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回魂深處,是那個破落的小雜院 -
有人說,夢境可以真實反映一個人靈魂最深處的想法。而我的夢境深處,對於“家”的概念,永遠都會以那個偏僻的小院作為伊始。這個柳樹成蔭,僅有兩棟樓、54戶人家的破落的小雜院,是我夢境的開始,也是我夢歸的溫柔鄉。
每逢夏季,晚飯總會早早地結束,三五個孩子在院子裏大笑著瘋跑,騎自行車,用石頭和柳枝搭建起一座座想象的城堡。
院子裏的電線杆高高吊起一盞舊燈,吱吱呀呀搖搖欲墜,渴望照亮整個小院,可惜它太老了,也不足夠明亮。還好它的旁邊就是月亮,讓它在黑暗的夜空中不至於那麼孤獨。偶爾有幾顆星星圍繞,它便綻開了無比欣慰的微笑,雖然掉了幾顆門牙,臉龐也被皺紋包裹得皺皺巴巴。
“月亮掉到水裏啦!”
“月亮掉到水裏啦!”
隻要一個小孩開始喊,其他的孩子就像回音壁一樣,一瞬間小院裏蕩起無數的回響,夾雜著童真的歡笑和時光的印記。
最討厭的男孩名叫阿飛,比我大三四歲,不是撅著屁股專門對我放屁,就是拿走我可愛的熊寶寶,惹我哭鼻子。不過聽說他現在已經結婚了,還生了個大胖兒子。不知是不是跟他小時候一樣淘氣,愛欺負女生,想到這兒,我忍俊不禁。
- 02 童年是美妙絕倫的夢一場 -
搬家已經三年有餘,昔日的玩伴也都散落天涯,我常常在水泥牆裏通過手機看看別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很少主動認識新的鄰居,也再沒了昔日滿臉的泥土和傻甜傻甜的笑容。
孩提時的星星似乎分外清澈明亮。比著課本還能找到勺子形狀的北鬥七星和夜空中最亮的北極星,說是星光燦爛也不為過。現在抬起頭,高聳入雲的建築物璀璨耀眼,絢爛的霓虹承包了整個夜空的閃亮,星歸何處,恐怕隻有教科書裏吧。
小時候我們常常抓螢火蟲,兜在塑料袋中,爭先恐後地看著它們翩翩起舞。看著飛舞的小精靈們,我們似乎也擁有了閃爍的光芒和自由的翅膀。
“不許吃螞蚱!”媽媽們經常這樣囑咐。
可是在野地裏自由生長的孩子哪能忍住烤一兩隻螞蚱來吃的衝動呢?
下雨天是戶外遊戲的絕佳時機,舉著偌大的雨傘,趿拉著媽媽巨大的雨靴,在水坑裏放肆地蹦跳、忘我地飛翔,與小夥伴在水花四濺裏濕漉漉地哈哈大笑。下雪天是更加可遇不可求的狂歡節日,打雪仗、堆雪人是每一個北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天性解放。
那麼多次夏季的夜晚,一聽到窗外小夥伴的呼喚,我就從餐桌邊一躍而起,緊接著被媽媽一把揪住,強按著吃晚飯,我趕緊扒拉兩口飯,把碗一掀到底,胡亂著邊擦嘴邊往門外跑去。不管是學青蛙“呱呱”叫,還是學布穀鳥“布穀布穀”,都能引得我們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