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首謀人(1 / 2)

南宋開禧三年,由寧宗朝中第一權臣韓侂胄主持的對金北伐敗局已定,宋開始向金請求媾和。

三月,擔任通謝使臣的方信孺使金返國。早朝之上,寧宗皇帝聽著方信孺的奏報,顯得心神不定。金人挾勝兵之威,漫天要價,除割地,稱臣,歲幣,歸還北人等條件外,還要求懲辦首謀人。南渡以來,宋孱弱不振,向金稱臣,割地,早有先例。此次媾和,皇帝早已料到了這些要求,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懲辦首謀人這事,直指韓侂胄,卻讓皇帝又傷心又為難。

寧宗傷心的是,在自己當太子時,就對韓侂胄一直很欣賞,及後在逼迫父親光宗禪位於自己時,又立有擁戴之功。十多年來,寧宗一直視韓侂胄為柱梁之臣,登基之始,就密詔韓侂胄商談收回失地,洗刷國恥之事。為此,韓侂胄苦心經營十年,朝中壓製主和派,邊境厲兵秣馬。更是為嶽飛翻案,諡號武穆,貶謫秦檜,諡號謬醜。勸告寧宗改年號為開禧,向世人昭告了主戰的決心。

但北伐僅進行了一年,便由進攻變為了防守。此時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叛變,更使戰局急轉直下。這時寧宗才發現韓侂胄的戰爭準備相當不充分,也缺乏知人之明。朝中大臣們紛紛倒戈附隨求和派,致使韓侂胄大勢已去,不得已上奏和議。寧宗一腔熱望全部落空,想起十數年的努力一旦間化為烏有,不由地黯然神傷。

讓寧宗為難的是,雖然是韓侂胄力主北伐,但自己也是點頭同意的,交出韓侂胄,真是徹徹底底的打臉。此時朝議中,大臣們雖然沒人明言首謀人問題,但在方信孺奏折上清楚明白的寫著,寧宗也不能就這樣裝聾作啞。

寧宗強打精神,向殿下站立的方信孺問道:“金人說的這第五條是什麼意思。”

方信孺早前乃是一名小小的縣丞,此次敢於臨危受命,自然膽識過人。隻見他不疾不徐的答道:“金人第五條乃是縛首謀人謝罪。”

此言一出,朝中嘩然,有幾位大臣偷偷看了看韓侂胄,但韓侂胄仍挺胸抬頭的站著,麵無表情。原來方信孺回京當天,就已晉見過韓侂胄,把使金的過程提前稟報了一番,所以韓侂胄早已了然如胸,並不驚訝。

方信孺接著說道:“陛下也不用太考慮這一條,臣當時就對金人說了,兩國和議沒有這樣的先例,人各為其主,當傾盡其力,何來首謀一說。”

寧宗對方信孺點點頭,如釋重懷的說道:“你此次辛苦勞頓,不辱使命,朕會大大獎賞你的。”

寧宗話音剛落,就見禮部侍郎史彌遠出列稟道:“啟稟陛下,雖然方信孺巧計周旋,但金人近勝,必不肯讓步,還是早早打算此事為好,以免措手不及”

史彌遠乃朝中主和派領袖,背後有後宮太子,楊皇後同聲共氣,一心想扳倒韓侂胄。這段時間宋金和議,史彌遠大肆活動,暗中拉攏各位大臣倒韓。奈何寧宗對韓侂胄的寵信不減,韓侂胄的兵權在握,史彌遠也不敢輕取妄動。此時,聞見金人要縛首謀人謝罪,登時明白韓侂胄的處境岌岌可危,正是插刀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