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隻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他未曾料到,由他創建的籃球項目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麵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籃球的功績,在春田學院校園內修建了美國籃球名人館—詹姆斯·奈史密斯紀念館。
學校球場周圍的人很多,估計基本上都是來看張烈來打球的。
當然女生自然比男生要多上不少,畢竟張烈不僅僅是長的高大陽剛。國家籃球隊主力中鋒的這個身份,相信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
球場上比賽相當激烈,張烈的實力不是一般的大學生可以匹敵的,即算是場上是一挑五也絲毫不落下風。
上場打球的幾個學生除去張烈以外,個子都不算太高當然也不會矮,說實在話打籃球個子太矮還是很吃虧的,現在的籃球比賽都成了“長人”門的天下了。
個子矮小的籃球運動員隻有擁有超級良好的籃球意識,紮實的讓人無可挑剔的基本功才有可能在當今的籃球運動比賽中占一席之地。靠身體吃飯永遠論不上他們,更加別說上演籃球運動最讓人激動不以的空中大灌籃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那樣不可捉摸,明明是人們眼中在平常不過的常規,當被打破時自然會讓人感覺到不可思異,而打破這些所謂常規的人們往往被地球上的人類如傳說般的廣為流傳。這些人通常被普通人群稱之為天才又或者是怪物甚至是惡魔。。。。
張烈即使是擁有國家隊主力中鋒的實力,麵對著前麵的群狼也不是那麼容易能輕鬆勝出這場比賽。
這場球賽的場地隻是半場,一對五全場比賽的話估計張烈在厲害也不是對手。全世界也不可能找到這樣的人,就算是本人我除非使用非一般的能力,也不可能勝出!
現在場上剛好輪到張烈發動進攻,張烈的表情顯得異常的認真,眼中透露出一種強列的戰意。手中的籃球“咚咚”的敲打在籃球場的地麵上,在張烈熟練的動作下,隨著其陽剛魁梧的身體如飛般的向前運動著。
張烈的速度並沒有因為其身軀的龐大而失去其靈活,反而如同矮個隊員運球一般快速敏捷,這顯得有些細膩的動作實在不應該出現在這種高度的籃球運動員身上。
帶球飛奔著靠近籃下,張烈毫不猶豫的殺向罰球線附近。
場上五名負責防守的大學隊員,有三人擠到了籃球內線之中。另外兩人已經飛快的從左右兩側氣勢洶洶的殺向靠近內線的張烈。
向張烈左右包夾過來的兩男生個子都不高,大概一米七五左右,動作靈活,看身手應該是從小就喜愛這項運動的家夥。
左邊防守張烈的運動男生,身材不胖不瘦,大約十八九歲左右。麵對著張烈高大有力的身軀,滿布汗水的臉膛看不到有任何緊張的神情。相反右邊那位身材結實皮膚黑黑,有點象練過武術的家夥,神情緊張西西的,連汗水流到了眼中也感覺不到疼痛。防守的動作也顯得有些生疏,腳步的移動到是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