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這個高級動物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以後,他(她)就日益地“不安生”了。入要考慮自己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問題?為什麼又比其他動物聰明的問題?怎樣能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問題?怎樣能過得愈來愈舒坦富裕的問題?……
除此之外,他(她)對一切事物和現象都不免感興趣,都想探究一番。太陽為什麼老是從東到西地轉動?為什麼有白天和黑夜之分?大地是圓的還是方的?一切動植物分到最小時是什麼東西?天到底有沒有盡頭?在那高天之上有沒有呼風喚雨主宰人類命運的“神”?……如此等等,這些想要提的問題就像天上的星星,是多得數也數不清楚的。
我們設想,如果每個人每天曾經考慮到一個問題,一年考慮360個問題,一生以60年計算,他(她)曾經考慮過的問題就有21600個。而如今地球上有50多億人,那麼就會有1080000億個問題產生。當然,這些問題有許多是重複的,也有的是一閃而過,更有些愚蠢的人很少考慮問題。就是把這些因素減去,人類思考過的問題也會是一個天文數字,這是毫無疑義的。
世界上不都是想過了就箅的一般人,還有許多傑出的英才,他們是聰明的人,也是執著的人,想到了問題就要去問幾個為什麼,愈問愈不肯罷休,於是就終生研究下去,以求得甚解。這樣,一些問題或謎題就被解開了。這些人就被我們稱之為科學家、發明家或偉人,他們的名字就被載入了人類的史冊。
當我們懷著崇敬之心對這些人物加以評點和歌頌時,自然離不開要頌揚他們孜孜不倦的好學精神、執著態度和為人類奉獻的高尚品格,這些都是他們能得以成功的要素。然而,光有這幾點是不夠的,有些發現出於靈感,有些創造出於他們的巧思,還有些成果得之於他們有獨到的思想方法。但總而言之,他們的思想有著我們平常人的不同之處,有著他們特有的“高招”,這是應當肯定的。
當我們今天的人在享用前人的科技成果時,自然也想要學習那些偉人、大學者們是如何會有這樣造就的。也即是他們成功的奧秘、技巧,思維的“髙招”之處究競存在於何處,以便能夠效仿他們、超越他們。
因此,我們不妨開設這樣一個研究課題:
大科學家、大發明家都具有什麼樣的思維特色?尤其是他們在成功的那一點上用的是什麼樣的“怪異”思想方法?如果我們能夠研究透了,並有所得,那麼對於想要學習和超越他們的後進者來說,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由於有了這一種想法,因此就想擔任第一個發言者。盡管這一發言不免幼稚。
幼稚中蘊含著偉大,因為他喚起了後來者更精辟更深刻的見解。本書出於這樣一個目的,就想去探究一下、自人類有了哲學、科學以來,有了著書立說以來到今天為止,那些大學者的思維規律是什麼樣子的?他們在其突破之點上又是使用了什麼4;樣的思維方法才得以成就的?而我們今天的人,當我們開始大踏步邁向21世紀時,我們能否更自覺地比我們的前人獲得更好一些的思維方法,以使我們的成功不再走太多的彎路?對於作者或有心的讀者而言,這都是個艱難而誘人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