把長劍,卻是衣衫破爛、麵容精瘦,一副風塵仆仆、久經風霜的模樣。前後兩人均是約莫三四十歲的中年騎士,當中一人卻隻是一名十五歲的少年,臉龐英俊精瘦,卻仍然還帶著些許稚嫩。
這名少年一襲純白長衫,肩披純黑披風,披風已有多處破裂,白色的衣衫也染上了許多塵埃,一副落魄少年的模樣。不過從少年衣物的質地看,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少年曾經的華貴;從少年筆直的身影和銳利的目光中,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少年一直都不曾失去的驕傲。
人有傲骨,氣宇軒昂。
三人打量了一會兒東方升起的雙日和眼前奇特的落霞山,少年歎息一聲,悠悠說道:
“自古以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而今雙日當空,不知這大明天下又會出現怎樣的浩劫?”
一名中年騎士肅然回道:
“公子在此危難時刻,仍然時刻掛念天下大勢,不愧是韓大人寄予厚望的少年英才!”
少年卻回過神來,淡淡一笑,說道:
“念叨天下大勢算得了什麼。當下我們麵臨生死絕境,後有追兵且沒有食物,還是早點想想辦法怎麼辦吧!”
這名瘦弱少年正是已經被滿清八旗騎兵追殺了足足十餘日之久的韓羽,前後兩名中年騎士是最後護送韓羽的兩名韓府家丁。
韓羽本是遼東人氏,十多天前韓府突然遭遇滅門慘案。韓羽在十餘名家丁的護衛下順利逃得性命,卻遭到一隊滿清八旗騎兵的追殺。這隊八旗騎兵共計兩百人,從遼東到山西一路追殺韓羽,如跗骨之蛆般緊追不舍。
進入山區之後,為使韓羽有更大的逃命機會,韓羽十餘騎每三人一隊分做五個小隊,從不同方向各自逃命,並各自真真假假的製造了多條逃跑痕跡以混淆敵人。最終韓羽等十餘人約定在目的地落霞山彙合。
就這樣又逃跑了三日之後,韓羽三人終於見到這座北方冬日常綠的奇特大山。最前一名中年騎士在觀察了片刻之後,終於興奮地低呼道:
“公子!前麵這座山就是落霞山!”
韓羽聞言也很是興奮:“終於到達落霞山了!”
要知道,這落霞山不單單是護送韓羽的家丁分散逃命的集合點,更是韓羽等人千辛萬苦尋覓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