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在駐守邊防的時候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並專門針對匈奴研究出了對付他們的戰術方法。這些都為他一戰定乾坤,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這裏還要表述這期間發生的一段插曲,正是這段插曲使趙高集團更堅定了要謀害蒙恬將軍的決心。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鞏固其政治統治,施行嚴酷的暴政。一場天下讀書人的災難席卷中華大地。秦始皇大舉焚書坑術士,他的長子扶蘇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聽,反而把他貶到邊關,讓他監督蒙恬守衛邊疆。
從此,扶蘇和蒙恬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扶蘇初到邊關,甚為苦悶,蒙恬勸告他說,既來之則安之,守邊也很重要。扶蘇感到蒙恬待他誠懇熱心,便安下心來協助蒙恬訓練軍隊。兩人甚是投機,便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這為蒙恬的含冤而死埋下了伏筆。人說一個曆史的瞬間,也許就能改變整個曆史發展的軌跡。那麼一個古代名將的死會改變什麼呢?蒙恬作為秦帝國著名的戰將,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僅在戰場上幫助帝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徹底打敗了不斷騷擾中原的匈奴,而且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現今我們眼中的萬裏長城,開辟了當時規模空前的秦直道。
這樣一個功勳卓越、才華出眾的戰將,卻沒有想到,在他的背後一直隱藏著一個與他對立的集團,在秦始皇病死後,蒙恬在他們的陰謀策劃下無辜慘死。這個集團篡奪了秦帝國的政權,也改寫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曆史。
蒙恬打敗匈奴,拒敵千裏之後,他帶兵繼續堅守邊陲。蒙恬又根據“用險製塞”以城牆來製騎兵的戰術,調動幾十萬軍隊和百姓築長城,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防護城牆連接起來,並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建起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達五千多公裏的萬裏長城,用來保衛北方農業區域,免遭遊牧匈奴騎兵的侵襲。蒙恬在修築萬裏長城的壯舉中,起了主要的作用,這延綿萬餘裏的長城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寶。在當時蒙恬隻是連接了秦、趙、燕三國的長城,工程量遠沒有司馬遷所想的那麼大。最後就是蒙恬和公子扶蘇曾經多次上書秦始皇請求減免徭役,同時,和扶蘇商議如何合理安排人力,來減輕徭役。同時,蒙恬沿黃河河套一帶設置了44個縣,統屬九原郡。還建立了一套治理邊防的行政機構。又於公元前211年,發遣三萬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帶墾殖,發展經濟,加強軍事後備力量。這些措施對於邊防的加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馬,從秦國都城鹹陽到九原,修築了寬闊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閉塞的困境。這不但加強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對於調動軍隊,運送糧草器械物資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風風雨雨、烈日寒霜,蒙恬將軍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userName
: ''