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紀元前第一世紀(3 / 3)

呼韓邪單於自此不斷朝覲,最後一次朝覲是紀元前三三年。當時皇帝劉爽(劉病已的兒子)把一位宮女王昭君賞賜給他。劉爽並不認識王昭君,等到辭行時才發現她竟是一位絕色美人,使他那數萬名後宮的小姐們都黯然失色,他大大地跳了起來,下令把宮廷畫家毛延壽殺掉,因為毛延壽沒有把她的美貌畫出來。關於王昭君的故事,中國流傳最久也最廣,被寫成很多詩歌戲劇,家喻戶曉。

呼韓邪單於在中國全力援助下,力量漸大,不斷反攻。現在輪到郅支單於不能支持了。於是向西移動,侵入西域北境,滅掉堅昆王國(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遊)和丁零部落(貝加爾湖畔)。他向中國要求送還充當人質的太子,中國政府慷慨答應,派使節穀吉一直把太子護送到他的臨時首都堅昆王城。可是,萬萬想不到,郅支單於不但毫無感謝之情,反而記起中國援助他的對手呼韓邪單於的怨恨,竟把穀吉殺掉。郅支單於殺了穀吉之後,才發現殺掉中國使節的嚴重性,他放棄堅昆,繼續向西遷移。就在這時候,康居王國(哈薩克突厥斯坦)屢屢被烏孫王國擊敗,想借匈奴的力量保衛自己,兩國遂結成同盟。”

紀元前四四年,郅支單於率領他的部下,到達康居。康居王把女兒嫁給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也把女兒嫁給康居王。即行出兵攻擊烏孫,烏孫王國不能抵禦,西界邊陲,幾乎全部殘破。

但康居王國和北匈奴汗國間的蜜月很快結束,郅支單於以康居王國的保護人自居,而且性情粗暴,把康居王的女兒也殺掉,又把康居貴族當作奴隸一樣驅使迫害。又興築城壘,向西域各國發出通知,要他們進貢。康居王國深悔引狼入室,但已無法挽救。

紀元前三六年,距郅支單於殺中國使節八年,中國西域總督府副指揮官(副校尉)陳湯調發各國軍隊,連同屯墾兵團,共四萬餘人,分兩路向郅支單於夾攻,南路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穿過大宛王國;北路則穿過烏孫王國,在郅支城(哈薩克江布爾)下合圍。郅支城陷落,聯軍斬下郅支單於的頭,傳送航空距離三千三百公裏的中國首都長安。陳湯在他給政府的報告中,陳述所以發兵的理由。他說:“凡侵犯中國的,逃的再遠,也要誅殺。”北匈奴汗國滅亡。

呼韓邪單於成為匈奴汗國唯一政權,不久即向中國請求離開河套,回到北方他自己的故土。

五外戚政治

中國勢力在西域成長的時候,統治中國的西漢王朝的外戚政治,也在成長。

西漢政府可以說很多時候,都由皇帝跟外戚共同執政。開始時皇帝當然占優勢,但若幹年代下來,皇帝生活腐化和壽命短促,外戚遂占優勢。等到外戚的優勝成為絕對力量時,皇帝隻有交出權力。

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他的妻子呂雉,雖跟他一樣,隻是一個不識幾個字的鄉下女人,但卻是一個不平凡的女野心家,幫助她丈夫創立事業。當劉邦在外作戰時,她在後方留守,不惜發動最大的冤獄,以鞏固政權。劉邦死後,她以皇太後之尊,在接著第二任、第三任、第四任皇帝在位期間,獨攬大權,把劉邦那個非姓劉不能封王的白馬之盟廢除,而把她的兄弟侄兒,大批封王。她死之後,劉姓皇族反攻,百姓戚族全部被殺。可是劉姓皇族可以殺盡百姓戚族,卻不能殺盡所有威族,這是那個時代無法解開的結。我們且將這個結,即西漢政府曆任皇帝任用外戚的情形,列出一表:

皇帝能力強的時候,外戚是一種助力;皇帝能力弱的時候,外戚就自然成為政權的接班人。呂姓外戚即是很明顯的例證,假使他們中間有一個不是膿包,劉姓皇帝反擊失敗,西漢王朝的政權一定結束。所以在大的教訓之後,一連兩任皇帝,對外戚都保持相當距離。第七任皇帝劉徹,雖大量任用外戚,但他能夠控製局勢。而且還在防範工作上采取殘忍手段。他死的前一年(紀元前八八年),最心愛的小兒子劉弗陵,隻有九歲,他想立他當太子,於是先行把年輕美麗的母親鉤弋夫人殺掉,他解釋說:“我死之後,她當了皇太後,一定為非作歹,重用她的家人。為了避免呂雉故事重演,不得不如此。”

然而,西漢政府的基本構成形態,所麵臨的不是特定的某一人某一姓的外戚問題,而是普遍性的外戚問題。呂姓戚族的屠滅和鉤弋夫人的被殺,都無法阻擋政權滑入外戚之手。第十任皇帝劉病已出身平民(他的祖父是劉徹的太子,被殺,後裔廢為平民)。劉病已當了皇帝後,不但有一種自卑感。而且有一種孤立感,他跟前任皇帝的外戚霍光站在一起時,就感覺到如芒刺在背。而在任用他自己的外戚掌握政權後,才感到安全。霍姓戚族終被屠殺,史姓戚族和許姓戚族接著興起。

這種情形,演變到本世紀(前一)末期,遂形成一種現象:舊皇帝逝世時,他的外戚即退出政府;新皇帝即位,他的外戚即進入政府,好像近代民主國家選舉後的政黨轉移情形一樣。舉一個例子就可明了,十二任皇帝劉騖逝世後,沒有兒子,由弟弟的兒子劉欣繼位。因為不是父子相襲,所以各有各的外戚,劉騖的母親皇太後王政君,即下令王姓戚族全部免職,讓出官位給劉欣的外戚——祖母傅、生母丁。

本世紀(前一)最後一年(前一),劉欣病死,也沒有兒子,由他叔父的兒子,年方九歲的劉箕子繼位。王政君恢複皇太後的權力,立即征召她的侄兒王莽擔任大司馬(宰相級),將傅姓成族和丁姓戚族全部殺掉或趕走,同時不惜采用流血手段,阻擋九歲劉箕子的外戚———母親衛氏的家族,前來首都。

外戚政治發展到這個階段,西漢王朝命運已經注定要結束。

六東西方世界

紀元前九七年(司馬遷所著《史記》,截止於本年),日本崇神天皇將象征皇權的神器(祭祀用具),安置於大和地方,日本人遂自稱大和民族。

紀元前八五年(鉤弋夫人被殺後三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美立阿斯,改革內政,取消窮人四分之三的欠債。剝奪遠征小亞細亞大將薩拉公民權,屠殺他的同僚。

紀元前八三年(蘇武回國前二年),薩拉由小亞細亞回軍,攻陷羅馬城。每日公布他的政敵名單,宣布不受法律保護,屠殺五千餘人。

紀元前七九年(蘇武回國後二年),意大利半島維蘇威火山爆發,龐培城淪沒(當時是一件震人心腑的大慘劇,可是人們終於將此城和被活葬的人民忘記。兩千年後的十九世紀,此城才被掘出重現,火山灰保護每一屍體,使兩千年前人們逃難時的恐怖情景,如在眼前)。

紀元前七三年(中國使節傅介子擊斬樓蘭王後四年),羅馬共和國奴隸鬥士斯巴達卡斯等七十餘人,從加菩阿角鬥場逃出,各地奴隸紛往投奔,計劃渡地中海脫離羅馬。羅馬大將格拉蘇討伐,戰爭持續三年,史學家稱“奴隸戰爭”。

紀元前七一年(中國與烏孫王國夾攻匈奴),羅馬共和國奴隸戰爭結束,奴隸軍潰敗,斯巴達卡斯跟他的部屬六千餘人,全部釘死十字架,自羅馬城到阿匹安道上,懸屍數十公裏。

紀元前六二年(中國在西域設總督前二年),羅馬共和國“前三雄時代”開始,執政官龐培、格拉蘇、愷撒,三人結盟,輪流主持國政。

紀元前五七年(匈奴汗國五單於並立),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朝貢,中國政府頒發金印,印文“漢委奴國”。

紀元前五五年(郅支單於攻呼韓邪單於人王庭前一年),羅馬大將僂撒攻入英格蘭,說出名語:“我來,我見,我征服。”

紀元前五三年(南北匈奴向中國爭寵,送太子為人質),羅馬大將格拉蘇,遠征亞洲安息王國,在卡裏會戰,羅馬軍團大敗,死二萬餘人,被俘為奴的一萬餘人。格拉蘇被擒,安息人因他貪財如命,就把黃金熔汁,灌入他的口中而死。

紀元前四九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首次入朝中國後二年),羅馬“前三雄時代”結束。執政官龐培嫉妒愷撒的成功,與元老院聯合,下令免除愷撒高盧(法國)總督。愷撒送回軍,攻陷羅馬城,龐培逃亡。元老院推選愷撒為執政官。

紀元前四四年(北匈奴汗國郅支單於殺中國使節穀吉),愷撒被其摯友布魯特斯、加西阿斯,在元老院中刺死。愷撒部將安東尼發動民變,迎接愷撤養子屋大維到羅馬城。

紀元前四三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率眾離河套,回歸故地),屋大維、安東尼、雷比達斯,同被推選為執政官,史學家稱“後三雄時代”。

紀元前三九年(中國遠征軍擊斬郅支單於前三年),安東尼進攻埃及,被托勒密王國二十七歲女王克麗奧佩特拉所迷,流連忘返。

紀元前三一年(中國美女王昭君嫁呼韓邪單於後二年),安東尼與屋大維決裂,安東尼兵敗自殺。克麗奧佩特拉打算再用她的美色迷惑屋大維,但不久就發現屋大維準備把她騙到羅馬遊街示眾,遂自殺。從紀元前四世紀亞曆山大帝國分裂出來的托勒密王國,到此滅亡。

紀元前三○年(關中大雨四十餘日,長安大亂),羅馬元老院上屋大維尊號“奧古斯都”(偉大),雖名義上不是皇帝,但既為終身元首,又世代相傳,固與皇帝無異。羅馬共和國選成為羅馬帝國。

紀元前四年(皇太後王政君征召王莽當大司馬前三年),耶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