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紀元前第三世紀(3 / 3)

——以上兩項被稱為“焚書坑儒”的事件,使儒家學派把贏政大帝恨入骨髓。在此後兩千年儒家學派當權的漫長期間,一提起贏政大帝,就破口大罵,把字典上所有惡劣的字句像炭火一樣的堆到他頭上。

贏政大帝也有他不能超越時代的愚昧行動,中國民間有句諺語說:“當了皇帝想成仙。”其實人人都希望成仙,不過普通人無法把這種追求搞得驚天動地。贏政大帝握有現實世界最高的權力和光榮,但他知道逃不脫死亡,除非得到神仙的幫助。方士們分別向他推薦各種方法,向他報告各種神仙的行跡。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方士,就是前麵為贏政大帝所提到的徐福。徐福告訴贏政大帝說,在東方大海之上,有一座名叫蓬萊的仙山,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如果能找到那座仙山,就可從神仙手中取得長生不死的仙藥。贏政大帝答應他的請求,命他前往。紀元前二一九年,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三千人,乘坐特別製造的巨舶向東方大海進發,三千童男童女可能是用來作為祭品的,也可能徐福一開始就蓄意一去不返,用他們去開辟新的疆土。

徐福出發後就沒有消息,有人說他在大海中沉沒,全體溺死。有人說他終於找到了蓬萊仙山,即現在的日本,定居下來,現代日本人身上仍流著他們的血統。兩種傳說都有可能,但日本沿海一帶所建立的徐福廟,似乎很支持後一種說法。

贏政大帝雖然尋找不死藥,卻沒有冒冒然吃到肚子裏。反而是以後那些服膺儒家學派,咒罵贏政大帝的帝王們,不斷有人因眼下方士的不死藥而一命嗚呼。

八秦王朝突然瓦解

中華帝國的國勢正如旭日東升,然而,專製政體最大的缺點之一是,統治階級多半一代不如一代。任何英明的君主都無法保證他的繼承人跟他一樣的有能力有熱誠去治理國家。

九十年代的第一年(前二一○),贏政大帝在出巡歸來途中,走到沙丘(河北平鄉),一病而死。

贏政大帝死後,遺詔命他的長子贏扶蘇繼位,贏扶蘇那時不在身邊,正在上郡(陝西榆林南)監督由大將蒙恬率領,防禦北方匈奴的邊防部隊。沙丘、鹹陽間航空距離六百五十公裏,在漫長的歸途中,贏政大帝的幼子贏胡亥跟宰相李斯、宦官趙高發動一項奪嫡陰謀,把遺詔毀掉,另寫兩份遺詔,一份命贏扶蘇自殺,一份命贏胡亥繼任帝位。

秦王朝雖然是一個由悠久曆史的王國演變出來的政權,但建立大帝國的時間卻很短,剛剛進入危險的瓶頸時代,卻不幸的出現了一個花花公子當它的舵手。贏胡亥具有花花公子所具有的一切毛病,而尤其自私任性。他上台後不久,就跟他的親信趙高有過下列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他問趙高說:“人生在世,不過一眨眼工夫。我既然有今天的地位,有權有錢,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所以我要享盡天下豔福,你以為如何?”趙高回答說:“這是極明智的見解,愚昧的人永遠想不到。”於是,幾乎是刹那間,帝國巨舟脫離了航線,駛入驚濤駭浪的淺灘,向著獰惡的礁石上撞去,誰都無法拯救。

巨變來的太快,贏胡亥坐上寶座的明年(前二○九),陽夏縣(河南太康)派遣前往一千公裏外北疆重鎮漁陽郡(北京密雲)換防的一小隊後備軍,走到蘄郡(安徽宿州南蘄縣集)所屬的大澤鄉,遇到連綿大雨,道路中斷,計算時間,在限期內已不可能趕到,帝國軍法森嚴,可能受到嚴重處分。於是,隊長陳勝跟副隊長吳廣鋌而走險,率領他們叛變,攻擊地方政府,奪取武器。

一群亡命之徒向龐大的帝國挑戰,等於閉著眼往黑暗裏一跳。可是想不到這一跳竟引起各地連鎖性的民變,變民領袖為了擴大影響力,紛紛使用那些已消失了十二年之久的六個王國的國名,自稱國王,或擁立六國故王的後裔當名義上的國王。隻十四個月時間,秦王朝所建立的光輝帝國,即土崩瓦解,重新恢複昔日的戰國時代。六個王國赫然的在故土上複興。這些草莽國王興起的順序,跟他們的根據地,列於下表:

張楚王陳勝陳丘(河南淮陽)

楚王襄疆東城(安徽定遠)

齊王田儋狄縣(山東高青)

趙王武臣邯鄲(河北邯鄲)

燕王韓廣薊縣(北京)

魏王魏咎臨濟(河南封丘)

趙王趙歇信都(河北邢台)

張楚王景駒留縣(江蘇沛縣東南)

楚王囗心盱眙(江蘇盯胎)

韓王韓成潁川(河南禹州)

齊王田假臨濟(狄縣改稱山東高青)

齊王田市臨淄(山東淄博東臨淄鎮)

魏王魏豹平陽(河南滑縣)

六個王國國名的重現,並不等於六個王國的重建。死灰不可能複燃,即令複燃也不會持久。曆史的定律是,舊政權一旦毀滅,時間越久,越不可能複興。

真正重要的是兩位在初期沒有自封為國王的小人物,一位是故楚王國大將項燕的孫兒項羽,一位是沛縣(江蘇沛縣)地痞流氓頭目之一的劉邦。項羽在他的故鄉會稽郡(江蘇蘇州)把地方政府首長殺掉後起兵,物色到故楚王國第二十一任國王囗槐(就是被張儀玩弄的溜溜轉的那一位)孫兒囗心,囗心這時已經淪落成為一個窮苦的牧羊人了。項羽擁立囗心當楚王,用以號召故楚王國的遺民。劉邦跟舊有的六國王族沒有一點淵源,也沒有機會利用殘餘的力量。他隻靠自己在黑社會中的地位,集結亂七八糟的數千人,投奔囗心。囗心的楚王國建都盱眙(江蘇盱眙),鼓勵那些投奔他的將領們直接攻擊帝國的首都鹹陽(陝西鹹陽)。他下令說,誰先攻陷鹹陽,誰就當秦王國的國王。劉邦率領他的部隊,沿著南陽(河南南陽)、武關(陝西商南)路線進發。

秦政府如果反應迅速,變亂可能早已結束。但二世皇帝贏胡亥不喜歡聽不悅耳的話,任何不悅耳的話都被解釋為惡意的。當各地叛變的消息報告到中央時,贏胡亥大為震怒,把報告消息的那些倒黴的官員都投到監獄。於是以後來自各地的報告就大不相同,一致說;“我們這裏雖有小小的騷動,隻不過是少數遊手好閑之徒,打劫商旅,偷雞摸狗而已。地方政府搜捕進剿,已全部肅清。”贏胡亥這才非常高興。民變就在贏胡亥的保護之下,像野火一樣四處蔓延。一直到陳勝的大將周文勢如破竹般打到距鹹陽隻三十公裏的戲水(陝西臨潼新豐鎮),贏胡亥才大夢初醒,征調正規軍已來不及,就下令赦免正在驪山做苦工的數十萬奴工跟囚徒,命宮廷供應部長(少府)章邯當總司令,率領迎戰。交鋒的結果,周文敗退,章邯出函穀關向東追擊。

僅隻擊退周文,並沒有解決問題。但趙高已開始他的新的陰謀,在精密的設計下,他誣陷開國元勳宰相李斯私通東方的叛徒,李斯父子同時被腰斬。趙高遂當上宰相,這位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最有勢力的宦官,為了建立權威,特地在一次朝會上,把一隻鹿呈獻給二世皇帝,在呈獻時,他宣稱呈獻的是一匹馬。贏胡亥說:“明明是鹿,怎麼說是馬呢?”趙高說:“明明是馬,怎麼說是鹿呢?陛下不相信的話,請問大家。”高級官員們送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是馬,一派認為是鹿。等到這個事件結束後,認為是鹿的一派官員,不久就陷入證據確鑿的謀反案件中,全部被殺,趙高遂完全掌握政府。

章邯一連串掃蕩了幾處草莽王國,紀元前二○八年,他的大軍圍攻新建立的趙王國的重鎮钜鹿(河北平鄉)。趙王趙歇向其他同時新建立的一些草莽王國求救,各王國並沒有使他失望,紛紛派出援軍。可是,他們又重演戰國時代那種畏秦如虎的鏡頭,軍壘林立,卻沒有人敢向圍城的秦軍挑戰。最後,項羽率領的楚兵團抵達,一抵達即發動攻擊,這是曆史上聞名的一次猛烈會戰,楚兵團以一當十,殺聲震動天地,諸國援軍站在自己軍壘上觀戰,一個個麵無人色。最後秦軍大敗,向西潰退。項羽邀集各國將領討論聯合追擊事宜,那些將領又敬又怕,走進楚兵團營門時,連頭都不敢抬。項羽的領袖地位,由此一戰而確定。

章邯之敗,對秦王朝的帝國政府而言,不過是一次戰役的失利,並沒有什麼影響。但章邯派他的秘書長(長史)司馬欣到鹹陽請求增援時,趙高正開始他的第二個陰謀,打算把民變日熾的責任推到章邯身上,這隻要說章邯縱敵玩寇,就可達到目的了。司馬欣一連三天都見不到宰相,正在驚疑時,得到這個消息,他急急逃回,不敢走來時的道路,另走其他小徑,趙高果然派人追捕,沒有把他捉到。章邯現在進退失據,沒有別的選擇,隻有向項羽投降,項羽遂統率聯軍西進。

比項羽先出發的劉邦,速度更快,他早已到達武關(楚王華槐被騙的地方)。十萬火急的告警文書雪片一樣飛到鹹陽,贏胡亥這時候倒沒有拒絕看這些使他不舒服的報告,他急忙召見被他認為最忠心的宰相趙高,可是趙高正臥病在床。屢次召見,趙高屢次都臥病在床。趙高對內鬥爭是第一等能手,對付敵人卻一籌莫展,他既無法擊退劉邦,隻好臥病在床。但臥病在床不能解決問題,他害怕贏胡亥忽然發現真相把他處決,於是決定先下毒手。

紀元前二○七年年底,趙高的女婿鹹陽市長(鹹陽令)閻樂率兵闖進皇宮,把哀求饒命的贏胡亥殺掉。然後趙高迎立贏扶蘇的兒子贏嬰繼位,宣告取消皇帝的尊號,恢複秦王國國王的舊稱,希望能像十年代取消“西方大帝”一樣,輕鬆地放下重擔。贏嬰比他的叔父贏胡亥能力高強,他即位後立即把趙高斬首,但秦政府在贏胡亥和趙高劇烈的傷害下,已經解體,贏嬰已無力扭轉乾坤。轉眼到了明年(前二○六),劉邦逼近鹹陽,贏嬰集結不到軍隊,隻得投降。龐大輝煌的秦王朝建立的帝國,在殺聲中歸於滅亡,距它蕩平六個王國(前二二一)隻十六年,距贏政大帝之死(前二○九)隻三年。

秦王朝滅亡的如此迅速的原因,我們歸納為下列三項:

一中國古老的法家學派的法治,是以君權為基礎的,跟現代以人權為基礎的法治,有很大不同。而秦王朝自公孫鞅變法,實行法治以來,已一百餘年,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機械的和僵化了的法治。陳勝、吳廣因雨耽誤限期,他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免除處罰,但他不認為有此可能性。主要的一點是,法治跟政治修明不可分,一旦政府官員顢頇腐敗,法律反而產生毒素,成為迫害善良守法人民的一種殘酷工具,結果形成暴政,官逼民反。

二秦王朝統一的時間太短,前後隻有十餘年,人民對新政府的效忠心理,還沒有養成慣性。被剝奪既得利益的既得利益階級,諸如六個王國的那些貴族和當權階級跟他們身上的寄生蟲,以及大批被排斥的儒家知識分子,每一國以五萬人估計,就有三十萬人的反對力量潛伏民間,在那裏怨聲載道。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秦政府還沒有徹底的消化。他們日夜都在破壞新社會和新秩序,巴不得秦政府早日垮台,以便恢複他們過去的那種好日子。所以任何震撼發生,他們都會抓住機會。像孔丘的後裔孔甲,跟一些故魯國的儒家學者,一聽說陳勝起兵,立刻就迫不及待的抱著他們的儒書,前往投靠。

三最後的原因是帝國的舵手贏胡亥,我們不必多強調他,隻要了解,無論大船小船,舵手非常重要。舵手如果決心向礁石上猛撞,誰阻止他誰就成了賣國賊而被殺或被投入監獄,再堅固的巨輪都會沉沒。

九西楚王國曇花一現

紀元前二○六年,贏嬰向劉邦投降後不久,從钜鹿(河北平鄉)西征的項羽聯軍也抵達鹹陽。

項羽是一位名將,但他的致命傷是不懂政治;而在打了幾個勝仗後,卻忽然自以為很懂政治,他不知道政治比軍事複雜多了。項羽到了鹹陽,因劉邦先把秦王朝滅掉,沒有把這個蓋世的榮譽留給他,又聽說劉邦把金銀財寶搶劫一空,於是暴跳如雷,像一頭瘋了的野獸一樣,下令把贏嬰處斬,縱火焚燒鹹陽城。又下令備戰,準備攻擊劉邦。劉邦立即屈膝,親自到楚軍營帳,向項羽謝罪,呈上他剛從皇宮搶出來的名貴白玉。於是項羽躊躇滿誌,把名義上的楚王國國王囗心,一腳踢開,宣布自己是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江蘇徐州)。下令把所有新興的王國全部撤銷,置全國於他建立的西楚王國統治之下。然後,一口氣重新分封如下表所列的十九個王國的國王:

仔細研究這個表,就會發現項羽是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莽漢。他所建立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地位都互相平等的國際聯盟,連邦聯的資格都夠不上。因為大家都是獨立王國,在體製方麵,項羽這個國王並不能高過別的國王。尤其是當我們注意上表那些新國王的原來職位,更會發現項羽處理這次分封,完全被他自己的喜怒和他左右那些三流角色的政客所操縱,所以自己為自己製造出來不必要的嚴重危機。像囗心,一個無權無勢的小朝廷,項羽把他遷到一千公裏外蠻荒的郴縣(湖南郴州),囗心也順服的聽命之後,項羽仍不容他存在,派人把他殺掉。像劉邦,項羽應該依囗心的初約,封他當秦王,至少也要把他封到距家鄉較近的地區,滿足劉邦與劉邦部下的思鄉心理,這對項羽並沒有損失。但項羽仍記得劉邦比他先進入鹹陽的大恨,而把劉邦驅逐到當時人們都認為是蠻荒的南鄭(陝西漢中)。像齊王田市,非常熱心的派遣他的大將田都率領軍隊參加項羽的聯軍西征,田都即令有功,正常的情形應該是由項羽對田都加以賞賜,遣送回國,由國王田市再予擢升。可是項羽卻賣弄他的權威;把田都封為齊王,而把本來的齊王田市逐出國都臨淄(山東淄博東),貶到偏僻的即墨(山東平度)當膠東王。對燕王國跟趙王國,也都如此。後來更把韓王韓成當作罪犯一樣的捉住殺掉,致使韓成的智囊張良投奔劉邦,跟項羽作對到底。中國有句諺語說:“天下本來不亂,是低能的人把它搞亂的。”正是項羽的寫照。

——有一件事也可幫助我們對項羽的了解,當時一位學者蔡生,建議項羽建都鹹陽(陝西鹹陽),因為鹹xxxx有最適中的位置,可以統禦全國。項羽拒絕采納,他說:“富貴不回故鄉,好像穿了漂亮的衣服在黑夜裏走路。”項羽的目的隻是在向他的鄉人們炫耀他的富貴,所以堅持返回東方。蔡生告訴朋友說,“人們都說:項羽像一個穿人衣戴人帽的猴子,果然不錯。”這話傳到項羽耳朵,項羽就把蔡生投到巨鍋中煮死。

西楚王國隻締造了兩個月,戰爭就重新爆發。

舊齊王田市的宰相田榮,首先發兵迎擊他的舊同僚新齊玉田都。舊趙王趙歇的宰相陳餘,也發兵攻擊他的老友新任常山王張耳。但項羽認為這些叛逆在自掘墳墓,他的強大兵力,可以貫徹他的任何荒謬政策。他先攻擊田榮,準備消滅田榮後,揮軍西上,再消滅陳餘。田榮果然不堪一擊,兵敗身死,項羽縱兵大肆屠殺,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不得不集結起來武裝抵抗,叛亂隨著項羽不斷的軍事勝利而更加擴大,西楚兵團陷於疲於奔命的泥沼。田榮的弟弟田橫率領的新集結起來的齊兵團,開始跟項羽進行捉迷藏遊擊戰。

遠在西方萬山叢中的漢王劉邦,抓住這個機會,悄悄從南鄭(陝西漢中)出發,越過秦嶺山脈,把故秦王國領土上項羽所建的一些封王,一鼓蕩平。然後大軍東征,並為那個可憐的牧羊人囗心發喪,號召全國共同討伐項羽的弑君之罪。

紀元前二○五年四月,劉邦攻陷項羽的首都彭城(江蘇徐州)。

十西漢王朝大統一

項羽得到彭城陷落的消息,立即放棄田橫,親率三萬人的精兵南下反攻。漢軍大敗,僅隻被擠到穀水、泅水溺死的就有十餘萬人,潰退到靈壁(安徽濉溪)。西楚兵團的追兵趕到,漢軍再大敗,被擠到濉水溺死的又有十餘萬人。兩次戰役,說明項羽用兵的靈活和勇猛。

劉邦達到滎陽(河南滎陽),西楚兵團把滎陽團團圍住,水泄不通。劉邦狼狽不堪,他的部將紀信偽裝劉邦的模樣,開東門出降。劉邦乘著楚軍狂歡呼號萬歲,因而戒備鬆懈之際,從西門悄悄逃走。劉邦自己雖然受到一連串的挫敗,但他派出去的大將韓信卻用兵如神,進入黃河以北之後,把黃河以北項羽所建的一些封王,如西魏玉、常山王、代王、燕王、殷王,以及使項羽疲於奔命的田橫所轄的故齊王國地區,隻幾個月工夫,就把他們一一征服。

西漢王朝賴三個傑出的人物而建立,即大將韓信、智囊張良、後勤總司令蕭何。韓信是故楚王國的一個窮苦的流浪漢,張良是故韓王國貴族的後裔,蕭何是故秦王朝縣政府的低級官員。假如不是時代動亂,他們隻有淹沒在人海之中。韓信曾當過項羽禁衛軍的低級軍官,為項羽當過衛兵,屢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項羽都不能采納。唯英雄才能識英雄,項羽隻是一員勇敢的將領,不是政治家,所以他不能了解韓信,猶如小學生不能了解大學生的課程一樣。項羽不但對韓信失之交臂,對他唯一的智囊,被尊稱為“亞父”的範增,也不能容忍,終於把範增逐出政府。隻有劉邦具備當時所有領袖們都沒有的才能,他在黑社會中培養出來的高度智慧和寬宏度量,使三個傑出的人物為他效力,使他自己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偉大君主。

滎陽戰役之後,戰爭成膠著狀態、項羽不斷的進攻,劉邦不斷的失敗。劉邦幾乎是每戰每敗,但他像一頭蒼蠅一樣,失敗後兜了一個圈子,收拾殘軍,又轉回來戰鬥。蕭何的後勤工作是第一流的,他坐鎮首都櫟陽(陝西臨潼),劉邦在前方從來不缺少糧食和兵源補充。而掃蕩黃河以北的韓信,於占領了故齊王國地區後,開始抄掠項羽的後路。項羽不久就陷於求戰不能,求勝更不能的苦境。

九十年代紀元前二○三年,項羽要求和解,隻有和解才能救他。結果雙方同意以鴻溝(贏政大帝開鑿的運河)為界,瓜分世界,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歸西楚。

簽約之後,項羽大大地舒了一口氣,把所俘虜的劉邦的父親送還給劉邦,率領大軍東歸,以為從此可以休息一段時間。然而,劉邦不是受諾言拘束的人,當項羽大軍剛剛移動的時候,劉邦即行叛盟,從背後追擊。

項羽倉促應戰,劉邦仍然不是對手。但項羽的克星韓信適時趕到,局勢遂急轉直下,發生了曆史上有名的垓下會戰。紀元前二○二年,漢兵團在韓信指揮下,於垓下(安徽靈壁東南)設下十麵埋伏,項羽陷入重圍。他此時才發現百戰百勝並不能保證最後一勝。當天夜晚,他忽然聽到四周漢兵團軍營中響起楚王國的歌聲,大驚說:“難道楚軍全都投降了嗎,為什麼楚歌如此之多?”他不能入睡,愴然下淚,左右將領也跟著下淚。他的愛妻虞姬為他作最後一次歌舞後自殺。明晨,項羽率領殘軍突圍南下,漢兵團急追,項羽奔到烏江(安徽和縣烏江鎮),隻剩下二十六個騎兵。烏江村長勸項羽南渡長江,他安慰項羽說:“江東(太湖流域)雖小,地廣數百公裏,人眾數十百萬,仍可以複興。”項羽說:“我當初率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長江西征,如今沒有一人生還。即令江東父老仍憐恤我,尊奉我當國王,我也無顏見他們。”於是把坐騎贈給那位村長,舉劍自殺。

西楚王國驟然而興,驟然而亡,短短的隻有五年。

漢王劉邦擊敗項羽後,完全統一中國,他效法贏政大帝的作法,改稱皇帝,建立西漢王朝,定都距鹹陽南郊兩公裏的長安城(陝西西安)。

他力排眾議才遠離家鄉,把首都置在西方,從這一點可看出他比項羽高明。這時,正是本世紀(前三)最後第二年。

十一東西方世界

紀元前二七三年(秦軍攻陷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江陵)後五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輸加王即位,中國稱他為阿育王。

紀元前二六九年(秦王國用範睢當宰相前三年),羅馬共和國鑄造銀幣,世界用銀作為錢幣自此始。

紀元前二六四年(長平戰役前四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爆發,持續二十四年。

紀元前二六三年(長平戰役前三年),印度阿育王皈依佛教,屢次頒布詔書製定人民生活規範,都刻在岩石上或柱竿上,俾使國人周知。史學家稱為《岩石詔書》、《柱竿詔書》。

紀元前二四一年(楚、趙、魏、韓、衛五國聯軍攻函穀關,秦軍開關出戰,五國聯軍驚惶逃走),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二十四年戰爭中,羅馬戰艦沉沒七百艘,士卒死二十萬人。然迦太基損失更重,乞和,賠償戰費黃金三千二百泰倫,割西西裏島給羅馬。

紀元前二三二年(韓非被殺的次年),印度阿育王逝世,二孫爭立,各據一方,帝國大亂。

紀元前二一九年(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泛海往求仙藥),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迦太基大將漢尼拔由伊比利安半島(西班牙)東征,把戰爭帶入羅馬本土,持續十八年。

紀元前二○二年(項羽烏江自殺,西楚王國滅亡),羅馬大將西庇阿直搗跡太基本土,漢尼拔補給斷絕,退回迦太基,與羅馬兵團會戰於撒馬,漢尼拔首次戰敗(漢尼拔與項羽、韓信,同是本世紀(前三)九十年代名將)。

紀元前二○一年(本世紀最後一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迦太基再乞和,賠償戰費黃金一千萬泰倫,交出全部軍艦,割伊比利安半島給羅馬,迦太基永遠解除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