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前策劃(1 / 3)

PS:看《軍都陘遊記》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3.行前策劃

兼職年薪35萬,至少可以拿兩年,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然而要想對得起這份兼職年薪,既使有著深厚的知識儲備,耐言也不敢過份地托大。返家後,耐言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資料的收集工作中。

太行八陘位於太行深山之中,將是今後兩年實地勘察的主要對象,首先應當讓所有參與考察的人對它有個基本的認識。耐言決定先由此入手。

太行山呈東北—西南走向,西南降起於黃河岸邊,東北以關溝為界,東西綿延800餘公裏。因其聳立於晉豫冀京遼蒙六省市之間,故而嚴重地阻礙了大山兩側居民的交通。約從原始社會末期起,利用深山中各種水流衝刷出的河床,古代居民漸漸修成了八條可以車行的通道,是謂太行八陘。它們由北向南依次是軍都陘(北京-軍都關-屠申澤)、蒲陰陘(易縣-蒲陰關-烏海)、龍泉陘(保定-龍泉關-忻州)、井陘(石家莊-井陘關-太原)、壺關陘(安陽-壺關-長治)、滏口陘(邯鄲-滏口關-長治)、白陘(輝縣-白陘關-高平)和軹關陘(濟源-軹關-曲沃)。

太行八陘既是太行山東西兩側古代居民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還是中國古代東部地區與河西走廊和西域居民政治經濟文化交往通的重要通道,更是中國北方遊牧部族與南方農業部族互為攻防的平台。因此,在其沿線保留有大量與中國古代文明與中西文化交流密切相關的人文景觀。比如黃帝與炎帝之間的阪泉之役、黃帝與蚩尤之間的涿鹿之役、衛青北伐的河套之役、霍去病北征的燕然山之役、唐太宗北禦突厥之役等,都是在太行八陘沿線展開的。由此,太行八陘自然而然也就成為當下居民遊覽和體驗中國古代文明、中國中原地區與草原地區結合地帶文明和曆史的重要平台了。這是開發太行八陘旅遊產品的直接緣由。

此外,由於交通不暢、政治割據、南北政權對壘的緣故,長久以來,太行八陘沿線,特別是偏北幾條通道的沿線,現代開發進程緩慢,許多地區仍處在原生態或欠開發狀態。對於當地居民來說,這或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兒;然而對於那些早已步入現代文明的、渴望追求原生態環境的旅行者來說,這裏社會風尚淳樸、生活節奏緩慢、風景旖旎、空氣清新,原是回歸大自然的最佳場所。

更重要的是,由於在曆史上,太行八陘沿線曾經居住過許多曆史悠久的古代部族,他們多數為當地的土著,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然而也有大量移民,或者來自於遙遠的西域,或者來自於漠南,或者來自於漠北,叵者來自於大興安嶺。他們不但帶來了原居地文明,而且吸納了當地文明,並結合本部族的生活經驗,吸納了當地土著居民的飲食文化,創造和發明了許多頗具特色的風味美食。比如昌平的柴鍋燉魚、延慶的豆腐宴、涿鹿的醃菜、宣化的圪渣餅、集寧的蕎麵魚魚、包頭的稍美、哈素海的鍋燉黃河鯉魚等。有些我們吃過,有些我們見過,有些我們隻是聽說過,而有些我們聞所未聞。對於那些喜歡美食的吃貨們來說,那將是最為神往的去處。

距離出發,還有整整兩個月時間。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裏整理出一套有益於整個考察計劃的行前資料,必須要有所設計。因為此次參與考察的人,除了耐言之外,其他人都對當地的政治沿革、曆史沿革、民族沿革,以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分布,都不是特別地了解。

耐言的家位於北京市東四環外、東五環之間。住宅小區內,大約有將近50幢大樓,而他家的樓號為32幢,此樓高22層,耐言住在第15層。耐言家的麵積不算太大,三室兩廳二衛,建築麵積約180平米。安排房間時,妻子堅持要將家裏兩間臥室都安排在北麵,而將唯一南向的屋子裝修成書房。因為那裏的采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