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要主動祛除自己精神緊張的壞毛病(1 / 3)

想要治愈精神緊張,特別是希望真正地治愈精神緊張,一定要認清自己。精神緊張的根源是性格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因此在此方麵了解自己的錯誤是極其必要的。務必要勇敢地正視此類錯誤,盡己所能,徹底將神經緊張的病根祛除。

由過度勞累導致的神經緊張

現實生活中,有大量的人之所以遭受著不必要的精神緊張的痛苦,僅僅因為缺乏對精神緊張的了解,無法自我調節,保持身體健康。譬如說,一位女人,在人生風華正茂之際生病8年,而這正是由於她本人與其家庭均不了解病愈的正確方法。如今,她已經發現了這條道路,因此在短暫的6個月之內則恢複了健康,前景也因此一片光明。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我現在為你講述她生病以及痊愈的整個過程。某天夜裏,她十分疲憊,無法入睡,屋內各種各樣的噪音令她感覺煩躁不安。她消滅了這一種噪音,另外一種噪音又立刻響了起來。到了最後,她情緒激動,對噪音開始變得異常敏感,以致她覺得聽到的所有聲響均變得非常大,甚至其他人完全無法聽到的聲音也變成了令她痛苦的噪音。因此,她整夜難以入睡。

次日,由於過度勞累而導致的神經緊張更加嚴重,不隻是由於整夜難眠,還有讓她無法安然入睡的內心的煩躁情緒。家人因為她失眠而憂心忡忡,對大量此方麵的事情進行探討研究,甚至連醫生也請來了。

這位女人整天神經極其緊張,她的情感因此變得非常脆弱。她的兄弟姐妹們都覺得,她就如同孩子一樣精神敏感,對她也日漸厭煩。這令她感到更加緊張不安。家人對她的過度關心以及無助而又缺乏明智的憐憫,令她變得性情更加軟弱自私;家人對她無知、自私也開始缺乏耐心,更加令她感覺精神緊張。繼而,又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憂慮,甚至連她自己也覺得十分煩惱——這一切令她患上了神經衰弱。

由於胃部同大腦緊密相連,所以她後來逐漸感覺到消化不暢,胃部也經常覺得堵悶,食物難以消化,各種神經緊張以及過度勞累的症狀逐漸顯現。胃部消化功能因此逐漸失常。她開始憂慮應當吃什麼,不應當吃什麼。由於胃部過度勞累,某些簡單的食物也可以令她感到不適。

她將一切的不適均歸咎於食物,但是從不思考它真正的原因,那就是存在於不堪重負的胃部背後的原因——精神緊張。這就導致各種各樣的食物由於不能下咽所以不得不中斷食用。她逐漸對附近所有討厭的事物、討厭的人感到厭倦,情緒因此變得喜怒無常。她的病逐漸變為了整個家庭的中心,家人表現得不是過度地關心,就是為此感到沮喪。

不難發現,她一直加深自己的大腦對過度勞累的印象:第一步,由於失眠而感覺焦慮;接著,因為噪音而覺得煩躁;然後,精神激動令她整夜難以入睡,因此感覺十分煩躁;最後,她對自己以及附近的人都產生了深深的抵觸情緒。

這位女人本人與其附近的人不斷地重複著精神疾病的事情,令她刻骨銘心,這使她剩下的時光均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就好像創傷一般,若是既想要它痊愈,又時常撓它,那麼所得的結果正好相反。這個女人可能擁有世界上最為健康的血液,不過倘若她自己將皮膚弄破了之後,又不斷地抓撓傷口,或是在傷口上撒鹽,如此一來,傷口始終無法愈合。

如今,我們談論一下這個女人是怎樣痊愈的。她所進行的第一件事即為在床上進行某些十分簡單的放鬆鍛煉,最大程度的放鬆,緩緩地將胳膊抬起,接著將雙手舉起,伸展開來,放鬆各個手指,而後用力地將雙手以及前臂放下,令它們先是慢慢下垂,繼而全力加快速度。她嚐試著如同嬰兒睡覺一般將眼睛閉上,舒緩地、慢慢地、平靜地呼吸。通過類似的鍛煉,她的大腦加強了對靜心放鬆的印象。如此一來,她就能夠非常敏銳地了解不必要的精神緊張。

當她對噪音感覺煩躁的時候,可以非常容易地察覺出自己的身體變得僵硬而緊張;但是當進行完放鬆鍛煉之後,她就會感覺到平心靜氣。不過倘若有不順心的事情發生,或是有人說了違背她心願的話,瞬間,一切鍛煉的成果就會立刻煙消雲散,她又會變得非常不安,暴躁易怒。

不久之後她認識到,倘若想要痊愈,一定要克服緊張的壞習慣。她還明白了遠比第一點更為重要的一點——她務必要明白身體緊張的原因,不然的話始終無法痊愈。她了解到,罪魁禍首即為她對噪音的怨恨心理以及抵觸情緒,此外,還包括周圍的環境、人以及一切令她“精神緊張”的事物。接著,她決定塑造堅強的性格,踏上健康而幸福的生活之路。她開始努力改變過去固有的印象。如果再聽到噪音,那麼她就憑借自身堅強的毅力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從而克服對噪音的排斥心理。

為了克服對噪音的排斥心理,她全神貫注地進行身體放鬆訓練。直至自己逐漸喜歡上了此類鍛煉,也逐漸喜歡上了一係列更加高級的身體恢複類訓練。自然地,她開始了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培養了明智的愛好,因此她的身體恢複得非常快。她非但享受到了更多輕鬆自如的感受,而且也享受到了親身體驗訓練成果的快感與喜悅。大自然對身體健康常常是有利的,但凡我們不違背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則可以令我們身心健康。

怎樣遠離精神緊張

傷口的痊愈以及精神的痊愈僅有一個差異,那就是在身體複原之後,身體可以恢複如初。但是精神緊張痊愈之後,每一次運用堅強的意誌力將自己從煩惱裏解脫出來,那麼我們所收獲的不隻是精神的自由,還包括新的精神動力。

倘若可以懷著正常的心態,深刻地了解精神疾病,那麼人可以變得比過去更加堅強。

在女人身上,精神緊張的表現一般為持續地說話。她們一直說啊,說啊,所說的問題大多是與自己相關的瑣事,比如說:身體的疾病、內心的憂慮以及那些妨礙自身痊愈的障礙。此類嘮叨並非如部分人所想的那般是一種解脫,反而純粹是浪費精力。不過倘若嘮叨被強行製止,那麼會造成更大的浪費。而唯一真正有幫助的是,她自己察覺到了嘮叨裏的緊張因而去“放鬆”,最後保持沉默。

想要治愈精神緊張,特別是希望真正地治愈精神緊張,一定要認清自己。精神緊張的根源是性格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因此在此方麵了解自己的錯誤是極其必要的。務必要勇敢地正視此類錯誤,盡己所能,徹底將神經緊張的病根祛除。

如今我們繼續講述兩個男人的故事。他們均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以至於生活難以為繼。其中的一個人一直對附近的環境、自身的狀況、身邊的人心存抱怨。任何一件事、任何一個人,除了他本人之外,均為其痛苦的來源。他正是如此一直在沒事找事,為自己施加精神壓力,直至精神崩潰。就算是偶爾病情好轉,那麼也是自然規律眷顧於他的結果,而非他自己的努力。

而第二個男人的故事也是一個真實案例,他由於不清楚怎樣開展工作,總是感覺精疲力竭,因此外出度假。回來之時,他的代理商去車站接他。代理商將一個壞消息告訴他。聽到這個壞消息之後,他並未感覺到害怕,也沒有產生排斥心理,身體並未因為緊張而變得僵硬。相反地,他將這當成了一次克服排斥情緒的絕佳機會。他在之前已經學會了放鬆訓練,於是他就盡力提醒自己,讓自己變得安靜,“聽之任之”。他憑借自己的意誌力,使精神放鬆下來,克服了排斥情緒,因此並未表現得十分難過。

代理人十分吃驚,本認為他肯定會精神崩潰的。他詢問代理商:“還有別的事情嗎?”的確,代理人仍有另外一件與第一件事情同樣糟糕的消息。“繼續說吧,”這個曾經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說,“將其他的事情一起告訴我吧。”

代理人按照實情告訴了他五件事情,每一件的情況均十分糟糕,令人無比揪心。在傾聽每件事情的時候,此人都盡可能地強迫自己克服排斥心理。因此,此種努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讓他非常恰當地處理了這些不順心的事情。

當然,在這之後他花費了非常長的時間盡可能去克服排斥的心理,並慢慢養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他的頭腦因此變得比過去清醒,意誌力也出奇的堅強,工作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工作上的成功僅僅為小事一樁。神誌清醒、意誌堅強也均為小事。最為重要的是要感激幸運女神的垂青。在他剛剛度假療養回來的幾個月的時間裏,幸運女神好像始終在和他作對,如今已經開始青睞於他了。幸運女神同他作對的那段時間是他所獲得的最為寶貴的財富,由於他遭遇到了幾乎一切的不幸,此類不幸對於培養他的意誌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令他變得更加堅強而有毅力。

這兩個男人即為兩個反麵例子。第一個人不了解怎樣對待生活,他本來有機會能夠像第二個人做得同樣好。第二個男人在努力之下幫助自己走出了精神的囚牢,並且尋找到維護精神健康的真諦。

隻不過非常遺憾的是,部分人十分脆弱,無法堅持下去,雖然有機會,也不想學習;發現人們罹患痛苦時不想勇敢地麵對,尋求能夠幫助他們擺脫精神折磨的道路,無法真正了解這是怎樣的滋味。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願意走自己的道路,而不希望將不良的習慣丟棄。對於那些過去曾精神崩潰的人而言,想要獲得永久健康的唯一機會即為,當事情出乎意料之時,則要學會克服排斥情緒所引發的壓力。很多輕易痊愈,但是很快又掉入“精神衰弱陷阱”的例子持續上演,均證實了這一點。就是那些痊愈之後一段時間之內均不再複發的人,倘若他們並未養成非常良好的習慣,無法克服身心的壓力,則可以發現,他們對自身過度地關照,恐懼隻是被暫時地隱藏了起來,背後很可能醞釀著巨大的恐懼風暴。對於某些創傷,倘若醫生認為一定要切開的話,那麼不管過程如何痛苦,醫生一定要自傷口內部開始治愈創傷。僅僅讓創傷的表麵愈合僅意味著其內部仍舊在腐爛,甚至可能是死亡。在大部分情況之下,精神疾病的治療也是這樣。僅有從內部根治,才可以完全地治愈。有的時候在治愈的過程裏要經曆巨大的變化,就如同讓機器倒轉一般。

我最開始提及的那位女人進行了幾年時間的放鬆鍛煉,在鍛煉的幫助之下,她的頭腦獲得了平靜,克服了排斥心理,徹底恢複了健康。不然的話,她永遠也無法辦到。

忙碌僅僅是一種感覺而已

一位女人總是無所事事,常常一動不動地坐著,但是始終覺得十分忙碌;而另外一位女人不僅在辛勤地開展工作,她的手頭上仍舊有大量的工作等待著她去做,不過她卻感覺十分輕鬆。並非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情讓我們感覺忙碌,而是我們做事的方式,我們對待工作的真正態度讓我們感到忙碌。

如今,此類忙碌的感覺給人的大腦以及精神所造成的壓力日益強烈。不僅女人,男人也是同樣,敏銳地察覺到了它所造成的痛苦。女人所罹患的痛苦相對而言更為嚴重,這是由於她們並未意識到忙碌感的的確確同她們所進行的事情毫無聯係;事實上,完全沒有半點聯係。

我認識一位女人,她在過去的某段時間裏感覺十分苦惱,雖然一整天僅有兩件事情要忙,加起來至多隻需要半個多小時就能夠完成,但她自己卻仍感覺十分忙碌。她一直非常渴望休息。在我遇到她之前,隻知道堅持工作直至疲勞過度能夠令人異常,從未知道絞盡腦汁希望休息也能夠令人異常。雖然這位女人看起來像是在休息,但是卻從來沒有真正地休息過;她可能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在床上躺著“休息”,但是她的思想卻始終處於一種能夠令所有的正常人都感覺筋疲力盡的緊張狀態。

過去,一位朋友告訴她,她對休息的嗜好過度了。她絕對正在遭受著精神緊張的折磨,在恢複健康的過程裏,她一定要強迫自己工作,並且讓自己一直處於工作狀態。她很多次哭喊著,要求休息,但是事實上,她所需要的並非是休息,而是工作。

她逐漸開展了某些對健康有益的工作。在工作的時候,總是因為工作異常殘酷所以哭泣。但是一回到家中,卻如同孩子一般開心快樂,而且能夠正常地休息,休息得也非常有質量。由於她所忙碌的是一些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的事情,所以她的休息也就變得健康而正常了。她對工作越來越感興趣,而休息的時間卻日益減少,不過休息的質量卻越來越好,這是由於休息的目的以及理由十分充實。

如今,她的休息時間與正常人相同,不過她卻可以從短時間的休息裏獲得新的活力。過去,一切的休息僅僅會令她更加渴望休息,會令她陷入過度疲勞的緊張裏。不過,令人驚異的是,隨著對休息的過度需求的消失,忙碌的感覺也逐漸不見了。

一個女人最需要的是健康合理的休息習慣,需要的是真正的休息,而非緊張的休息或是自我放縱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