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身是一種華麗的緣分,我們有幸迎來了一位才子的降臨。

初落塵世,他就開始了一生的詩與夢的追尋。一生愛恨情仇,一生書香墨雨,彙成一片片如畫詩情,濃得化成憂,淡得惹出愁。

我們追不回逝去的流芳華年,隻能在一段段詩句裏、一遭遭往事裏循著他平生蹤影,一點一滴地牽扯起那些生命裏不曾出現且時代遙遠的記憶。

故事緣起於正德年間的浙江海寧,徐鬆亭在硤石經商,為硤石徐氏分支之始祖。

硤石小鎮,富裕的徐家門庭,這便是徐誌摩生命初始的地方。硤河從山中流淌而過,山上有寶塔、亭榭、樓閣,雲樹環合。山下有農家,還有溪水環繞。青山如黛,綠水長流,風景秀美,好一片隔世美景。

相傳,當年乾隆皇帝六次巡視江南就有四次駐蹕硤石,忘情於硤石的山山水水。甚得天子青睞,其風光之秀美自然可想而知。

當時,隨著家業不斷興旺、發達,徐家已成了硤石一帶的首富。徐申如先生曾任硤石商會會長,在滬杭兩地有相當大的名氣。

時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新年將至,瑞雪紛飛。就在公曆1月15日這一天,徐申如先生喜得一子。喜上加喜,父親為兒子取名章垿,初字槱森,小名又申。又申自出生之日起,就在父母祖輩仆人的包圍中過著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的日子。

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一段傳奇開啟,所有繁華都成為他生命的底影,為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拉開序幕。

恰如南方繁華喧鬧的古舊城牆,忽聽春山冬水之中倏忽而來的驚雷一聲,徐誌摩的出現不得不讓人刮目。

這裏青山如黛、漫卷雲天,綠水城郭一片清新明朗,被譽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才子之地、文化之邦。

溫山軟水,自生華彩。徐誌摩生於此地,自然凝結山水精華。

一個尊貴的少爺,生於最美的地方,優雅和浪漫仿佛是他命定的軌跡。

年華輾轉,四季輪回,轉眼間又申已周歲。這日,徐家大宅熱鬧非凡,親朋好友、鄉裏鄉親都來慶賀又申滿歲之喜。

正當身穿百家衣、頸間掛著長命鎖的又申,在放滿筆墨紙硯等各種玩意兒的大木盤中胡亂抓摸之時,一個叫誌恢的和尚突然闖進來,稱自己能卜卦算命、預測未來,隻見他在又申頭上撫摩了一下說:“此子係麒麟再生,將來必成大器。”

一語說到了徐家人的心坎裏,仿佛點中宿命,為此在1918年又申赴美留學前夕,其父申如先生為其改名為徐誌摩。也或許由此,誌摩非凡的一生轉啟了。

不管怎樣,徐誌摩的出世意味著徐申如及徐申如的家業有了後繼之人,中國現代文壇也因此有了新月詩派,中國文壇有了一位才華橫溢的浪漫詩人。

誌摩成了徐家至寶,加之他自幼聰穎活潑,全家上上下下都非常寵愛他。

年幼的詩人生得聰明乖巧,喜歡問問題,喜歡玩遊戲,喜歡聽故事,在日光的環繞和歲月的親吻裏緩緩地奔向未知前路。

誌摩有一位守護神,那就是他的老祖母,她是家中最年長的人,也是一家之尊。她是一位舊式持家女子,勤勞、溫和且精明能幹。孫子又申的衣食冷暖全在她的心坎上,隻要又申稍有些身熱咳嗽,她就會整夜睡不安穩,祖母的愛使他的童年充滿了溫暖和快樂。

祖母疼愛誌摩,誌摩和祖母也格外親近,一大早起床,誌摩總要先到祖母的床前請安,揭開帳子甜甜地叫一聲“奶奶”。祖母總是會慈祥地回應一聲,並依戀地撫摸著誌摩的小臉,又疼惜地將誌摩抱在懷裏,拿出他愛吃的蜜棗或狀元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