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演講協會主席 托馬斯·羅維
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賓夕法尼亞飯店的舞廳裏聚集了大約2500名美國的傑出人士。剛到7點半,舞廳內就已經座無虛席,8點鍾以後,進入舞廳的人仍然絡繹不絕,而且大家的興致依然很高。沒過多久,寬敞的舞廳裏就已經擠滿了人,人們開始搶占沒有座位的空地。這些人在一天的勞累之後,為什麼晚上還要跑到這裏來站上一兩個小時呢?是什麼令他們產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他們是來觀看時尚表演的嗎?還是來觀看車技比賽?或者是聆聽著名演講家克拉克·蓋博的演說呢?
都不是!
是因為這些人在閱讀《紐約太陽報》時,一整版的廣告映入了他們的眼簾:
如何快速增加你的薪水?
如何非常流利地表達你自己的意願?
如何成為一個卓越的領導者?
難道這又是老套的騙術嗎?可是,不論你是否相信,在這座世俗的城市裏,雖然有將近25%的人處於失業狀態,而且是在經濟十分蕭條的情況下,竟然還有2500多人被這份廣告所吸引,他們全都湧向了賓夕法尼亞飯店。
要知道,這份廣告是刊登在當地一家最保守的晚報———《紐約太陽報》上的,而不是刊登在什麼流行報刊上的。到這家飯店消費的人,全都屬於美國的上流階層,他們當中有高層的管理人員、公司老板、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的月收入一般都在2000美元至50000美元之間。
究竟是什麼原因吸引了這些上層人士前往賓夕法尼亞飯店呢?原來他們都是來聽由戴爾·卡耐基研究中心主辦的———一場最現代、最實用的“演講口才訓練”的演講。
為什麼這2500位成功人士要來這裏聽這樣一個演講呢?是不是因為經濟危機讓他們突然產生了求知的欲望?
顯然不是!在過去的24年裏,每個季度都會在紐約舉辦這樣的演講,而且每次都是爆滿,演講地點總是被擠得水泄不通。其實,已經有大約15000名的商業界和專業技術領域的人士接受過戴爾·卡耐基的演講口才訓練;甚至連一些規模龐大、傳統而保守的公司或者組織,都專門開設了這種訓練課程,以此來學習如何維護公司及其員工的利益。如西屋電器公司、麥格勞希爾出版公司、布魯克林聯合瓦斯公司、布魯克林商業工會、美國電器工程師協會、紐約電話公司等。
讓這些在離開學校10年、甚至20年的貴族人士,再來接受這種訓練,對於我們的教育製度來說,顯然就是一種生動的批判。
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成年人到底還需要學習些什麼?為此,芝加哥大學與美國成人教育協會、美國青年會攜手在全國各地舉辦培訓學校,實施一項為期兩年,耗資25000美元的研究調查活動。
這項研究調查的結果表明:成年人最關心的問題是身體健康;其次是如何與他人保持較好的人際關係———例如為人處世的方法與技巧。他們既不想聽那些空洞的演說,也不想聽那些所謂的心理學方麵的專業知識,他們隻想學到一些立即就可以用於商業交往、為人處世、家庭生活的現實且有效的做法。
於是調查人員說:“那好吧!如果這就是你非常需要的,那我們就為你們提供這些東西吧。”
可是他們翻遍了所有的教科書,卻沒找到一本關於為人處事方麵的書!他們發現,迄今為止竟然還沒有一個人寫過關於如何解決為人處世問題的書。
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千百年來,關於古希臘、拉丁文和高等數學的著作層出不窮,而且內容詳盡、水平極高,可是成年人對這些書卻是不屑一顧。然而他們又非常渴望獲取知識———為人處事的技巧,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為他們指點迷津!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大約2500名的傑出人士在看到了《紐約太陽報》刊登的廣告後,會如此興致勃勃地湧進賓夕法尼亞飯店的原因。因為———他們找到了渴望已久的東西。
他們曾經在圖書館裏閱讀過各類書籍,本來以為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就可以出人頭地、走向成功。但是他們在工作了若幹年之後才發現,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人、走向成功的人除了要具有大量的知識外,還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說服他人的口才和善於推銷自己的才能。因此他們明白了,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隻擁有大學文憑和書本上學來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強大的溝通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才是真正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紐約太陽報》刊登的那份廣告宣稱:在賓夕法尼亞飯店的這次演講不但會給來賓帶來娛樂的享受,還會讓來賓在愉快的聽講過程中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在賓夕法尼亞飯店舉行的這次演講還請來了曾經受益於這一演講的15位人士,他們被請到了演講台上。他們每個人都隻有75秒鍾的時間,通過麥克風向人們講述他們自己的親身體會。請記住!他們每個人隻有75秒鍾的時間!時間一到,主持人就會敲一下木槌,並且喊道:“時間到!下一位!”
演講現場的氣氛,就像是牛群奔馳在草原上,熱烈而精彩。台下的聽眾或者站著、或者坐著,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演講過程中一直都是全神貫注。
在台上演講的15位人士,過去都是沒有名氣,事業也不成功的人。他們在聽過戴爾·卡耐基的為人處事的演講之後,都成為了他們那一帶小有名氣的成功人士;有的後來甚至成為了美國政治舞台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所從事的職業涵蓋了美國商業領域的各個層麵,例如:連鎖商店的高級職員、麵包供應商、商業協會會長、銀行家、卡車推銷員、化妝品推銷員、保險推銷員、磚廠秘書、會計師、牙醫、建築師、威士忌推銷員、牧師、藥劑師、律師等。
在這次演講中,第一個上台的是派特裏克·奧海爾。
他出生在愛爾蘭,隻讀過4年書,後來到了美國。他曾經做過機械師和私人司機。在奧海爾40歲的時候,家裏的人口越來越多,他需要更多的錢來養家糊口。於是,他開始推銷卡車輪胎。可是,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是非常自卑的,以至於在推銷的時候連頭都不敢抬起來。他每次上門推銷時,總要在客戶門口徘徊很久,才敢敲門進去。可想而知,他的推銷成績很不理想。就在他決定放棄推銷,準備去一家機械廠工作的時候,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邀請他去聽戴爾·卡耐基的演講。
奧海爾一開始並不想去,因為強烈的自卑感讓他感到害怕,他害怕自己不能和那些有著大學文憑的學者愉快地相處。但是他的妻子對他說:“這也許會給你帶來幫助!親愛的,上帝知道你需要什麼東西。”猶豫再三,他總算鼓起了勇氣,走進了演講大廳。
在最開始試著當眾講話的時候,他的心裏既害怕又緊張,讓他有些不知所措。可是沒過幾個星期,他就不再害怕麵對聽眾了,他並且驚喜的發現自己竟然喜歡上了演說,而且聽眾越多他就越有激情。在隨後的日子裏,即使是與陌生人進行麵對麵的交談,他也不再膽怯———麵對自己的顧客時也不再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